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弟子文庫 > 其他法師文章
阿彌陀佛在極樂世界,無時無刻不在思念著我們;無時無刻,不在呼喚著我們。而我們,...
佛臨涅槃時,阿難請問佛:佛在世以佛為師,佛不在世以何為師?佛滅度後我等弟子怎麼...
釋迦牟尼佛(前565前486)發現了人生規律緣起性空而因果相續。他自己遵循這一...
中國佛教協會名譽會長、中國佛學院名譽院長、廬山東林寺退居方丈、北京法源寺座元、...
人們都知道殺業非常可怕,卻不知道邪淫更加可怕;人們都以為殺業所得之業報最為殘酷...
高庵善悟禪師住持雲居山時,曾譔寫了一篇勸說各大叢林要安養老、病比丘的文章,流傳...
今天已經是打七的第四天了,通過四支香的問話,了解到這個七打的還是比較精進的。為...
《大乘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記述,當眾生遭遇困難之時,只要誦念其名號,觀...
前兩天,中國佛學院有人來接法,我就和他們講:你們接法這個想法是好的,但是接過法...
用功辦道要對自己的色身,色殼子要有所了解。就是我這個色身體質本質怎樣?和別人比...
第二個七明天過一天,後天晚上就圓滿了。因為七打得順利,光陰就過得特別快。可以說...
問: 在家居士團體稱六合敬僧團,這在律上如不如法? 天因法師答: 在家居士不能...
《解》淨土法門。三根普攝。絕待圓融。不可思議。圓收圓超一切法門。甚深難信。故特...
如來微妙色身,雖在極樂,離隔十萬億剎;如來清淨法身,普遍十方,充滿法界,故名法...
禪是什麼東西呢?平常大家都曉得,有如來禪、祖師禪。禪是印度的名稱,翻譯成中文,...
問: 請問第五條戒,酤酒戒當中提到藥酒不犯,但生活中常以米酒入菜,吃了以後是否...
問: 在外面吃飯,菜裡面有蒜,不吃蒜,把蒜挑出來,這個菜還能吃嗎?犯食五辛輕垢...
問: 師父慈悲,弟子學佛以來,一直很好樂聽經聞法。對于思和修,比較懈怠不主動。...
好好利用一分鐘,與隨意浪費一分鐘,看似沒什麼區別,但日積月累後,人與人之間的差...
今天已經是農曆的三月十四,明天就是十五了,再過一個月就要結夏安居了,四月十五結...
《怡山發願文》全文字數不多,卻字字珠璣,把我們的三障(即煩惱障、業障、報障)披...
我等念佛行人,應當考實今時淨土法門,與古時淨土法門,究竟是異耶,同耶。 若言是...
我看打七呀,四個七都快打下來了。還有些師父,總是話頭不得力,功夫沒有入手處。為...
《金剛三昧經》云:大力菩薩言:何謂存三守一,入如來禪?佛言:存三者,存三解脫。...
他們看到和尚沒兒沒女,自由自在,以為當和尚好玩。其實這個和尚難搞啊!又要搞生活...
用功的人,你晚上做夢是不是還知道用功,夢中有七八分功夫,你病中是不是還有功夫?...
我們禪七打到這個時候,應該功夫有個受用,能提得起。本來呀,在行香的時候,一定要...
《華嚴經淨行品》有一百四十一個頌,讀來朗朗上口,若隨文思忖,便感到一切處都能修...
今天在禪堂裡面種的是般若因,所以禪堂裡面稱智慧堂,稱選佛場。這是種的是金剛種子...
戒律,是佛弟子用來淨化個人的準則,以及促進社會和諧、淨化人心的方法,特別是和敬...
如果一個人想得到永久的幸福,永恆的快樂,就必須訓練和培養八風不動心的深厚涵養,...
有這麼一個笑話:說有一位技藝很好的廚師,經常被人請去幫做酒席。這位廚師有個好佔...
修布施,最重要的是了解三輪體空的道理。三輪乃指:布施的法財或錢財、布施的人、受...
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滅時罪亦亡;心亡罪滅兩俱空,是則名為真懺悔。 我初出家的時...
佛法裡有句話:一念嗔心起,百萬障門開。又說:火燒功德林。一個人無論從事任何行業...
有弟子問什麼時候可以持大悲咒?行住坐臥隨時隨地都可以。大悲咒是觀音菩薩與過去無...
《楞嚴經》中,憍陳如尊者因悟客塵二字得證聖果。起心動念這一念心,一個是客,一個...
比丘可不是個簡單的稱呼,這修行人,要久住叢林,親近有道德的,這廟裡邊住的人多,...
我國隋唐時期,佛教宗派,一時紛起,形成了一個眾芳競秀的局面。中有一宗,以奉闡《...
虛雲老和尚在世經常說: 隨緣就是家鄉,放下就是道場。 隨緣,不過分追求。你到那...
示施聖藏居士 我佛教化眾生。雖法門無量。要而言之。先進三皈。次受五戒。由戒生定...
緒言 圓拙老法師的聲譽載道,已早為教內外人士所敬慕,而其倡印佛經、培育僧才的創...
【原文】 所謂貴人者,非爵尊位顯,學富五車之謂也。謂其能去乎賤態也,謂其能去同...
我們在這個堂中是辦世間第一大事,何為第一大事?生不知何來,死不知何去。我們在座...
學道之門別無奇特,只要洗滌根塵下無量劫來業識種子。汝等但能消除情念,斷絕妄緣,...
自達摩大師到中國,唯說一心唯傳一法,以佛傳佛不說餘佛,以法傳法不說餘法。法即不...
一、香讚 爐香乍爇,法界蒙熏。 諸佛海會悉遙聞,隨處結祥雲。 誠意方殷,諸佛現...
今天我聽到這樣的言論:我們到這裡參加打七是來種善根,想在這個道場開悟、了生死,...
有人認為有情世界不能離開禪還好懂,因為他是有情,但一切法是包括十法界依正莊嚴。...
戒法跟善法的差別。這是論它的性質,要是討論它所成就的,它的作用的差別。如《阿含...
問: 唯識法相所明何事?有何重要意義? 答: 唯識法相系說明染淨因果緣起事,此...
若不立文字,以何為心? 汝問吾即是汝心,吾答汝即是吾心。吾若無心,因何解答汝?...
【原文】 真能念佛,放下身心世界,即大布施;真能念佛,不復起貪瞋癡,即大持戒;...
【原文】 攝心念佛,欲得速成三昧,對治昏散之法,數息最要。凡欲坐時,先想己身在...
般若波羅蜜,實法不顛倒, 念想觀已除,言語法亦滅。 無量眾罪除,清淨心常一, ...
初做功夫,於行住坐臥四威儀內,遇境生疑、逢緣理會處,稍知分曉,則不必疑,此是先...
以諸如來尊重法故。 因諸佛皆尊重法的緣故。所謂諸佛從般若出,般若即法,是諸佛之...
其次一個問題,我們信佛的人,家庭裡面為什麼要供佛?《金剛經》上說:若見諸相非相...
參禪用功這一法,古來都是在叢林大眾會下行持。所以古來開悟的人,都是在叢林下禪堂...
夫學般若菩薩,起大悲心,發弘誓願。精修三昧,誓度眾生。不為一身,獨求解脫。 放...
虛雲老和尚在世時說,那些持咒的人,利用持咒來破除妄念,若能妄念不生,得大總持,...
前幾天,有幾位女眾想出家,我說你要想出家就得把《八敬法》看看。 佛陀在世的時候...
近幾十年,建了好多大廟。建廟的宗旨是什麼?有的是為了搞旅遊,建的又大,裝飾很美...
這個用功人啊,說起來也明白,功夫到了什麼地方了。這功夫用的一定地方啊,得有聖境...

最初迷真起妄,則曰一念妄動。末後返妄歸真,則曰一念相應。是則起妄之後、歸真之前...

如果常能這樣想,就不會缺乏念佛的動力了

對治惡性比丘的方法

嗚呼!苦海無邊,回頭是岸

佛門泰斗傳印長老安詳示寂

邪淫的可怕

雲居善悟禪師《勸安老病僧文》

念佛是誰,重點是在「誰」字上面

觀世音菩薩的「三十二應」

真正的出家,提到名利這些事都會怕

平常養成這個習慣,夢中遇到惡事也能不犯戒

這一念清淨心是何等的寶貴,何等的重要

居士團體稱六合敬僧團,這在律上如法嗎

淨土法門,圓收圓超一切法門

這樣念佛能入如來法身果海

三藏十二部經,沒有看到哪部是講氣功的

煮菜時放一點料酒吃了犯酒戒嗎

菜裡面有蒜,把蒜挑出來,這個菜還能吃嗎

不可樂於聽聞而怠於實修

這四條分鐘定律,改變無數人

人的壽命真的很短促啊

「十纏十使」是我們修行中的大障礙

【推薦】古人往生特別容易,為何今人往生十有七難

功夫上去了,氣脈就通了

心無形故,力最無上

莫以為做和尚容易,除非你不修行

你這樣去想,心驚膽戰啊

哪還有什麼比了生死的事大呢

一切時一切處都能修行

生死心切,道心就自然好

南山律祖道宣大師

八風不動心,無憂無污染

習慣成自然

如何在布施中達到三輪體空

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滅時罪亦亡

放縱慾念及嗔心的後果

念大悲咒應具有這十種心

客來客往,自心不動

走遍天下尋知己,未識這個是知音

南山律祖道宣律師

記住這四句話,到哪裡都能自在

往生之要關,念佛之妙訣,就在此字

佛門高僧——圓拙老和尚

所謂貴人者,謂其能去乎賤態也

世間的第一大事

洗滌無量劫來的業識種子

但能如是直下頓了,不為三世所拘繫

大慧宗杲禪師《禮觀音文》

幹任何事,決心和長遠心很重要

禪宗是佛法的根本

持戒與作善,功德果報天壤之別

唯識有何重要意義

若不立文字,以何為心

如何才是真念佛

如何證得念佛三昧

龍樹菩薩:讚般若波羅蜜偈

莫教錯過眼前事,無限春光不再來

法供養雖勝,仍不廢財施,諸物若能觀空不著,便屬法供養

信佛的人為何要供養佛像

在大眾共同熏修,就能得到他們的加持力

百丈懷海坐禪要義

持咒必須有正知正見,若為求神通便是魔見

《八敬法》是佛法中很特別的地方

沒有真正的慧根定根,談了生死都是空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