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心中在動,才有外在的世界在動

楞嚴經中講有個琉璃光法王子,他在因地的時候,先觀察外在世界是動的,然後得知:外在世界動是因為心中有在動。之後他迴光返照:我心中的「動」從什麼地方來?又將往哪裡而去?結果答案是「覓之了不可得」。他開始對那個動相開始無住,開始跟這個生命的動相慢慢的脫離,慢慢的脫離。最後「逢佛未幾,得無生忍」。

佛法是重視方法的,你方法對了,你轉凡成聖是遲早的事;就好像說你上了高速公路,你這個人修行上路了,到目標是遲早的問題。所以琉璃光法王子遇到無量聲佛給他開示「觀察風大」的方法,很快就證得我空、法空的無生忍,就把無始劫的妄想給息滅掉了。這時候他的本來面目,一念清淨的本性,全部的顯現出來。

這琉璃光法王子說,他最喜歡觀察那個「動相」。所有的生命就是你心中在動,才有外在的世界在動。內心的動其實是沒有根本的,它是來無所從,去無所至!你只要放掉它就消失掉了。關於這個動相,其實小乘佛法也很相應觀察生命的動相,動就是什麼?就是變化!從無常當中,他看到了無我,然後就把「我執」消滅了。

不過小乘佛法他在觀察的時候,他對生命的動相是遠離的,他沒辦法同時又回來。大乘佛法是從假入空,又從空出假,又回到這個假相,利用這個假相,懺悔業障,積集資糧。小乘佛法是把這個假相全部消滅掉。大乘佛法對於「生命的假相」態度是只做到這四個字「不隨妄轉」。這個假相你不用消滅,這個動沒有錯,生命本來就動態的,你怎麼從動態的生命當中去創造功德?問題在這個地方,不是把那個動相消滅掉。琉璃光法王子從頭到尾都沒有去消滅那個動相。

在經典上有一個小故事,說山上有一個阿羅漢帶了一個沙彌在修學,阿羅漢入定觀察到這個沙彌死相現前,只剩下七天的生命,就起慈悲心,古俗總是講究落葉歸根。就跟沙彌說:「你現在回到你家去陪母親,七天以後再回來。」羅漢知道這個人不會回來了!這個沙彌就秉持師教,整裝出發了。

在回家的路上,他經過一條河邊,突然間看到有一群螞蟻在河邊到處跑,可是眼看河水馬上要漲潮了。這個沙彌看到這種情況,起了一念的慈悲心,慈悲心也是在「動」,他就把衣服脫掉,把這堆螞蟻包起來,送到比較安全乾燥的地方去,處理好了他才回家。七天之後,他如實回來跟師父銷假。這羅漢一看,誒,他怎麼又回來了?阿羅漢即入定觀察,哦,原來這個沙彌前幾天動了一念很真實的慈悲心,把他的災障消除了!

我們的生命是這樣子。我們過去生一念的妄動,創造一個業力,這個業力它是有方向性的,但是你今生的動也會產生一個方向。好像一個足球你以前往東邊踢,但是你現在產生一個強大的業力,它又有一個向西的方向去,最後把東、西的力量結合起來,就變成一個東西的方向。我們今天要把業力轉變,那你的「心」要很真誠,至誠懇切。我們從教理的判定,這個沙彌他當時的心肯定是很堅定的,那個慈悲心很強,用強大的動力,把過去生這個動力轉過來。

這就是說,生命就是我們心在動。動沒有錯,問題是你要把這「動」引導到極樂世界,引導到萬德莊嚴,往這個方向動。我們要知道,你要引導一個假相,你不能住,你一住你就被它主導。你一旦住在一個假相,你的生命就變成被動,你就沒有主導權,你就是一個生命的屈服者。你只要住在一個假相,你對這個假相就失去了主導權,它來引導你;你無住你就能引導它。

所以你的生命到底是被動的還是主動的?這看你自己。你一安住在一個生命的假相,你的生命就完全活在過去了,你就看不到你的未來,你沒有未來可言。你今生當中會遇到什麼事,你會活到幾歲,你會怎麼樣,大概就是被過去的業力算得準準的,「萬般皆是業,半點不由人」。但是你一旦跟它脫離時候,那你就是活在未來,你拿回了生命的主導權,就這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