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臨終關懷文章

【推薦】臨終前還的東西越多,走的時候就越輕鬆

切莫把十界的依他作本然。我們不要把十法界的因緣果報當作本來面目來主宰,這不能主...

【推薦】臨終助念念佛時需注意的幾個重要事項

用心照顧,徐徐念佛,切勿狂喊亂叫 如果這個人已經昏沉了,可以叩擊引磬,但是要適...

【推薦】怎麼理解「業力先牽」與「十念往生」

問曰:業道經言:業道如秤,重者先牽。如《觀無量壽經》言:有人造五逆十惡,具諸不...

【推薦】往生不是靠善業力,而是靠臨終正念

什麼是帶業往生呢?從唯識的角度來說就是,我們造了業以後(當然造業是一種身口意的...

【推薦】念佛行人病重時不能有的念想

若氣促,則只念阿彌陀佛四字。一心求佛慈悲接引你往生西方。除此一念外,心中不可再...

【推薦】送別公公——我所親見的死亡過程及思考

今年二月二十六日,久病於榻的公公病逝於長沙。最後的四天,我一直在病房守著,目睹...

【推薦】從淨土宗的角度,要培養對彌陀皈依的心念

若先受盡不善業果而修善者,與上相違,當知如是補特伽羅,從暗趣明。此中差別者,將...

【推薦】臨命終時永遠記住一句話:往事不堪迴首

諸位!我們一定要知道,你平常不管怎麼用功,臨命終永遠記住一句話:往事不堪迴首!...

【推薦】為奶奶「回家」保駕護航

時光流逝,轉眼奶奶已經去世幾年了,在我回去照顧她老人家的差不多兩個月時間裡,有...

【推薦】追求臨終正念,在唯識學有三個重點

那麼臨終的正念,在整個淨土宗的修學者,是所有人努力的共同目標了。不管你是走專修...

【推薦】臨命終時一句佛號提起來,可以說是內憂外患

淨土宗的念佛法門,它是一個本尊相應的法門,而整個本尊的功德,主要的是寄託在一句...

【推薦】家裡有這種情況,趕快給他念經做好事

【復次普廣。若未來世。有男子女人。久處床枕。求生求死。了不可得。或夜夢惡鬼。乃...

【推薦】道源老法師為臨終者的助念開示

大德,我現在要向你講幾句佛法,希望你靜下心來聽著。釋迦佛說末法時代的眾生要想超...

【推薦】阿彌陀佛接引臨終人事蹟三則

阿彌陀佛憐念悲憫我等罪業眾生,如慈母對待獨生子女一般。用兆載永劫的時間,為我等...

【推薦】臨命終時是我們最困難的時候

我們臨命終時是我們最困難的時候,無量劫以來乃至今生我們從業力的對比來看,我們的...

【推薦】正確的臨終關懷,應該要提前做

凡修淨業者,當成全人之正念,及預為眷屬,示其利害。 我們修淨土的人,想要往生、...

【推薦】十念往生通平時也通臨終

往生的情況我們一定要注意一個基本點:不能僅僅站在凡夫的立場去看,一定要站在阿彌...

【推薦】往生這樁事情,不要等死後再請人來助念

有一些磁帶講臨終助念,當然精神很可嘉。也是有不少居士來提出問題,說那個助念團:...

【推薦】彌陀經中「一心不亂」與「繫念不亂」

智者大師這樣的一個天台宗的祖師,號稱後釋迦,臨終的時候問他修行的品位,他說自己...

【推薦】全國各地臨終助念團聯繫方式

全國各地臨終助念團聯繫方式...

【推薦】五位高僧大德的臨終往生體驗

印光大師:懇切至誠,無不蒙佛接引,帶業往生 往生前,預知時至。公元一九四0年十...

【推薦】為什麼很多念佛人害怕臨終沒有正念

問: 稱讚淨土佛攝受經(阿彌陀經的另一個版本)裡講到,在臨終時阿彌陀佛和觀音菩...

【推薦】平常沒什麼感覺,臨終時你就知道怕了

如果一個人,他對過去的業都沒有處理沒有處理的意思,從唯識的角度就是隨順它。 你...

【推薦】飭終津梁(臨終助念須知)

飭終津梁提要 臨命終時,四大分張,眾苦畢集。若非三昧久證,誠恐不易得力。況眷屬...

【推薦】不要低估無始劫來妄想的力量

有些人說,我們念佛就好,幹啥要調伏呢?問題是我們內心當中,有一個很強大的生死業...

【推薦】如何正確處理臨終

臨終處理之重要 臨終之際,色身四大分散,功能全失,彷若生龜脫殼、螃蟹落湯,眾苦...

【推薦】佛見眾生臨終倒亂之苦,特為保任此事

蓋穢土自力修行,生死關頭,最難得力。無論頑修狂慧,懡[忄*羅]無功。即悟門深遠...

【推薦】父親臨終的慘狀讓我深信因果

我叫李小英,今年27歲,父親李明裕,祖父李根陽。家住四川省南充市營山縣老林鎮牛...

【推薦】汝已七十多歲,不久就要死了

汝已七十多歲,不久就要死了。現在就要把一切事,通安頓好。心裡頭除過念佛外,別無...

【推薦】顛倒凡夫如何得到臨終的正念

我們佛教的修學,相對於其他的宗教來說,算是比較多元化的。一般來說,我們有八萬四...

【推薦】當鬚髮決定心,臨終定欲往生西方

書中語語真實,欲得佛法實益。但以未知淨土法門之所以,其心願便與佛願相違。世之修...

【推薦】誰能保證臨終時不會有人來刺激你

在上海有一位林居士,他是做生意的,賺了很多錢,晚年的時候也學佛,就買一個很大的...

【推薦】人死後有三種力量決定他的去向

人當在出生的時候,就已決定了死亡的命運。所以,生的情景未必可喜,死的情景也未必...

【推薦】臨命終的失敗,就是一生修行的失敗

我自己讀《遺教經》,讀到於娑羅雙樹間,將入涅槃。是時中夜,寂然無聲,我對這句話...

【推薦】與這件事相比,其他都只是「雞毛蒜皮」

拿破侖在一場戰鬥中與部下失散,生命遭遇危險之際,一位裁縫將他藏起來並成功騙過了...

【推薦】父母過逝時,勿行落井下石之孝

【白話文】 昨天收到你寄來的訃信,知道你父親在上個月二十八號往生,對此我不盡感...

【推薦】臨終十念生天福

佛陀與五百比丘,曾有一段時間止住於古印度毘舍離城外的獼猴池畔。當時,毘舍離城有...

【推薦】臨終時會有兩種力量浮出水面

淨土宗念佛法門最重要的特色,是一個本尊相應的法門,也就是說身為一個念佛的修行者...

【推薦】堅固的妄想一定會破壞你的佛號

我們一般人的六根是向外攀緣的,很少人會自我反省,這就是為什麼我們都沒辦法進步,...

【推薦】他的生命中多了佛的力量在裡面

念佛的人,他平常心中有一個歸依境,他能夠信、願、持名,心中有佛,有佛本願的攝受...

【推薦】臨終時所發生的五根和四大的分解

死亡,那終將來臨的一刻!那不知何時會來,也許隨時會來的一刻!那對我們此生的所作...

【推薦】佛法讓我找到利益家人的最好方式

凌晨12點剛過,老公把我叫醒。他說接到姐姐的電話,說婆婆可能不行了,讓我們趕緊...

【推薦】如何判斷出自己臨終是否能往生

有沒有什麼方法,能夠在目前自己活著的時候,就準確地判斷出自己臨終時是否能夠往生...

【推薦】慧律法師《死亡的藝術》

前言 好生惡死乃人之常情。多數的人忌諱談死,殊不知人生自古誰無死,死亡豈是逃避或所謂的看開就能解決的。對於...

【推薦】聖嚴法師對生死的對話

問:未來如果有人提起「聖嚴師父」,希望他們如何記得您們? 聖嚴法師(以下稱師):希望別人怎麼記得我?我從來...

【推薦】【大藏經】【註音版】佛說無常經·臨終方訣附

佛說無常經·臨終方訣附...

五逆十惡之流臨終十念與平常十念有何不同

此之十念,比平常十念,其猛切有天淵相殊之勢,故得往生也。以地獄極苦所逼,其一聞...

你臨終起業障那就慘了

淨土宗的成敗只有一句話就是你臨終是不是往生,這是關鍵!臨終成功,你就是成功;臨...

你這個臨終正念非常脆弱,稍微一點風吹草動就被破壞了

我們以前在讀佛學院的時候,老法師很喜歡講一個公案。諸位可能也聽過,不過再複習一...

臨命終時,你要心不顛倒

問: 師父!我還有一個問題,是淨土宗的問題。譬如說如果一個人能夠持阿彌陀佛名號...

平常的時候,就要訓練心不顛倒

問: 淨土法門主張這一生念佛求生西方淨土最穩當可靠,但另有一派說法,說往生西方...

臨命終為什麼能夠跟阿彌陀佛感應道交

我們臨命終為什麼能夠跟阿彌陀佛感應道交呢? 第一個、至誠心 第一個我們要成就一...

助念不是排山倒海念佛,而是讓他內心接受這句佛號

(一)衝擊式的念佛效果不好 念佛的時候一定要根據臨終人的情況,如果臨終人還沒有...

先破妄顯真,再提起佛號

其實這個一佛乘,最妙的地方在哪裡,諸位知道嗎?在臨終的正念操作!臨終的正念有兩...

臨終助念的幾個重要觀念

(一)臨終關懷的實質 臨終關懷,要解決三個層面的問題,才算是一種全面的關懷。 ...

從臨終關懷助念當中找出不足

從臨終關懷助念當中找出不足,什麼不足啊? 第一、我們對佛的信心足不足,不是找臨...

臨終正念需要有引導力

引導力。就是憶念淨土,欣求極樂。 從小乘的角度,他只要安住空性,調伏愛取就夠了...

臨終正念需要有調伏力

有些人說我們念佛,念佛幹嘛要調伏呢?問題是我們內心當中,有一個很強大的生死業力...

臨終的正念需要有安住力

淨土宗臨終的人要達到正念,要有三種的力量出現,且缺一不可。這三種力量都跟智慧有...

臨終病苦最易受用的法門

有一次,我到一間道場,那間道場一向是打禪七的。咦!竟然有念佛的聲音!我就問:我...

什麼叫臨終的正念呢

在淨土宗的往生因緣當中,有兩種的差別。 第一種叫做隨業往生: 這個隨業往生,就...

關於念佛助念法器的開示

第一個環節,叩磬人員的崗位責任和注意事項,引磬是佛教裡最常用的一種法器,主要是...

把每一念照顧好了,你臨終就不用擔心了

我們一開始在安住真如的時候,第一個先離一切相,先找到一念的清淨心,它是沒有相,...

臨終十念往生,在心,在緣,在決定

智者大師說為什麼以十念為重,五逆十惡的重罪為輕呢?他說為什麼有往生的可能呢?原...

有這四種力量,就能容易達到臨終的正念

持戒為本,淨土為歸,觀心為要,善友為依。 這個是蕅益大師對淨土宗的修學,他提出...

臨命終時你如何走出來,這個很關鍵

同樣的煩惱、業障,表現在內心有大乘善根的人,它的勢力降到最低,這一點對淨土宗往...

不必害怕生死之際的業力發揮

關於臨命終時的業力問題,這個業力是今生的還是多生的?兼而有之。我們如果說從輪迴...

對佛源老和尚臨終的功夫特別讚歎

我親近佛源老和尚有十幾年了,一九九六年接他的法,是老和尚的法子。從佛源老和尚的...

助念人員怎麼掌握開示時間

問: 法師說,給亡者開示時,不要死板地每隔兩個小時開示一次,那助念人員怎麼掌握...

為什麼臨終十念可以往生

業性是即空、即假、即中。這一點,我看智者大師講到懺悔法門的時候講得很清楚。蕅益...

臨終的時候,拼的就是決心了

佛陀對我們面對五陰魔鏡的一個很重要的開示。他說 然彼諸魔雖有大怒 ,所有的魔王...

傳印長老的臨終開示是慈悲之極的話

去年我們上傳下印長老往生,你說他出家七十多年,臨終給我們留了幾句話:萬法如夢,...

造了五逆十惡,為何臨終十念就能往生

修淨土宗的人,他一定要強調生命是由思想來決定的。否則你很難解釋一個人造了五逆十...

義淨大師臨終遺言,寫盡了一生的追求與信念

太極元年(712),義淨大師七十八歲高齡,身體出現了病症。大眾已經在準備他的後...

人家五逆十惡能往生,你為什麼不行

一個人會創造廣大的功德,不是一生造成的,你只是今生看到開花結果,你已經很多生在...

臨命終時是見光還是見佛

問: 請問臨命終時,是見光還是見佛?因宗門下佛來佛斬,魔來魔斬。本人聽說魔也會...

隨業往生與隨念往生

從今生的角度來看,我們今生造了很多的業,到底什麼業會被激發出來,臨命終就很重要...

我們臨終的那一念,必須有三種憶念

佛教講到我們生命的現象界,主要是靠因緣的力量來創造,那麼因緣當然主要分成兩塊:...

不想臨終往生被別人障礙,要準備好這兩點

「此之得失,雖由他起,實屬往昔劫中,成全破壞人之善惡業力所致。」 就著這個往生...

感應道交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狀態

問: 弟子一直有個疑惑,就是感應道交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狀態?因為我想我肯定沒有...

智者大師的生平與臨終往生事蹟

智顗【yǐ】 ,字德安,俗姓陳,河南潁川人。母親懷孕時,夢見五彩的雲煙,迴旋環...

有些妄想平常看不出來,臨終才會出現

有些人的處理方式很簡單。我打妄想,我就轉念念佛,有些人是試圖用佛號來壓這個妄想...

臨命終時最好別在醫院

命終的過程人人都要經過的,誰也免不了。我們經常說出了家有什麼好處?在這個生死關...

為什麼惡業眾生臨終十念也能往生

問:眾生長久以來,造了無量的惡業。這一輩子如果沒有遇到善知識,結果又無惡不作。...

臨終念幾句佛就能解脫是否太簡單

問: 有些未聞佛法的人臨終念幾句阿彌陀佛也能成功解脫,是否太過於簡單? 大安法...

四十八大願——(第19願)勤修我皆接引

意謂:我成佛時,十方眾生髮起成佛度眾生的菩提心,修行六度萬行諸功德,將此功德至...

四十八大願——(第18願)十念皆生我國

意謂:我成佛時,十方眾生聽聞我名號功德已,生起至誠真實心、至極信樂心,願意生到...

各種葬禮的方式

鳥葬 葬禮依各地習俗、信仰各有不同,約而言之有四,即:土葬、火葬、水葬與鳥葬。...

往生時會出現什麼景象

問: 請問法師,往生時會出現什麼景象?為確保往生,命終前心理上,事務上需要做哪...

淨土宗的關鍵就在這個地方

淨土法門,如果你有志於解決生死問題,大概是我們末法時代唯一的方法了,沒有其它方...

助念如法 安祥往生

求佛接引,如出牢獄。 癡心怕死,往生無望。 助念錯亂,態度異常。 聲音清齊,愁...

為何玄奘法師臨終亦有病苦

汝母何以病不見愈,蓋以宿業所致,殆轉重報、後報為現報、輕報,於此時以了之乎? ...

為何接引佛是站著而不是坐著

念佛念得好的,阿彌陀佛會提前告訴。慧遠大師他是提前七天定中見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淨土法門是沒有中陰身的

這裡就提出一個問題,也是很多信眾提出的中陰身問題。昨天還有一個信眾:臨命終時看...

平時深信切願,睡夢中也能往生

問: 許多居士平時都很精進,但到臨命終時,家人如果不能如法安排後事,遇到什麼情...

臨終昏迷助念還有作用嗎

問: 臨命終時被業力牽引而流轉六道,這個業力是今生還是多生的?臨終昏迷者第六意...

從淨土宗角度看器官捐贈

現在有很多人提倡器官捐贈,器官捐贈在佛教界有多次地辯論,很多的佛教徒也提倡。事...

臨命終的心有三種狀態

臨終一關,最為要緊。印光大師先標出整個重點,就是臨終一關在我們生命當中是最為重...

決定臨終往生的力量

佛教認為人過世之後,是依四種原則決定他的去處。 一是【隨重往生】,隨他生前所做...

臨終能夠記住這句話就有救了

有一個禪師,他去參訪雪峰禪師。雪峰禪師當時在福州。這個禪師是從山下一路地爬山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