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梵名 Kukkutapāda-giri, Kurkutapāda-giri,巴利名 Kukkutapada-giri, Kurkutapada-giri。又作雞腳山、尊足山、狼足山、狼跡山。位於中印度摩揭陀國,乃摩訶迦葉入寂之地。大唐西域記卷九(大五一·九一九中):「高巒峭無極,深壑洞無涯。山麓溪澗,喬林羅谷。岡岑嶺嶂,繁草被岩。峻起三峰,傍挺絕崿。(中略)其後尊者大迦葉波居中寂滅,不敢指言,故云尊足。」其位置相當於今伽耶(梵 Gayā)之北北東二十五餘公里處,佛陀伽耶(梵 Buddha-Gayā)之東北三十二公里之處。[增一阿含經卷四十四、阿育王經卷七、高僧法顯傳]

(二)位於雲南賓川縣西北五十餘公里處。據大清一統志卷三七八之山川條載,雞足山位於賓川州西北一百里,太和縣與鄧川州之接界處。明一統志中有九曲山之稱,位於洱河之東百餘里。峰巒起伏,如蓮之九盤,故又稱九重岩山。山中有石洞,然不能通行。李元陽之遊記謂,葉榆水之東,陸行八十里,有一山聳出,平頂向南;餘三方各有山一支,如頂上之三足,故稱雞足山。山頂有一迦葉石門洞天,相傳系佛陀大弟子摩訶迦葉於此守護佛衣以待彌勒之地,故該山亦被視為摩訶迦葉之道場,為雲南教界之中心地,聚於此地之僧徒甚眾。三國時建有小庵,唐代擴建,盛時有大小寺院百餘座,其中最大者計有五所,即石淙、悉檀、大覺、華嚴、傳衣。此外,寂光、祝聖等亦頗具規模。[滇釋紀卷一、小方壺齋輿地叢鈔第四帙、滇南碑傳集卷三十二、明季滇黔佛教考(陳垣)] p6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