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其他法師文章

維則大師《淨土或問》白話文

元師子林天如維則述 五濁佛子釋法宣淺譯 天如老人,正當安然靜默於臥雲之室,有客...

為什麼凡夫往生極樂世界後能證得不退轉

【原文】 問:設令具縛凡夫得生彼國,邪見三毒等常起,云何得生彼國,即得不退,超...

不偷盜得十種功德

《佛說十善業道經》云:龍王!若離偷盜,即得十種可保信法,何等為十? 一、資財盈...

師徒的相攝之法

【原文】 《屍迦羅越六方禮經》:弟子事師有五事:一、當敬難之;二、當念其恩;三...

天台宗的基本架構

天台宗創立於陳、隋之交,興盛於唐、宋之際,是漢傳佛教史上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佛教...

五分法身香

在《六祖壇經》懺悔品中,六祖首先開示:善知識,此事須從自性中起。此事是指生死解...

禪宗看話頭的用功方法

禪宗的法門呢?我略講兩句就好了。虛雲老和尚他老人家看話頭,起疑情,他老人家生死...

四念處觀

四念處觀就是一種般若智慧。有的人講小乘沒有般若;小乘的四念處就是般若,怎麼說沒...

悟道大和尚:念佛法門之精要

一、執持名號,一心不亂,此八個字,為解粘去縛之第一法門、無上法門、秘密法門!亦...

徹底死絕「偷心」,了脫生死才有指望

在這條漫長、艱辛的修學路上,有時候往往雖經別人提醒,仍然無法調整自己習氣、煩惱...

心地一明萬法明

禪是總持法門,無不從此法界流,無不還歸此法界。我們能夠相信,修持這一法真是火中...

著相修行,皆是惡法,非菩提道

諸佛與一切眾生,唯是一心,更無別法!此心無始已來,不曾生不曾滅、不青不黃、無形...

有哪些念頭會失去三皈依體呢

問: 我們有哪些念頭就失去三皈依了呢?失去三皈依後,為什麼不能對三寶失去信心呢...

日月如梭,很快一天就過去了

這個打警策是考驗你,警告你要好好地用功:今天又過了,你們要警惕、要抓緊了。 這...

鈍根眾生先培福

【原文】 《十輪經》云:若有鈍根眾生,為欲發起善根因緣。懈怠少智,忘失正念,貪...

死的時候要自己能作的了主

佛法的希望在你們身上,我現在急死了,佛教裡沒有人。雖有幾個人出了家,年青人不知...

喜貪美色美味,當修如是觀法

如經中說,修定的人要離欲及惡法。離欲即指離開五欲。智者大師在《次第禪門》中說言...

損壞的佛像跟經書怎麼處理

問: 聽說經典、佛像不可以燒,請問已舊或者已損壞的佛像跟經書怎麼處理? 天因法...

養成凡事盡心盡力、努力以赴的認真態度

記得我上小學、中學的時候,那時環境衛生比較差,常有衛生所的醫護車來給大家打卡介...

拜懺之精神與正確態度

懺儀在佛門裡是修行的方法,也是修行的儀式。以修行的階次來講,它是最前面的懺悔業...

在寺院當義工,接受寺院所送物品是否犯戒

問:道場分給師父們的水果、飲料等,師父們可以給居士帶出界外來食用嗎?這樣居士會...

持咒不可作降魔想,起嗔恨心,魔是妄想

一切境界都是幻境,由於輕昏覺照不明,出現種種虛幻現象,只要當下一照,幻境即消。...

地藏王菩薩的兩大特點

地藏王菩薩的兩大顯著特點: 第一,常居穢土。 《十輪經》卷一上講,我今學世尊,...

修到一定的程度的時候,它會障住你,你就是邁不過去

比如說有些人,他在修法的過程當中,他非常的愚癡,這個放不下,那個放不下,一邊念...

把心從外塵境界上收回來

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要練習養成隨時攝心的習慣,我們常說的平常用功,其實就是隨時隨...

律宗與淨土宗的修持是相同還是不同

【原文】 客曰:常聞律門生弘毗尼,死歸淨土,究竟與淨宗異耶,同耶。 答曰:律門...

行住坐臥都不影響修行

我們修行,行住坐臥都不影響你修行,吃飯不影響你修行,迎賓待客也不影響你修行。只...

淨土法門具體怎麼修法

淨土本可無修,修是因為眾生迷失真心才不得不有種種法門的施設。法門平等本無高下,...

求生西方淨土與唯心淨土本性彌陀,互相矛盾嗎

問:淨土法門攝受各類不同根機的眾生,果然是很廣大的,我不敢再評議了。然而我也曾...

世間還有什麼事放不下想不開的

我們自己莊嚴無比的主人翁,在佛教早晚課誦本中有一句指得很真確,這句就是:妙湛總...

淺談戒除邪淫的意義與方法

邪淫乃萬惡之首,古往今來多少人深受其害感情不順,家庭不睦,功名廢棄,前程受阻因...

開悟之後為何還要求生淨土

問:諸佛出現於世間,原是為了度化眾生。學佛的人只擔憂未能開悟明心見性,既已開悟...

嚴以律己不諉過

大家要管好自己。事情只要你有參與,你就要把你份內的事情做好。做不好,不管有無過...

心裡面的無常,影響我們最為嚴重深遠

無常的道理,對初學者來講,是很重要的觀念。比方說,我們從學校畢業了,到社會上謀...

坦誠地面對一切人,才不會心有罣礙

很多人不能安心修道,根本原因在於對解脫的信念不夠強固,因而具體落實下來,就是對...

現三寶形象的,都不應該隨便使喚,否則損自己的福報

若看到沙彌,即使是孩童年齡的小沙彌,也一樣要禮敬,甚至禮拜,如同禮敬大比丘僧。...

對道心的改變要有警覺力

要蓋成一棟房子不容易;要摧毀則很簡單!修行也一樣,要往上走,確實很難;要往下則...

《淨土十疑論》白話譯文

第一疑 問:諸佛菩薩以大慈大悲為事業,如果想救度眾生,只會發願求生三界,在五濁...

所有的煩惱都是由這三毒所發出來的

修行很重要的就是一個切字。《高峰禪要》裡也常強調要生死心切,就是針對我們這種已...

以佛法智慧含融世間法

佛法是從覺性、實相的立場,來觀察宇宙、處理人生的一切,因此具有最圓滿的價值。但...

淡泊寧靜,安住道法

出家修行這條路,發心確立深遠目標非常重要。這個目標就是開悟、解脫生死。我們根器...

十根手指都不一樣長,為什麼老是要計較比較呢

每一個人都應該要不斷地陶冶鍛煉自己成長、進步,因此要常反省自己、改變自己。我們...

身上有福慧的香氣,人家自然會靠近你

每個人都希望受到歡迎、讚歎、恭敬、擁護、護持,但這得要有福報智慧,且多與眾生結...

出家人還要寫自己的延生牌位,那實在是舍本逐末的事

以前我什麼書都喜歡看,醫學、天文、地理、兵學等等,這些是中國的一套學問,出家後...

在惜福的心性中,讓道念自然而然地提升

在佛門中的衣、食、種種資身的東西,都是由十方施主們省吃儉用供養出來的,所以在使...

臨終在定之心,即是淨土受生之心

【原文】 客曰:弟子復憶昔念佛時,遇一禪人教雲,念佛法門,只在第七識上用功,參...

希求往生極樂世界是一種貪心嗎

【原文】 客曰:弟子憶昔念佛,被人呵雲,修行之人,當除貪瞋癡三毒。汝等念佛,終...

貪淫之人有十種過患

淫有十過患。何等為十?一者貪淫之人,雖生天上為天帝釋受五欲樂,心如偷食狗常醉不...

念佛一法,有事念與理念

念佛一法,有事念、理念。 何謂事念?以能念之心,念所念之佛,能所分明,念念無間...

四種修道的方便門

生佛不二,平等共有者,唯此現前離念靈知耳。諸佛以隨悟淨因緣,悟之又悟,淨之又淨...

你功夫做沒做上去,明眼人一眼就看出來了

做功夫,參念佛是誰,一定要細細地用心,不能粗。我們為什麼要修,為什麼要做功夫呢...

遇到美色要念這三個口訣

一般我們愛一個人,我們不敢看,我們覺得不好意思,不可以這麼殘忍,我們是這種想法...

晚出家者,有十種罪過

夫晚出家者,有十種罪過: 一者,健鬥,世言竭鬥,俗氣成性,我心自在,意凌徒眾,...

一句阿彌陀佛,具足四重宗旨

須知一句阿彌陀佛,以唯心為宗。此唯心之義,須以三量楷定。三量者,現量、比量、聖...

絕對不要去嫉妒,那個是人家的福報善緣

人與人相處,需要寬闊心懷去面對。小事情不要太在意,講幾句話,拿個什麼東西,多做...

從愛生憂患,從愛生怖畏

南傳《法句經》說:從愛生憂患,從愛生怖畏。離愛無憂患,何處有怖畏? 在佛教裡面...

廬山百八摩尼勸人念佛文

廬山百八摩尼勸人念佛文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三世諸佛,證此心佛。 六道眾佛,本...

為什麼說拜佛是最好的運動

我做小和尚時,每天給六祖大師的真身磕頭,某天發現:我們倆長得差不多!你是一個人...

想要長相莊嚴,就要多誦大悲咒

誦大悲神咒功德不可思議。那天有人問師父一個問題,說看見有的師父修行挺好,就是出...

作為出家人,要尊重佛戒

我那個時候才二十多歲,夜不倒單已經有四五年了,整晚上不睡覺,雙腿子盤起來坐一夜...

出家人對窮苦信眾不能生憍慢心

建立了寺院,一定會有想學佛的人來近,接待這些人要很有禮貌。寺院是十方的,大家隨...

出家人沒有悠閑的資格

古人多以務農為業,生活的主體是耕種,所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現代工商業發達,物...

結夏安居——佛陀給修行人的一個大福報

農曆四月十五起很多寺院懸掛了結夏牌,為期三個月的結夏安居時間開始了,這是佛陀給...

佛滅後有五法能令正法久住

【原文】 《善見》云:佛語阿難:我滅度後,有五種法,令法久住: 一、毗尼者,是...

破除心外無淨土的邪知見

【原文】 破繫心外無法者。就中有二:一、破計情。二、問答解釋。 問曰:或有人言...

破除大乘無相的邪知見

【原文】 問曰:或有人言,大乘無相,勿念彼此,若願生淨土,便是取相,轉增漏縛,...

生老病死從哪裡來,又將往何處去

佛陀住在維耶羅國樂音這地方時,有位貧窮的老母親,來問佛說:生老病死到底是從哪裡...

素食之妙

當今素食話題越來越熱門。或為健康,或為環保,或為保護動物,或為長養慈悲心,很多...

做這麼多功課,為什麼沒有感應呢

問: 師父,我做這麼多功課,為什麼佛菩薩沒有感應呢?" 良因法師答: 第一個原...

功夫來時有兩個岔路

生死大事,古往今來,諸位大德為了這件事也不容易得到成就。我們參禪念佛也是很不容...

梵網菩薩戒為何如此殊勝

從教理上來看 天台祖師把佛一代時教分為四種教,叫藏、通、別、圓四種教。 藏是三...

專心一致,才能統攝你的心

各位同學在學佛過程中,切莫蹉跎歲月,一定要懂得如何時時刻刻把握時間,鍛煉我們的...

淨土法門是權法還是實法

【原文】 客曰:弟子昔日聞言,淨土法門,全屬小乘。極樂國土,原是權說。因是久懷...

人的生命動力是否都來自於慾望

昨天有位居士問我:人是不是活在慾望之中,靠著慾望來支持生命?他說:因為看到父親...

阿彌陀佛因地發願之因緣

阿彌陀佛因地發心修道,啟建大願的過程,在諸多淨宗經典,尤其在《無量壽經》中多有...

睡夢中念佛不斷,方有出苦分

僧誨洲參,師問曰:汝出家為什麼? 曰:為求出苦。 師出:以何法而求出苦? 曰:...

普能嵩禪師淨土詩

我佛慈悲大願王。勸人念佛往西方。娑婆界內輪迴苦。極樂國中壽命長。七日持名心不亂...

受持菩薩戒的心得體會

我受菩薩戒的經歷和感受 某天,引領我入佛門的大師兄說,他終於莊重地受了菩薩戒,...

他走他的陽關道,我過我的獨木橋

在佛法中,有人講佛法不離世間法,即所謂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求菩提,猶如...

如來禪與祖師禪

諦老在的時候,觀宗寺冬參夏學,宗教兼修。因為諦老最初講經的時候,外人都說他學來...

【推薦】識者知是佛性,不識喚作精

今天是打七的最後一天,我們打七的目的,是用參禪的方法或是念佛的方法,離卻攀緣心...

怎樣隨喜才能真正獲得功德

時下流行隨喜一詞,很多學佛人嘴上有事沒事總喜歡掛著「隨喜二字。別人供養三寶、放...

虛雲老和尚住世的最後一日

九月初十午,公命侍者撤退佛龕,供奉在別室中。侍者知公有異,銀屏往報方丈及三寮職...

禪詩三百首

1、無相偈六祖惠能大師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2、...

龍樹菩薩:往生十二禮偈

稽首天人所恭敬,阿彌陀仙兩足尊,在彼微妙安樂國,無量佛子眾圍繞。願共諸眾生,往...

工作特別忙,沒有時間念佛怎麼辦

按:印祖在《文鈔》裡講信願行中的持名正行,主要是從兩方面介紹的:一般情況下,我...

情執放淡一分,功夫前進一分

古人說:嚼得菜根香,修道方有分。其實這個話是從果上講的,重點是為什麼嚼得菜根香...

用意識心想出來的,這完全是牛頭不對馬嘴

無量劫來生死本,癡人喚作本來人。所以說到禪這個問題,有些人來禪堂裡,叫我們道念...

凡修淨土之人,當念無常迅速,時不待人

攝心念佛,欲得速成三昧,對治昏散之法,數息最要。 凡欲坐時,先想己身在圓光中,...

修行應從心性的觀照下手

大家進到學院來修學佛法,除了要清楚自己的方向及步驟,還要檢視實踐的成效,這與所...

打坐要學會調理,不然就會出毛病

打坐要學會調理,調理什麼呢?調理行動,調理出入息,調理念頭,就是外調身、內調心...

圓瑛法師為什麼能從禪堂裡穿門而出

佛法是不二法門。怎麼叫不二呀?《心經》大家都會背誦吧?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關鍵...

為什麼古代禪師一句話就能令人開悟

問: 修行要長期熏修,可是為什麼古代禪師往往只是一句話就能讓行者開悟? 惠空法...

把注意力放在正在做的事情上面

大家出入佛門,要懂得什麼叫修行。修行,就是要清淨收攝我們的三業。 很多人走路的...

功夫到了程度,啥東西他都清清楚楚

我給你們說幾個聖境,像延恩老和尚,過去是高旻寺的老首座,到了我們臥龍寺,也是首...

都是因為心思不正,才能引出這些事

功夫不得力,有妄想在,生死就在。因此上,這個心地法,我們要明白,參念佛是誰是參...

為什麼走上修行之路

大家要時時反觀內心:為什麼走上修行之路?對佛法的信念是為什麼而生起的?如果是因...

在病患中發明心地

念頭未起,靈然清淨,本無我人,此其所以一切病患奈何他不得。豈惟病患奈何他不得?...

在「眷屬愛」與正見之間做出抉擇

做為一個有情眾生,有些生命上的需求,是絕對不可少的,比方說:吃飯、睡覺,但只要...

得病的因緣與疾病出現的相狀

【原文】 復次,有三種得病因緣不同:一者、四大五藏增損得病,如前說。二者、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