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看破放下文章

情執放淡一分,功夫前進一分

古人說:嚼得菜根香,修道方有分。其實這個話是從果上講的,重點是為什麼嚼得菜根香...

你憑什麼離開三界

淨土宗的帶業往生,諸位你想想看,淨土是一個清淨莊嚴的地方,你沒有修行也就罷了,...

這些祖師為何要把參禪放下而轉修淨土

自後蕅益,截流,省庵,夢東等,諸大祖師,莫不皆然。蓋以因時制宜,法須逗機。若不...

想要主宰你的子女,這地方就有問題了

問: 弟子現在已經六十九歲,應以自己的往生為重,還是繼續地為子女操心?如果以往...

把心調整像鏡子一樣

臨命終的人往生,他必須把心調整像鏡子一樣,這個很重要!諸位你們知道鏡子的特點是...

該做什麼還做什麼,但是心不要住在上面

先把心從外在的六塵帶回來!因為我們的心,雖然五陰都是一種執取,但是要從外面先破...

放下自作多情所捏造的妄想

佛印禪師有一天跟蘇東坡在散步的時候,看到一個少婦走著走著,就往大海里面跳。佛印...

病來哪得心無苦,夢裡焉知身在床

病來哪得心無苦,夢裡焉知身在床 進一步用生病來看,病來哪得心無苦。談這個過量境...

死苦現前,唯有放下萬緣一心念佛

人生在世,皆不能免疾病死亡之苦。當此等苦事發現之時,唯有放下萬緣,一心念南無阿...

臨終時要擺脫妄想的執取干擾

什麼叫臨終正念呢?不是說臨終不打妄想,是說臨終打妄想的時候,你自己能夠迴光返照...

真正的高手是躲在牆角的,因為正好修行

佛陀在楞嚴經中跟末法眾生說:假設修行人不斷大妄語,雖然他廣修禪定、智慧,乃至於...

不斷「放下」的時候,你跟「真如」就越來越近

楞嚴經中,虛空藏菩薩說,他在因地以觀察虛空無邊,觀察四大地水火風是無依,就是它...

臨終千鈞一髮之際,要幫助病人心無二念

不要把念佛往生看得那麼容易,感應不上,也是往生不了的。怎麼感應?就是深信切願,...

助念主事者宜明理,莫以世間俗情貽害病人

若病人將欲斷氣,宜三班同念。直至氣斷以後,又複分班念八點鐘,然後歇氣,以便料理...

往生之要關,念佛之妙訣,就在此字

示施聖藏居士 我佛教化眾生。雖法門無量。要而言之。先進三皈。次受五戒。由戒生定...

人生沒有對錯,還債而已,不要墮入對立

我們必須用心力來引導業力。因為我們無始劫造了很多業力,所以人跟人之間是非常複雜...

老病宜念佛

老病宜念佛。 衰老了,生病了,最應該念佛。但是往往處在老病的時候,不能迴光返照...

內觀真如,外順彌陀

我們看最後的結示。 (一)內觀真如 安住心性,不隨妄轉。 法界圓融體,作我一念...

先超越妄想,才有辦法放下主宰

一個有志氣的修行人,一定追求臨終的感應道交。臨終的感應道交重點在於突破生死關,...

【推薦】淨業行人今世修行的唯一目標

我們信解、領納這個理念,自然就能建立一個矢志不移的目標:將當生往生淨土作為吾人...

放棄主宰,因為一點好處都沒有

舉一個例子。有一個婦人,跑到河邊準備要跳河自殺。正當要跳的時候,佛印禪師一看趕...

放下萬緣,今生決定天上人間自我選擇,做得了主

宗門下祖師立的規矩在修行中非常重要,值得我們尊敬。 祖師大德為用功辦道者立下的...

【推薦】從空性的真如中啟動佛號

一個念佛人必須要以此緣生無性之一念,念彼無性緣生之佛名耳。這個很關鍵,就是念佛...

把今生當做通往淨土的跳板

我們現在是叫做現在,那我們現在對望過去,就是過去跟現在這一塊的因緣,我們叫做承...

拜訪紹雲長老:結緣乃是親人,放下便是重生

坐落於安徽含山縣褒禪山的千古名剎褒禪寺,雲霧繚繞,廟宇如林,巍峨壯觀;寺內飛簷...

梅子熟了!——法常禪師的故事

大梅法常禪師參馬祖時,聽到馬祖說即心是佛,就領會這一道理,知道原來自己的心就是...

過去大德用功,真正是寸絲不掛萬緣放下

心中默念,或持咒,或念佛,或參話頭。心中用什麼功人家是看不見的,打妄想人家也是...

平常都放不下,臨命終時能放下嗎

我們在座的老年人多,家裡的女兒、孫女、外孫、孫子,這些人就像自己身上肉一樣,他...

身外之財終捨離,所造之業如影隨

有位喜歡收藏古玩的中年居士說:以前喜歡古玩,碰到看好的,能力允許就得想辦法買回...

彌陀甚易念 淨土甚易生

曾讀古德的淨土開示,有彌陀甚易念,淨土甚易生之語,覺得很親切。後來才知道,這句...

真修行須受得勤勞,甘得淡薄

要做本色真正道流,直須受得勤勞,甘得淡薄,耐得歲寒,守得貧苦,當得重務,忘得名...

逃避並不能解決痛苦

防護並非意指不看、不聽、不聞、不嘗、不觸或不想任何事。若行者不了解這點,一旦見...

名譽不足惜,道德無可崇

人之處世,貴真率耳!德莫德於真,賊莫賊於偽。古之聖賢豪傑,無不成於真也。然偽亦...

害怕恐怖是如何招感來的

無罣礙故,無有恐怖。恐怖是怎麼招感來的?恐怖是業,貪求名利,貪求財富,患得患失...

如何判斷自己能不能往生

到晚年的時候,有兩個指標可以看得出你會不會往生: 第一個叫都攝六根,另一個叫淨...

這放不下,那丟不開,哪會相應啊

這人吶!在佛法中就怕沒有一點染,沒有一點信心,那就不好辦。我們前生也可能種了善...

離開一切幻滅就是真實

【圓滿菩提。不生滅性。清淨本心。本覺常住。】 在六道眾生一切過程當中,不達一個...

往事不堪迴首,這句話你要永遠記住

我們看這個內觀的思想。諸位!如果大家佛號都念得差不多,我們假設每一個人對阿彌陀...

「當處出生,隨處滅盡」是什麼意思

整部《楞嚴經》的修學重點,就在破妄顯真。那麼在整個過程當中,就是修學不迷、不取...

想學《楞嚴經》,要先放下這些

你要想學《楞嚴經》,放下識心,放下一切執著。就像一張白紙,原來什麼都沒有,你想...

以道念為家庭,以參禪為事業

參禪人,最要放得下,才有禪參,有心可用。世間事放得下,任我在俗存款,被人騙去;...

人生就是一場戲

電視的熒光幕什麼都沒有,電視一開,什麼都有;電影的銀幕上白白的,電視熒光幕也是...

因忘自性彌陀佛,異念紛馳總是魔

解脫生死,念佛怎麼解脫生死?平常研究佛法,知道一切都是因緣所生,因緣所生的事情...

人生雖是借宿,但也要好好把握

稍早前,經濟不發達,旅店不多。許多人出行,夜幕降臨,多借宿人家。僧侶,更是如此...

心態決定命運,不要把法當作定法

所謂補處上蓮台,這才叫成佛、覺悟。佛是什麼?醒來了,智慧嘛!有智慧就看明白人生...

真放下了,修行快的很

我們這個世界就叫娑婆世界,整天互相殘殺、勾心鬥角,你上台他下台,舊社會有一句話...

情執是修行的大障礙

除了名利之外,還有一個情字也要放下,夫妻之情、父子之情、母女之情都是修行的大障...

為什麼淨土法門那麼重視信願

信、願是理觀,持名是一種事修,但在實際念佛時,這三個是一體的── 一句佛號,信...

人到老年尤其要「淨念相繼」

修行人要把死掛在額顱上。你想到死的時候,一切對世間猛厲的貪慾、追求,都會當下瓦...

原來不打妄想是非常快樂的

未到地定跟初禪相貌的差別,這以下講的很清楚:謂由心調柔、心輕安性生起之力,為所...

有一絲毫的放不下,功夫就不得現前

想得一個見地,想得一個功夫,這都不是想出來的,想也是妄想,你想得一個什麼都是妄...

把妨礙修行的事統統放下,功夫自然就現前

說一個故事你們聽,我聽虛老和尚他自己講,他在安徽黃山,他想到南京毗盧寺掛單去,...

念阿彌陀佛的宗旨是什麼

念阿彌陀佛的宗旨是什麼呢?念阿彌陀佛的宗旨是求生極樂世界!也不要說我來生怎麼怎...

阿含經故事:誰受苦樂

有一次,佛陀與眾多比丘在前往摩揭陀國首都王舍城的途中,遇見了專程前來迎接的摩揭...

阿含經故事:時刻不染著

有一次,尊者阿難隨佛陀來到憍薩羅國首都舍衛城游化,住在南郊的祇樹給孤獨園。 一...

《金剛經》教我們做什麼

大家知道我們講《金剛經》,《金剛經》教我們做什麼啊?教我們不要執著。 但是我們...

以正念的心態來執持彌陀名號

我們每一位眾生都是被阿彌陀佛的願力光明之海托起來的,只要有大的手段割斷牽纏,打...

先從夢中醒,再度夢中人

別說初學佛的人難以放下,就是學佛比較久的人也不一定能放下萬緣。無量劫以來,種種...

虛雲老和尚山居詩六首

稍得清幽處。頭頭總自然。 一間茅草屋。半畝藕花田。 好鳥來青嶂。閑雲掛碧巔。 ...

念佛要先除掉念佛的障礙

我們念佛,要先除掉念佛的障礙。你們跟師父們不一樣的,淨土部的師父天天念佛,天天...

用無貪來對治貪著

三善十一者:言無貪者,於有、有具,無著為性。對治貪著,作善為業。言有有具者,上...

不廢世間法而成就佛法

問: 師父好,我的困惑是,都說只要一心不亂專念阿彌陀佛佛號,發清淨願往生西方極...

思惟苦諦與調伏愛取是淨土宗的必修

我們講到了四聖諦。那麼四聖諦從淨土宗正念的角度來說,我們選擇兩個法是必修的: ...

苦都是因業而成,都是自己造的

今天是佛七的第四天了。這幾天,大家都在為自己忙,這很好。世上的人整天為名為利忙...

能夠身心俱出家,才稱為大丈夫之事

佛讚歎出家。這是中品上生,從這來看,他主要是針對僧眾而言。為什麼要讚歎出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