歷境驗心,二六時中都要檢驗

要把功夫用熟啊!歷境驗心,二六時中檢驗檢驗,用功有多少時間?不用功有多少時間?打妄想和用功的時間,比較比較哪個多哪個少?哪個佔優勢?時時刻刻要檢驗,這全靠自己。別人只能告訴你用功的方法,真正用功全靠自己。

據說高旻寺來果老和尚發心用功的時候,到齋堂裡添好了一碗飯一碗菜,他把菜碗端起來當飯吃,飯碗放在桌子上用筷子夾,他這個人在齋堂吃飯的時候功夫已經現前了,沒別的,就是功夫熟了,拈來便用。我們學別人學什麼呢?就學他那個認真,學他那個踏實!這古代的祖師,他們也都是從不純熟達到純熟。

古人在哪兒一住,就是十年二十年不動,這叫「久參有禪,久住有緣」。你這裡住幾天,那裡住幾天,你怎麼用功呢?還有人嫌功夫慢,想快一點,這也不行。菩薩用一個功夫就是多少大劫,你用這幾天就嫌煩,這個可惜呀,沒有個長遠心。佛說的任何一個方法都能了生死啊!你既然發心出家了,就要認真修行,要踏踏實實把功夫弄個水落石出,今生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五十年,總之要弄個踏踏實實,沒有不成功的。

公案上有個法常禪師,他聞到馬祖說即心即佛,他就明白了,就這麼一句,他就明白了。可他明白是明白了,還沒達到實際,要行解相應才行。「見道方修道,不見云何修」?見道是修道的開始。

前邊這些祖師,他們就是很實在,聞到認準一個法門就踏踏實實去用功,三十年五十年不變。我們總想省點勁,總想一開始就得很大的好處,總想趕快成佛,這成佛不是你想成就成的呀,要三十年五十年不雜用心哪!我們現在這個心多雜呀?趙州禪師親近南泉開了悟,還要三十年不雜用心,香林禪師四十年才打成一片,四十年哪!不是你這樣到禪堂來走一下,馬上就成片了,沒有那麼快,你想快不行。

什麼是雜用心?你今天用用這個法,明天用用那個法,那都是枝葉。這個時代弄成這個樣子了,到哪裡去找一個善知識呀?現在也方便了,坐火車、坐飛機,一天能走幾個省,你找到沒找到呢?

古代人參學,跋山涉水,費盡草鞋錢,自己有幾個錢都買鞋子穿了,聞聽善知識道風,不遠千里而來,心心常在道,念念不離宗,一天到晚都在道中行。你現在是不是念念依靠佛菩薩,依靠善知識指一條明路呢?可能不是。時代不同了,人心也變了,你即使找到一個善知識,人家和你講明白了,你也不見得明白。馬祖不是說了嗎?即心即佛呀,你向外求怎麼能行呢?即心即佛,是心作佛,自己就是佛啊,你到哪裡去求?往外求不行啊!

想了生死總是個好事,什麼是生死?妄想煩惱,長長短短,人我是非,起心動念這些都是生死啊!生死把我們包圍了,古來人不得己,要看個話頭,對這個話頭,多少年來,人們看法也不同,認識也不同,諸方這些善知識,這些老和尚各有各的見解,各有各的看法。古人說:行也禪,坐也禪,那就是功夫用得恰當,功夫有力量了,有了力量,就把煩惱妄想摧走了,轉成了一個正念,這時磕著碰著都可能悟道!你功夫沒用到火侯,你只顧分別人我是非,長長短短的,就是磕著碰著也不行。

用功是什麼?用功就跟那木頭人一樣,外邊的音聲色相入不進,內裡邊不動。古人說,你如是,我也如是,彼此的見解,彼此的受用達到一致。說是用功,現在基本來說盡是打妄想,就是看一兩本經,也體會不到經的義理,我們想學習教理,學習教理要依義不依語,要善解善會如來義,明白就好,不明白就趕快持戒坐禪,弄個水落石出,也不辜負我們出家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