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首頁

唯識學把妄想的產生分成兩種

第六意識在受用外境的時候,這個了就是包括了受用跟想像,這個明瞭包括受用果報,第...

不能遠離五陰的愛取,就不能遠離三界的生死

《楞嚴經》講出一個譬喻說,像這個大海,大海就表示我們不生不滅的整體生命。大海由...

同樣是阿羅漢,道力還是有深淺的不同

在這個《海龍王經》上說到一件事,佛這個時候到海里面為龍王說法,這個海龍王看見佛...

均提沙彌為何前生墮落為狗

佛在世的時候,和現在一樣,就是有很多的人做生意,像我們在這地方做生意,或者遠遠...

以佛所化人而作佛事

佛雖然出現世間了,佛本身沒有去度化眾生,而是變化一個人去度眾生,以佛所化人而作...

濟顛大師的末後偈

這個《濟顛僧傳》的最後邊,最後就是濟顛這位高僧臨走的時候說一個詞: 六十年來狼...

名號跟我們心性的關係,實在是太微妙了

當知離卻現前一念無量光壽之心,何處有阿彌陀佛名號,而離卻阿彌陀佛名號,何由徹證...

捨掉這些真妄交攻時,生出的種種妄境

若捨所見念著境時,善能覺了所捨之境虛偽不實,永不追憶,名捨覺分。 我們修行的過...

佛陀證得的四種無畏

四種無畏, 第一是一切智無畏。 一切智就是不是那個聲聞的一切智,是佛的一切種智...

修行時常常會面臨的兩個問題

若修出世道時,善能覺了,常使定慧均平;或心沉沒,當念用擇法、精進、喜三覺分以察...

味欲的過患

四、訶味欲者:所謂苦、酸、甘、辛、鹼、淡等,種種飲食,餚膳美味能令凡夫,心生染...

香欲的過患

庚三、明香欲過患 這個香是鼻根所對的境界。 三、訶香欲者:所謂男女身香,世間飲...

在本來無一物處當中,提起佛號

大勢至法王子,與其同倫五十二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 這個念佛法門...

這句佛號怎麼念

這句佛號怎麼念呢?印光大師說:一句彌陀念誦聽,十句成片三三四。淨土宗它是以音聲...

淨土宗的人,你要成就兩種觀照

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 這個見就是感應。憶佛主要是一種智慧門...

逆境是你最好的往生增上緣

清王貞生,江蘇昆山人。父親王彥敷,是親近鄉學的讀書人,平日崇敬奉持三寶。但是兒...

若是你有佛法的功課,他那巫術就無效了

我現在再講一個故事。大菩薩依如來功德之力,我們凡夫怎麼辦呢?我們凡夫怎麼依如來...

供僧後又受八關齋戒,得到這樣的現報

我講一個故事聽聽。這個人,他是一個很貧苦的人,夫婦兩個人生活困難,雖然各地方出...
更多最新文章

佛說阿彌陀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q)樹給(jǐ)孤獨園。與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羅漢,眾所知識:長...

佛說無量壽經

佛說無量壽經卷上 我聞如是,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萬二千人俱,一切大聖,神通已達。其名曰:尊者...

淨土五經日誦集要(淨宗早晚課)

序 諸佛如來出興於世,唯欲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淨土法門單刀直入、直指眾生以念佛心入佛知見。信願持名,乘托阿...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爾時,無盡意菩薩即從座起,偏袒(tǎn)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觀世音菩薩以何因緣名觀世音? 佛告無...

大悲咒註音版

1)南na 無mo 喝he 囉la 怛dan 那na 哆duo 囉la 夜ye 耶ye 2)南na 無mo ...

八十八佛大懺悔文

八十八佛大懺悔文: 大慈大悲憫(mǐn)眾生,大喜大捨濟含識,相好光明以自嚴,眾等至心皈命禮。 南無皈依十方...

地藏菩薩本願經

覺林菩薩偈 華嚴第四會,夜摩天宮,無量菩薩來集,說偈讚佛,爾時覺林菩薩,承佛威力,遍觀十方,而說頌言, 譬(...

普賢行願品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四十 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 爾時,普賢菩薩摩訶薩稱嘆如來勝功德已,告諸菩薩及善財言:...

楞嚴經四種清淨明誨

佛告阿難:汝常聞我毗奈耶中,宣說修行三決定義。所謂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是則名為三無漏學。 阿難,雲...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香讚: 爐香乍(zh) 爇(ru) 法界蒙熏 諸佛海會悉遙聞 隨處結祥雲 誠意方殷 諸佛現全身 南無香雲蓋菩...

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qi)梵(fn)游化諸國,至廣嚴城,住樂(yu)音樹下,與大苾(b)芻(ch)眾,八千...

佛遺教經

佛垂般涅槃略說教誡經(亦名遺教經) 釋迦牟尼佛初轉法輪,度阿若憍陳如,最後說法度須跋陀羅,所應度者皆已度訖,...

佛說十善業道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娑竭羅龍宮,與八千大比丘眾、三萬二千菩薩摩訶薩俱。 爾時世尊告龍王言:「一切眾生心想異故,...

佛說八大人覺經

為佛弟子,常於晝夜,至心誦念,八大人覺: 第一覺悟: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陰無我;生滅變異,虛偽無...

華嚴經·淨行品

(據《華嚴經疏鈔》分段) 爾時智首菩薩問文殊師利菩薩言: 一、十種三業 佛子,菩薩云何得無過失身語意業?云何...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御製無量壽佛讚  西方極樂世界尊,  無量壽佛世希有;  能滅無始億劫業,  令彼苦惱悉消除。  若人能以微...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序 古筠比丘德異撰 妙道虛玄不可思議,忘言得旨端可悟明。故世尊分座於多子塔前,拈華於靈山會上...

十小咒註音版

1、如意寶輪王陀羅尼 南(nan)無(mo)佛(fo)馱(tuo)耶(ye) 南(nan)無(mo)達(da...

大乘離文字普光明藏經

大乘離文字普光明藏經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訶羅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菩薩無量百千億那由他...
更多佛教經文  註音版經文

【推薦】50個淨土宗常用名詞解釋

1.一心不亂: 專注一事,使心不散亂,即是一心不亂。修念佛法門時,以虔誠之信心持...

四十個佛教基礎知識

1、三寶:佛寶、法寶、僧寶。 2、三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3、六根:眼...

何謂「無為法」

無為法,為是造作的意思,一切有生滅的法,均由眾緣造作而有生、有滅,故名有為。真如...

佛學常見辭彙(十七畫-十八畫)

十七畫 【優波離】 又作優婆離,華譯近取,或近執,是佛十大弟子之一,以持律第一著稱。 【優婆離】 見優波離條...

菩薩為何稱名「普賢」

菩薩為何稱名普賢? 梵語輸跋陀,或三曼跋陀,漢譯普賢。菩薩因何名為普賢?《悲華經...

業感緣起——業​果

業果 業力萬殊,招感果報亦各別。此果報不外有漏果和無漏果二種。有漏果是有漏業因所...

寺院外牆為何大都漆成黃色

很多人會有這樣一個疑問,我們在朝訪遊歷名川古寺時,一定會覺得那些飛簷翹角的漢傳佛...

斌宗法師《涅槃是什麼》

前言 修學佛法最後的歸趣在求證涅槃,那麼學佛修行的人,當要徹底明白它,不可輕易忽略它。然而它到底是個什麼東西...

「法會」的原意究竟是什麼

談起佛教的共修活動,法會算是許多人認識佛教的入門磚。但是學佛新手初來法會現場,對...

佛學常見辭彙(十三畫)

【亂心】 散亂的心。 【亂善】 亂心所做的善事。 【傳心】 見以心傳心條。 【傳戒】 傳授戒法。 【傳燈】 ...

佛的三十二相

三十二相是佛陀所具有的莊嚴德相,由長劫修習善行而感得,其他修行人可具有某些莊嚴特徵,但只有佛陀及真正意義上的...

菩薩的五十二個階位

十信位 所謂十信,又叫做十信心,就是:(一)信心,(二)念心,(三)精進心,(四...

佛菩薩為什麼要坐在蓮花上

蓮花表徵清淨無染,光明自在的意思,因為蓮花出於污泥而不染,這種美德與特徵,佛陀喜歡拿蓮花作譬喻。 而蓮花在佛...

何謂「轉輪聖王」

好,各位,阿彌陀佛!大家吉祥。 今天在這裡想跟大家談談,什麼叫做轉輪聖王。我們在...

八正道

「苦」是人生實相,離「苦」得「樂」,人之所欲。學佛最終的目標,即是透過佛法的修學體證,達到解脫生死輪迴的「苦...
更多佛法入門

業因為何會增長廣大

問: 業因為何會增長廣大? 大安法師答: 業因就是你舉心動念,行為造作,他有個串習,那串習如果你沒有止住,他...

念佛法門要注意些什麼

問: 佛法的重點在哪裡?念佛法門要注意什麼問題? 慧律法師答: 諸位,佛法不是什麼法門的問題,法法是平等的,...

【推薦】身體的疾病是前世因還是今世因呢

問: 我以前顛倒生活規律,導致自己得了前列腺結石,按佛法說到底是前世因還是今世因...

淨土宗如何看待持戒

問: 淨土宗如何看待持戒? 大安法師答: 大家都知道淨業三福,淨業三福的第二福小乘的戒福,這個[受持三皈,具...

生活中不能隨便用阿彌陀佛的名號嗎

問: 日常生活中不能隨便用阿彌陀佛名號嗎? 大安法師答: 存一種恭敬的態度是我們學佛人應該有的正確的心態。但...

惡緣太多,發願捨壽求往生行嗎

問: 頂禮大安恩師,弟子依止您修學淨土己七八年了。弟子生在一個彼此奪命的惡緣之家,母親己被家人氣死十餘年。近...

「捨身心求往生」與「求加持痊癒」矛盾嗎

問: 印祖說過,當人重病時,舍下身心求往生,若壽未盡,則病能速愈。又說,有病苦時...

傳喜法師:念佛有哪些方法,如何念才有功德

問: 念佛有哪些方法?持名念佛怎樣才有功德? 傳喜法師答: 在不同根器的人當中,念佛有不同的方法,上上根器的...

如何救度疾病的眾生

問: 如何救度疾病的眾生? 慧律法師答: 有兩種角度:第一是看中醫,把身體調過來;第二念佛、持咒有時可以改變...

附體的仙是造什麼業才得這種果報的

問: 仙是做什麼樣的業才得到這種果報呢? 成剛法師答: 仙?畜生啊,你指什麼仙呢? (提問者:就是總附在人體...

靜坐時出現境界該注意什麼

問: 在靜坐時有各種境界出現,還可以繼續再坐嗎?如果可以,那應該注意些什麼? 大...

經書讀得越多越好,還是越深越好

問: 師父,是經書讀得越多越好呢?還是讀得越深越好呢? 夢參老和尚答: 我推薦經...

平時做好事的功德需要迴向嗎

問: 每星期所做的大大小小好事,比如說環保、捐款、做義工,不作迴向會成為來生的功德財嗎? 大安法師答: 平時...

沒有皈依的人是否能讀誦大乘經典

問: 請問如果沒有進佛門的人,也就是說沒有皈依的人是否能讀誦大乘經典? 大安法師答: 雖然沒有進行形式上的皈...

念東林佛號起妄念昏沉如何對治

問: 在念東林佛號時由於每兩句佛號之間的停頓時間較長,容易起妄念,有時容易昏沉,請問師父該如何對治?弟子在停...
更多佛學問答

【佛教詞典】三賢

指修善根以制伏煩惱,使心調和之三種修行階位。可分小乘之五停心、別相念住、總相念住和大乘之十住、十行、十迴向三...

【佛教詞典】二種滿

【二種滿】 p0022   瑜伽十七卷七頁云:謂諸有情,有二種滿。一、增上生滿,二、決定勝滿。增上生滿者:謂...

【佛教詞典】所纏法

【所纏法】 p0734   品類足論六卷十頁云:所纏法云何?謂染污心心所法。...

【佛教詞典】五蘊非有

謂色受想行識五蘊所構成的人身是虛妄不實的,因為當五蘊分散時,人身也就沒有了,所以說五蘊非有。...

【佛教詞典】極通達法

【極通達法】 p1197 雜集論九卷四頁云:極通達法者:謂諸類忍。通達諸聖法,是此二類故。...

【佛教詞典】破法輪僧

(術語)破僧二種之一。言提婆以五種之邪法二分如來之法輪僧也。...

【佛教詞典】五知根

(名數)數論所立二十五諦之第六位。眼耳鼻舌皮也。與佛教之五根相當。見唯識述記一末。...

【佛教詞典】唯名無色過及唯色無名過

【唯名無色過及唯色無名過】 p1010 分別緣起初勝法門經七頁云:復言世尊!若唯名生,都無其色;斯有何過?世...

【佛教詞典】善會

(805~881)唐代禪僧。廣州峴亭人,俗姓廖。九歲於潭州(湖南長沙)龍牙山剃度,二十歲受具足戒。未久往江陵...

【佛教詞典】登地

(術語)菩薩之階位有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妙覺五十二位,登其中十地之位謂之登地,經一大阿僧祇劫之修行後也...

【佛教詞典】法華文句記

(一)凡三十卷(或十卷、二十卷)。唐代湛然(711~782)述。又稱法華經文句記、妙法蓮華經文句、文句記、法...

【佛教詞典】王正受境界

【王正受境界】 p0379 瑜伽六十一卷十二頁云:云何名王正受境界?謂有國王、善能籌量府庫增減,不奢不悋,平...
更多佛教詞典

念佛經常頭疼,是過於用力的原因嗎

問: 弟子幾年來一直用十念計數法念佛。最近把計數放下了,念佛很用力聽佛號,感覺佛...

本煥老和尚:這個婆娑世界我很害怕

我現在今年103歲,出家81年。我本來出家的時候呢,是為了了生脫死,所以出了家,...

安住一念心性會讓念佛的檔次提高嗎

問: 師父慈悲,關於這個安住大乘一念心性的安住,那結合到念佛的話是不是會讓我們念...

【推薦】會性法師:在一切境界中不要忘記念佛

關於念佛,我們從靜的時候學起,就是說:安靜的時候會念佛。若初學念的人,在較吵的地方,較動鬧的地方,恐怕他就提...

老和尚們無一人在痛苦中圓寂

我在雲居山的時候,從21歲開始擔任僧值師。僧值師就是主管寺院裡的紀律,主管大家念...

下品下生往生之後的情形

捨報往生 命終之時,見金蓮華,猶如日輪,住其人前;如一念頃,即得往生極樂世界。 ...

念佛的同時也要觀想憶念阿彌陀佛嗎

問: 請問《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中的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是不是憶佛比...

超越輪迴導歸淨土的路

是以欲透塵勞,須知要徑。將施妙藥,先候病源。若細意推尋,冥心體察,則何塵而不出,...

看到蓮華跟佛出現在空中,該怎麼辦

問: 請教老和尚一個修行上的問題,遇到了境界。如果有一天我看到九朵蓮華跟阿彌陀佛...

念佛行人如何看待疾病

問: 念佛行人如何看待疾病? 大安法師答: 疾病有種種情形,有的是現生的四大不調產生的疾病,那就要調整我們的...

什麼叫臨終的正念呢

在淨土宗的往生因緣當中,有兩種的差別。 第一種叫做隨業往生: 這個隨業往生,就是...

想往生的人,是否需要戒掉手機和電腦

《維摩詰經》當中說:心淨則國土淨。往生淨土需要以清淨的業來感召,所謂清淨的業就是...

淨業者如何處理專修與圓修的關係

修行唯隨己身份而立功課,非可執一以論。但決定不可不依信願念佛,迴向往生一法耳。一...

宏海法師:佛說無量壽經

(第一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

這是難中之難,沒有比這更難的了

這是難信法,於難信法要生決定信。《無量壽經》特別講到,你得人身難,聞大乘佛法難,...
更多淨土文章

大妄語的過失

大妄語跟小妄語的差別:同樣是妄語,但是小妄語只是一種六根的見聞嗅嘗覺知,比方說見...

可以有妄想,但是不能隨它而轉

諸位要知道,在修學的過程當中,如果你要進步快一點是有捷徑的,其實佛法是有捷徑的。...

須菩提-解空第一

空生的吉兆 大聖佛陀對宇宙人生所發表的言說,其數之多,真是浩如煙海,無有邊際。不容懷疑的,佛陀所有的教法中,...

有四種強大的力量,生生世世都可以依靠

有四種強大的力量,今生今世你可以依靠、值得你依賴、你一生一世、無量劫都要依靠它。...

【推薦】不能把自己的名字刻在佛像上面

看到有居士很高興的說把自己的名字刻在藥師佛像上面了,我聽了不是滋味,現在有一些寺...

宣化上人:丑陋和多病的原因

人,為什麼有的相貌非常的美麗,有的相貌非常的丑陋,有的身體非常健康,有的就很多的病痛,這是什麼道理呢?有十種...

如何祈求阿彌陀佛解決世間的困難

問: 弟子常常念阿彌陀佛名號,祈求解決疾病、考試不順等問題,但好像都沒什麼作用。有人說是因為我祈禱和稱念時沒...

宣化上人:供花功德福無邊

我們光聽佛的名字,一歷耳根就可以有大功德,何況你自己能志心稱念佛的名字,這功德是更大了。 以前有一個人到波羅...

一位海鮮餐廳老闆的果報

我有一位蓮友的爸爸,開餐廳,這位蓮友跟我共修十幾年了,一、二十年,那我始終就一直...

在家修行的基本要求

五個禪七馬上就要結束了,就在禪七結束之際,老天爺連續考驗我們。隨著氣溫下降,在南...

給生命一個助跑的過程

在高原的上空,常常可以見到禿鷲在翱翔。禿鷲又叫座山雕,也被人譽為神鷹,是高原上體格最大的猛禽。它們往往棲息在...

出家人轉世後能否記得前世的事情

問: 如果一個師父能轉世的話那麼這個師父轉世後小的時候對於他前世的事情是不是都知...

不是咒語不靈 而是你不守規矩

一、沒有功德卻要持咒支配護法,只有增加自己的罪業 《楞嚴法》是百千萬劫難遭遇的法...

你是屬於剛強傲慢型,還是調柔寂靜型

你看一個人,他完全不修無常觀無我觀,他在佛教界裡面整天修福報,他會有一個特點,他...

念佛時夾雜著懷疑這樣有用嗎

問: 我對西方極樂世界的種種莊嚴,有點懷疑,總覺得:真會有這樣的地方嗎?我每天堅持念阿彌陀佛,卻總對極樂世界...

念佛貴在專

清代有一位圓融大師,字竺峰,俗姓姚,湖州清德人氏。年至二十,發心出家,薙染於杭州石屋巔煙霞寺,旋於昭慶律寺受...

「拙」一點,人生就會比較平安順利

一個人不聰明,動作遲鈍,反應慢半拍,就會被人譏為笨拙。但有的人故意表現自己笨拙,...

宣化上人:吃飯前三念五觀

出家人用飯前有三念,首先用調羹吃三口湯,每一口作一念觀想: 第一念是願斷一切惡。 斷惡,包括吃飯時不生分別心...

美國顯赫家族的邪淫報應

看周圍的環境,邪淫的事件多,而顯著的報應卻似乎看不到,特別是那些大富豪、顯赫家族...

快活烈漢性空禪師

性空妙普禪師,漢州(今四川廣漢)人。出家後,自號妙普庵主,結廬於青龍山野,日常除...

世話、戲論、憒鬧的二十種過失

《大寶積經》云:菩薩應捨憒鬧樂於寂靜,捨諸世話觀於實義,捨於眾務及諸戲論,修出世道慈念眾生。 佛言:彌勒,初...

【推薦】財色名三法,就像狗嚙枯骨

唯心識觀,這個地方我們講一下。唯心識觀就是說, 當你遇到了任何外境的時候,你都不...

無所障礙,是從我們眾生這邊來說的

當知無障礙,約人民言,由眾生與佛緣深,故佛光到處,一切世間無不圓見也。 這裡就是...

讓生命每一刻都變得有意義

一切依發心而定 懂得如何過日子極為重要。我們必需知道什麼是修行,什麼不是修行;或...

惠空法師《從佛法觀點談感情問題》

感情問題,從佛法立場來看,勢必從生命現象的角度分析;因為感情,就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譬如中國人講的五倫,就是...

妙蓮老和尚:人最折福之處是什麼

就是嫉妒障礙!看人家做好事總是眼紅、心裡不是滋味,不但不隨喜讚歎還潑冷水。有此小心眼,一切善功德皆不能成就,...

永遠都是自己的錯

我們的生命中,可能還是有很多眾生、有很多緣並不是投我們覺悟的讚成票的,我們要面對這些緣。這些緣的出現,也是因...

以真誠不妄之心來待人處事

說謊話欺騙他人稱為妄言。現在社會上一般人為了做生意,容易打妄語;有時修行人為了名...

何可心靜,何可忘情

問: 何可心靜,何可忘情?心燥由萬事起,情卻為一人傷。看得清喜怒哀樂,卻做不到置身事外。 明奘法師答: 心靜...

一切時處勤誦地藏菩薩名號

復次,若未來世諸眾生等,可以說也是指我們;雖不為求禪定智慧出要之道,但遭種種眾厄...

做任何事情都要善用其心

諸位菩薩慈悲,諸位道友慈悲。凡是發心的到了這個法會,大家都是菩薩,發菩提心,行菩...

海濤法師《十不善業道經簡譯》

此十不善業道,體性是罪:若樂求佛道者,遂離彼過。當如是知。何等為十?所調身業三種,語業四種,意業三種。於是意...

沙元炳念佛往生的公案

沙元炳。字健庵,江蘇如皋縣人。其品德、操守、文章、道義,皆足以作為末法時代世人的...

見佛生歡喜得生天

過去南印度有一個習俗,家中未成年的女孩必須早起,將庭園及家門內外打掃乾淨。城中一...

達照法師:明瞭我們的覺性

接下來給大家談覺悟。覺悟是個大的題目。在生活中、工作中,別人說你的思想要覺悟一點、做事要自覺一點。這個覺是證...

印光大師的受戒師父印海律師

光緒八年(1882)農曆十月,陝西興安府(今安康市)雙溪寺印海定律師傳戒,特派職師來湖北竹溪縣請蓮花寺的知客...

生命從哪裡而來

這種妄動跟業力的流轉大致上分成兩種:一種是眾生的別業妄見,第二種是眾生的同分妄見...

她曾四次見到虛雲長老,晚年一心一意求生淨土

人們都稱她是老菩薩 我第一次來東林寺時,在天王殿後面看到一位身材矮小、年逾花甲的...

念佛人不要只重數目而不重質量

淨土宗目前念佛的人,最大的問題點就是只重數目而不重質量。 我們會很容易地把佛號創...

以今生之苦海,渡涅般之舟

苦難可以成就一個人,也可以成就一個時代。知苦識苦,欲擺脫苦難,發奮圖強,天將大任...

宣化上人:六根互用念觀音

念觀世音菩薩,不但口念得清清楚楚,而心裡也記得清清楚楚。在眼耳鼻舌身意六根門頭,都在念觀世音菩薩。眼睛念,耳...

年輕人如何權衡好念佛與學業、工作的關係

問: 作為一個年輕的佛弟子,如何權衡好念佛、學業、工作的關係?請問是否應該在沒有往生前成就一番世間的事業,還...

怎麼樣做好佛教徒

一、前言 我們信仰佛教,皈依三寶,皈依後怎麼去做?我們皈依三寶是為了了脫生死,皈...

夢到底從哪裡來呢

在說夢之前,我們先要說一下眾生都具有的八種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

不要以「凡夫心」對接「聖人境」

問: 法師在講解中提到無我,既然這個神識不是我,我們又何苦這麼辛苦地想讓神識往生...

修行中種種的不順障礙,跟我們的福報是有關係的

我們都在學習佛法,在研究佛法的道理的時候,都是唯恐不深不妙。但如果反省一下自己,...

沒有人可以傷害你的心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可以聽到諸如此類的話語:你說的話傷了我的心!你的行為傷了我的心!我的心被這件事傷害了!...

淨土法門之超勝

在晚清及民國初年,印光大師從大乘佛法的角度把佛法分為禪、教、律、密、淨五宗,並指...

敲碎堅硬的殼

厚朴,落葉喬木,因葉大而濃蔭,因花大而美麗,因藥用價值而名貴。它的種子紅彤彤的,也很漂亮,常被鳥兒們叼來叼去...

把去世多年的人掛牌超度,能否有效果

問: 請問把去世多年的人掛牌超度,能否有效果?能否從惡道度出來?家里人不信佛法,...

如何處理做義工與念佛修行的關係

問: 學佛人如果想依教奉行,把念佛排在第一位而無暇參與義工所從事的各項慈善活動。...

要懂得從不同角度看問題

中國古詩說: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佛教中,有個盲人摸象的故事...

印光大師《放生十大功德》

(一)無刀兵劫。世上刀兵大劫,皆由人心好殺所致。人人戒殺放生,則人人全其慈悲愛物之心,而刀兵劫運,亦自消滅於...

只剩一具尸首,你還想她嗎

一個人的一口氣沒有斷,很像一個樣子。等到無常鬼一到,一口氣回不來了,你們想想看,...

育才之道

有一位信徒在佛殿禮好佛後,便信步到花園散步,碰巧看到園頭(負責園藝的僧眾)正埋首整理花草,只見他一把剪刀在手...
更多推薦文章  佛教詞典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