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淨界法師文章

【推薦】佛號就是四十八願的濃縮版

因為四十八願,太廣大了。我們沒辦法,去緣四十八願。所以善導大師說︰佛號,就是四...

一個初學者,避凶很重要

我們修行人要做兩件事:第一個趨吉,第二個避凶。我認為趨吉這件事情不是很急迫,當...

福報越大越危險,還是要欣求極樂

沒福報容易個性偏激 佈施是一個福報,跟佛道其實沒有直接關係。是的,福報跟智慧、...

懺悔罪障要先明白罪業生起的因緣

所謂懺悔,當然主要的目的在於懺悔罪障。佛法的修行必須要掌握到生起和還滅的因緣,...

【推薦】小乘跟大乘的空觀有什麼不同

當我們從業果的思想,再進一步就是空性的道理。這個問題就是說,小乘的空觀跟大乘的...

怎麼看待生病這件事

你說生病好不好,當然不好,對不對?沒有一個人願意生病。但是你知道蕅益大師,怎麼...

顯正比破邪重要

從利他的角度,你為人說法,兩件事情:破邪、顯正。當然,這是要善巧。但我個人是覺...

菩薩戒之說四眾過戒

丙六、說四眾過戒 這一條戒也是屬於菩薩的重戒。也就是說,如果能夠受持這條戒,對...

老和尚手術前誦此經,效果強大

我過去在佛學院做教務主任的時候,有一天,性公長老(性梵老法師)身體有一個病痛要...

我曾親近過幾位長老,發現了他們好人緣的秘密

度化眾生最主要的是要有大悲心,佛陀的大悲心是怎麼樣的一個相貌呢?「晝夜常六返」...

外境永遠沒有所謂的對錯

既無中間,不成內外,彼諸聞性,畢竟虛妄。 我們前面講過很多次了,鼻也不能生,香...

美好的滋味是從舌根而來的嗎

寅一、非從舌生 阿難!若復此味生於汝舌,在汝口中,秖有一舌,其舌爾時已成酥味,...

先超越妄想,再面對妄想

圓頓止觀就是頓觀。如果你覺得人生怎麼處理都不是辦法時,佛陀會建議你先不要處理,...

如何判斷菩提心真不真

問: 師父,那這個菩提心真不真,有沒有什麼檢測的標準?或者是說,有沒有什麼偈子...

你是用什麼道理來說服自己厭離娑婆的

我們讀天台教觀,關鍵在哪裡呢?就是你的善根很重要!一般來說,事修不影響你回家的...

為什麼說飲食的滋味是不真實的

那麼到底我們在吃這個美好的滋味,這個滋味是怎麼來的呢?我們看佛陀給的答案。 是...

【推薦】佛陀開了兩帖修學空性的藥

佛陀在講跡門的時候說開顯佛慧,並不是理想化地要我們直接內觀真如,不是,佛陀先施...

兜率天跟西方淨土有什麼差別

兜率天跟西方淨土還是有差別。諸位你去讀讀《阿彌陀經通讚疏》,窺基大師作的,他列...

第六意識是怎麼去創造法塵的

我們看第六段,明意與法即藏性。 這個意是內處,意根;這個法是外處,是法塵。意根...

什麼叫臨終的正念呢

在淨土宗的往生因緣當中,有兩種的差別。 第一種叫做隨業往生: 這個隨業往生,就...

得到彌陀的功德攝受以後有兩個好處

明光義 ─ 復次,由無量光義,故眾生生極樂,即生十方。見阿彌陀佛,即見十方諸佛...

往生極樂與往生其他的佛國土,條件有什麼不同

無四惡道,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道。多有天人,諸聲聞眾,及諸菩薩,無量萬億,...

若實無我,誰能造業,誰受果報

首先我們要先從空性的角度來解釋人生,這個中道它也是先從假入空,別教的中道解讀人...

五陰的本質,到底是真還是妄

丙二、迷真起妄 真本無陰 佛告阿難:精真妙明,本覺圓淨,非留死生及諸塵垢,乃至...

所有的魔障都跟五陰有關係

我們來看甲二的內破魔境。這地方有三段,一、總標五陰之相;二、正明五陰魔境;三、...

對治我們誑詐之心

誑是以不實的言詞來欺誑他人,以方便造作種種的事情,這跟詐不太一樣。 誑習交欺,...

明藏性即水大性

我們這一科講到明藏性即水大性。前一科是先破妄執。也就是說,我們一般凡夫都是心外...

阿羅漢有三種功德

阿羅漢有三種功德,無生、殺賊、應供。這以下會說明。 諸漏已盡是指殺賊。阿羅漢的...

心要謙,才會不斷成就你的能量

佛陀勸誡:十方諸佛如來,以他的智慧眼來對待這個瞋恚,就像銳利的刀劍,可以說是傷...

煩惱活動的時候,為何提佛號沒有用

其實妄想、執著是長時間被我們忽略了。我們一般在修行強調調伏煩惱,滅除罪障。淨罪...

學《法華經》繼承了什麼家業

諸位,你說我學《法華經》,我繼承什麼家業? 你繼承兩個家業:第一個,自性清淨心...

把每一念照顧好了,你臨終就不用擔心了

我們一開始在安住真如的時候,第一個先離一切相,先找到一念的清淨心,它是沒有相,...

福報很大,要是不守章法,也會回到業障深重

知一切法當體即空,非滅故空,不必等到它消失。這個空性的好處就是當體即空。為什麼...

學《法華經》生生世世都受益

丙一、蓮華二義: 一、出水義,出離污泥濁水故。 二、開敷義,以勝教言開真理故。...

初地之前的修學是從假入空追求安穩

智者大師把我們從凡夫到成佛的修學分成兩大部分,這當中是以初地做一個界標。就是在...

念佛有兩個重點

我們這次淨土宗的修學,有三種憶念,就是你必須要去觀照三個: 第一個,憶念真如。...

如實空跟如實不空,如何進行調配

如何養成圓頓種性?只有一個方法──多聞熏習,如理思惟。這樣子的熏習,遇境逢緣你...

怎麼才能擺脫生死業力的惡性循環

佛陀他是一層一層的攝事入理。其實這個攝事入理不但是佛法有,其實世間的道理也是有...

修學六度的功德

我們看戊三的結嘆六度功德。我們如法地透過理觀來帶動事修,事修來修學理觀、幫助理...

極樂世界的果報體有三種功德

第二個,我們選擇極樂世界,我們一心皈命極樂世界,那這有什麼好處呢? 二、極樂世...

無始劫造了這麼多的罪業怎麼辦

我講一個淨土宗的公案,諸位體會一下。 在《念佛法要》當中講到清朝的一個吳毛居士...

穢土成佛與淨土成佛

其實,成就初地以後你有兩個選擇: 第一個,你選擇簡單方式的成佛,那你就直接到穢...

看人面相,不如看人思想

在戰國時代有一個大思想家叫做荀子,他提出一個理論叫「非相觀」。非相觀的理論就是...

人生在世那叫業力的釋放

一個人,落入因緣法的時候,會產生我、法二執。我、法二執,當然第一個就法執,就弄...

用攀緣心來造善業,譬如美食夾雜毒藥

追求來生的感受。這種人一般來說,是今生福報比較差可能身體有病痛,可能今生比較貧...

墮入鬼道的四種因緣

我們把墮入鬼道的四種因緣簡單地說明一下。 第一種,是他現生在人道當中造下品的十...

不要惱亂修行者

【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求聲聞者、求辟支佛者、求菩薩道者,無得惱之,...

物債易還,命債難還

現在看第二段,還債的人應該怎麼還呢?他過去生把人家討得太過分了,那應該怎麼辦呢...

不要住在你的妄想,否則生命的歷史將不斷重演

你可能內觀以後開始修一心即假觀了,就開始歷事煉心,必須安忍順逆的境界。一個人開...

為人處事,如何不讓自己傷痕累累

海公在講《楞嚴經》的時候,常講一個觀念說,其實這個道,大乘的真實之道、大乘的成...

「阿彌陀」是什麼意思

梵語阿彌陀,此雲無量壽,亦云無量光。要之功德智慧,神通道力,依正莊嚴,說法化度...

我們今天犯的錯誤是什麼呢

唯識學的基本的思想它的智慧,它主要的宗旨主要是一個概念,就是萬法唯識。首先你要...

結嘆六度的四種威德

《解深密經》云: 一切波羅蜜多,各有四種最勝威德: 一者,於此波羅蜜多正修行時...

驀地放下,則一切法了不可得

當我們的心開始帶回家以後,我們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先修空觀,破除我們對於身心...

折伏現行的煩惱,化解心中千千結

所謂把佛號念好,折伏現行煩惱。不只是說你在風平浪靜時把佛號操作好,佛號必須有一...

身與觸即如來藏性

這個身根,是一個內處;外在的觸塵冷熱澀滑,是外處。身根跟這個觸接觸的時候,其實...

聽與聲即如來藏性

我們看第二段,明聽與聲即藏性。 聽,是一個內處;聲,聲音、聲塵是外處。當這個聽...

有這四種力量,就能容易達到臨終的正念

持戒為本,淨土為歸,觀心為要,善友為依。 這個是蕅益大師對淨土宗的修學,他提出...

晚年時必須有福報來保護你

諸位!你不要忘了往生有一個重要的資糧,除了臨終的正念以外,願我臨終無障礙,叫作...

追求物質的樂受是無底洞

你生活的快樂不快樂,活得幸不幸福,你是不是有一個正面的思考是很重要!因為感受它...

自他交換,化解對立

比如說,你跟你兒子兩個發生了不愉快,你現在先不要管你發生什麼事,你現在先從你的...

以恭敬供養的心來聽法,這樣才能夠得到利益

這以下說明應該避免的過失,看第二段: 又者不應作意五處所者:所謂:戒穿缺,種性...

一念心性具足十如是

我們的一念心具足十如是─所謂的如是相、如是性、如是體、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

心中的妄想執著不是你原來的東西

那麼成佛之道應該怎樣找出捷徑呢?請看以下的說明。 第一個,我們先談從自力的角度...

受完戒後要經常憶念你的戒體

就是說我們曾經造了罪業,當然我們應該要懺悔改過,重點就是:你平常在內心當中,你...

為什麼聽聞的功能當體就是真如本性

是故當知,耳入虛妄,本非因緣,非自然性。 所以,我們聽聞的功能,其實只是我們過...

臨命終時你如何走出來,這個很關鍵

同樣的煩惱、業障,表現在內心有大乘善根的人,它的勢力降到最低,這一點對淨土宗往...

傷害菩提心的六增上戒

蕅益大師提出這個瞋恚,我慢跟懈怠,它的出處是從《菩薩戒》的六增上戒來的,菩薩有...

我們見到各種景像是怎麼有的呢

這個色塵是一個外處;見,眼根中的見,是一個內處。見去攀緣色塵,產生一種相互的作...

思惟罪業後要做的三件事情

思惟罪業之後,要做三件事情: 首先, 特生厭賤: 對於我們所造的罪業,表示我們...

唯識學怎樣判定造業的輕重

這個罪業的輕重,我們也可以從唯識學作一個總結。唯識學說,這個造業有三種的判定。...

放掉生命的假相,安住在不生不滅的本性

我們一個人念大悲咒,凡夫來念大悲咒,跟觀世音菩薩來念大悲咒,產生的效果不一樣,...

先修空觀來破執著

在《楞嚴經》的思想模式,就是空假中三觀。你遇到任何的人事,你永遠保持空假中三觀...

必須走出妄想,才能夠面對彌陀的光明

這段是《楞嚴經》,說一個人他依止妄想的過失。這個地方有兩大段,第一段舉過出由,...

判斷晚年能不能往生的兩個指標

這個無我的智慧,跟我們淨土宗關係密切。你必須在臨終的時候讓願力強過業力,那你這...

為何生到極樂世界,就是生到了十方佛國

我們看第五的聞法歡喜。前面是講到極樂世界的受用,你的衣食、住宅、正報身心是怎麼...

修行要先建立這三種心態

從《楞嚴經》的角度來說,我們每個人在無量的生死當中,心態已經是錯誤了,叫作顛倒...

觀想佛陀的方法

(四)修觀之法 是故應當一心繫念、諦觀彼佛,多陀阿伽度,阿羅訶,三藐三佛陀。想...

如何調伏對三界的愛取

佛法的修學啊,當我們開始從教理的學習而生起一種智慧的觀照的時候,最重要的一個原...

出離心要從哪裡生起

菩提心先從出離心作基礎,有三個:第一個,思惟生死過患;第二個,思惟死歿無常;第...

如何將中道之理運用於實際修行中

十番顯見的道理,就是在說明我們一個菩薩在行菩薩道的時候,一定要牢牢地記住兩個原...

總觀極樂世界依報莊嚴

(一)舉所觀境 眾寶國土,一一界上,有五百億寶樓。 這一段是把前面的極樂世界所...

對治生死業障的三個重點

整部《阿含經》就講兩件事情:第一個,什麼是我們解脫生死的障礙;第二個,怎麼解決...

慈悲心由淺入深的三個層次

無緣慈我們解釋一下。在大乘佛法當中,慈悲心由淺入深,有三個層次: 第一個是 眾...

怎麼念佛呢

佛問圓通,我無選擇,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 當我們開始觀察名...

用唯識角度來闡述夢境的產生

夢中意識,就是做夢。我們做夢的時候是不夾帶前五識的,完全是第六意識的獨頭意識來...

要怎麼樣憶佛念佛才會去佛不遠

問: 這樣的話,日常修行當中,要怎麼樣憶佛念佛才會去佛不遠? 淨界法師答: 那...

到了極樂你可以選擇留在那裡,也可以回入娑婆度有情

設我得佛,他方佛土諸菩薩眾,來生我國,究竟必至一生補處,除其本願,自在所化,為...

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

「自心取自心」,第一個自心是六根的明瞭性叫自心。去取找誰呢?取找六塵,因為六塵...

如何憶念極樂的莊嚴以及四十八願的功德

我們念佛,從淨土宗的角度來說,他有兩個,一個是念佛的力道,一個是念佛的引導,引...

心的四種安住方式

《金剛經》說菩薩他一生的修學只有兩個重點:第一個是云何應住?第二個云何降伏其心...

極樂世界的八功德水應該怎麼觀

辛五、池觀 (一)結前啟後 次當想水。 (二)明標池體 欲想水者,極樂國土有八...

淨界法師:禪觀與淨土(破障篇)

第一講 第二講 第三講 第四講 第五講 第六講   (第一講) 《禪觀與淨土》...

淨界法師:懺悔法門(2023)

(第一講) 學人這一堂課,跟大家共同學習的內容是佛教的懺悔法門。在正式講到課程...

【推薦】感應道交的重點在哪裡呢

比方說你念阿彌陀佛聖號,你創造一個音聲:念從心起,聲從口出,然後再把自己的聲音...

什麼是小孝、中孝、大孝

大家對孝道,大家都知道百善孝為先,但是什麼是孝?我們也是含糊籠統、搞不清楚。蕅...

這三個加在一起,人生就無解了

第二念以後,就落入了分別變,我們看看這個怎麼從「因緣變」落到「分別變」,我們看...

為什麼臨終十念可以往生

業性是即空、即假、即中。這一點,我看智者大師講到懺悔法門的時候講得很清楚。蕅益...

為什麼我們會變成迷惑凡夫

一迷為心,決定惑為色身之內,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虛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 當...

臨終的時候,拼的就是決心了

佛陀對我們面對五陰魔鏡的一個很重要的開示。他說 然彼諸魔雖有大怒 ,所有的魔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