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弟子文庫 > 淨界法師文章
蕅益大師《靈峰宗論》是有提到的。蕅益大師引用艷喜,散亂艷喜,愚癡特迦,大事已辦...
《臨終三要》,這個是印光大師很重要的開示:第一個,善巧開導安慰令生正信,第二個...
這個地方我們分成兩塊來說明:第一個,先講什麼是佛陀的知見;第二個,它成就的次第...
世尊教我及俱絺羅,觀鼻端白,我初諦觀,經三七日,見鼻中氣出入如煙,身心內明,圓...
《法華經》開顯了每一個眾生都有真如的本性,所謂的相妄性真。雖然我們每一個人的長...
問: 請問一下:師父提到第七意識對過去沒有興趣,對未來沒有興趣,只對現在發生的...
以這種順從本願而產生的願望的力量,在臨終具足十念。在古德的註解當中,大部分都說...
我們以前沒有發菩提心,是活在個人的慾望中。我們為什麼願意做義工呢?為什麼別人不...
第八地中由不增不減義。前面是不生不滅、不垢不淨,這個講不增不減。 我們在因地的...
世尊!我用心聞,分別眾生所有知見,若於他方恆沙界外,有一眾生,心中發明普賢行者...
既識起因,能感後習,一、感種類相續而起。二、招苦報生後當受。今改前非,將修後是...
其實我們這一念心性是有無量的可能性,障礙是我們自己捏造出來的。唯識學上說,我們...
我們看癸二的 明隨緣不變之體。 這個體當然是最重要的,功德的妙用是來自於對內心...
若見聞知,性圓週徧,本不動搖,當知無邊不動虛空,並其動搖地水火風,均名六大,性...
佛陀迴光返照,用清淨的智慧來觀照如來藏妙真如性的時候,把這個妙覺圓明、圓照法界...
當我們在修學首楞嚴王三昧的時候,基本上要注意兩個重點: 第一個就是云何應住,第...
我們再看第二段的明眾生相續。 這個眾生指的是我們五陰的正報的身心世界,它的一個...
看四生成就。先看詳示胎生。 見明色發,明見想成,異見成憎,同想成愛,流愛為種,...
我們看佛陀對末法時代的一個預言。下一段。 預記末法: 我滅度後,末法之中,多此...
我們在修行,從《楞嚴經》的啟示,我想我們要建立一個重要觀念,就是無住跟生心的觀...
舜若多性可銷亡,爍迦羅心無動轉。 阿難尊者發了願以後,他用這兩句話來表達他的心...
設我得佛,國中菩薩,不得金剛那羅延身者,不取正覺。 這個願跟前面的壽命無量願是...
佛陀提出了四種譬喻來解答富樓那尊者心中的疑惑。兩種譬喻是說明達妄本空,另外兩種...
為什麼我們要打佛七? 因為要跟佛菩薩感應道交,必須具備一些條件;至少內心要有一...
此則與阿彌種種莊嚴作增上本質,帶起眾生自心種種莊嚴,全佛即生,全他即自,故曰成...
無始時來界,一切法等依,由此有諸趣,及涅槃證得。 這以下無著菩薩就根據薄伽梵,...
你的生命面臨著兩個抉擇: 第一個,你把你今生佈施、持戒的善業全部會歸到娑婆世界...
這個地方我們解釋一下。須菩提尊者在觀空的時候,是以一心為根本。他這個觀法跟《大...
整個唯識的思想有三個重點: 第一個,如果你有志於臨終的正念,你最好把今生的人事...
你知道我們今生的使命是什麼嗎?有兩件事,人生只有做兩件事:第一個來還債,把過去...
《楞嚴經》到了後面二十五圓通的時候,它偏重在空觀,從假入空觀。也就是說,其實《...
凡修淨業者,當成全人之正念,及預為眷屬,示其利害。 我們修淨土的人,想要往生、...
第二個願就非常不得了了,增上誓願。 伏請世尊為證明,五濁惡世誓先入。如一眾生未...
前面的四條戒,我們叫作性罪,就是殺盜婬妄,它的本質就是罪,你犯了以後,就會產生...
明色陰相 首先看色陰─就是一切的物質世界,包括內在的根身、外在的山河大地、草木...
假設我們用攀緣、迷惑的心,來面對五陰魔境,這個過失是非常嚴重: 迷則成失 【若...
壬二、普賢觀耳識 普賢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已曾與恆沙如來為法...
當我們在念想極樂世界的功德的時候,我們可以分成三塊:一個是安樂道,一個是解脫道...
問: 請師父開示,為我指點迷津。比如今天一整天的塵勞,想把它安定下來的時候,我...
為什麼要建立正見?正見當然就是菩薩的智慧。 因為我們的生命就像無止境的水流,這...
世間無知,惑為因緣及自然性,皆是識心分別計度,但有言說,都無實義。 一般的凡夫...
這段經文,幾乎所有的古德都是扣住兩個重點在解釋:第一個,這個五千的人他們為什麼...
問: 道人感覺像是有一個出離的部分;我們還是要成為一個正常人,好像又要入世扮演...
這以下我們就從這個地方去追究這個虛空是從什麼地方來。征問原由。 此空為當因土所...
問: 在科技發達的傳媒時代,佛教的雜誌五花八門,身為一個佛弟子應該如何選擇才不...
當我們能夠修忍辱,把既有的功德保持住以後,不能夠得少為足,要繼續地往前走,就應...
是故當知,身觸為緣,生身識界,三處都無,則身與觸,及身界三,本非因緣,非自然性...
問: 法師曾提到說,我們今生可能是八識田中眾多的種子中最好的種子起現行,如果沒...
佛在世的時候在舍衛國,有一個大富長者的兒子,這個兒子長出來的時候,非常可愛,福...
我們講說心境決定你的處境。這句話一點不假。說我現在很痛苦,我改變一個環境。其實...
我們再看第二段,破異。異就是彼此不同體。 若此見精,與暗與明,非一體者,汝離明...
我講一個禪宗的公案,諸位體會一下。禪宗平常都是打坐,觀想:你從什麼地方來,你來...
這個地方,值得一提的就是這個空觀。幾乎所有的調伏煩惱都要修空觀,但小乘的空觀跟...
《楞嚴經》就是從今開始改變我們的心態,這個時候你來生的生命才能夠徹底地改變。 ...
在整部《楞嚴經》的理論篇當中,佛陀主要是告訴我們兩個重點,菩薩:第一個,我們 ...
我們更進一步了解,其實真妄是不二的。 佛陀剛開始是把真跟妄作一個很詳細的分別:...
蕅益大師在《靈峰宗論》上說:世情淡一分,佛法自有一分得力;娑婆活計輕一分,生西...
理觀的智慧,特色就是安住一念心性,這是根本。 安住一念心性,我們舉一個例子來說...
我們來看看現在的人生。你看看這個世間上,虛空的相越來越少了,因為高樓越來越多了...
我們講一個實際的故事,來說明偷盜產生的後遺症。 過去,在明朝的揚州,有一個做南...
那麼你後面發心一正以後,你還要注意你的行為,因為行為會影響思想,當然有些行為不...
偷盜的情況,嚴重的話來生會墮落到地獄、餓鬼、畜生。從三惡道出來會產生兩種餘報:...
若因味生,識自為味,同於舌根,應不自嘗,云何識知是味非味? 說是舌識我們舌頭能...
問: 法師慈悲!弟子的常住是男女共住的道場,那麼弟子有另外一個道友是獨住的,請...

這個臨命終的處理,一般的社會的醫學者跟佛弟子的看法是有所不同的。 那麼醫學者他...

制心一處是成功之道

《臨終三要》的重要開示

不是法門有問題,是操作的心有問題

調出入息消除內心散亂

一念心性清淨本然,怎麼就產生山河大地呢

你不發願的話,修行就會進進退退

臨終十念就是臨終的十句佛號嗎

【推薦】因地時有菩提心的攝持,所以每個法都堅固

八地菩薩所破所悟的是什麼

【推薦】依止普賢之德修學的加持力

造了罪業後,生命中會產生兩種影響

障礙是我們自己捏造出來的

佛陀如何破除凡夫的執著

對水泡很執著,結果失去了整個大海

佛陀開顯出哪些自性的功德

修學首楞嚴王三昧時要注意的兩個重點

正報身心世界的虛妄相是怎麼來的

胎生是什麼因緣而投胎

末法之中,多此妖邪熾盛世間

應先無所住,而後生其心

用什麼心態來修學,才會比較圓滿

【推薦】菩薩不怕老不怕死,但是很怕病痛

斷煩惱的一個重要的關鍵

跟佛菩薩感應道交,必須具備一些條件

為什麼只靠佛號,就能把彌陀功德轉到我的功德

為什麼想要修行的時候業障就來了

【推薦】生命面臨著兩個抉擇

如何運用「一心真如」這個觀法

唯識的思想有三個重點

【推薦】我們今生的使命是什麼

《楞嚴經》與《法華經》的側重點有何不同

【推薦】正確的臨終關懷,應該要提前做

為什麼這個願非常了不得

酒戒的開遮持犯有哪些

我們的色身從何而來

破戒跟著魔的差別

什麼是「普賢行」

福報太少障道,太多也障道

把「空性」當成休息站

我們為什麼要建立正見

【推薦】皆是識心分別計度,心態決定你的狀態

法華會上為何會有五千人退席

道人與正常人之間如何做個平衡

【推薦】虛空是從什麼地方來

佛弟子應如何選擇才不會被誤導

定課多少不重要,但堅持很重要

大小乘經典對提婆達多的描述為何不一樣

念到一心不亂,還會遇到惡因緣現行嗎

有些人遇到障礙時,為何三寶沒有出現

心境決定你的處境

六根之相是生滅的影像,沒有真實的體性

破除的是心中的執著,而不是破除相

大乘的空觀與小乘的空觀有什麼不同

不知道妄想是空的,就很難改變它

【推薦】為什麼我們經常會去做不該做的事

假借生滅的因緣,成就不生滅的清淨功德

如何判斷修行有沒有進步

野鴨子飛過去了,你的心在哪裡

隨眾生心,應所知量,循業發現

偷盜產生的後遺症

有些行為不能讓它輾轉相續

努力工作為何就是賺不到錢

破舌識有自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