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如瑞法師文章

咬定青山不放鬆

今天和大家談一談清代畫家鄭板橋的《竹石》。詩中寫道: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

修行中種種的不順障礙,跟我們的福報是有關係的

我們都在學習佛法,在研究佛法的道理的時候,都是唯恐不深不妙。但如果反省一下自己...

為什麼佛教常用蓮花呢

大乘寺的法堂和圖書館,都是以蓮花為主題裝潢的,對佛教不甚了解的人見後常會問:為...

飄去的是雲 留下的是天——如瑞法師的故事

1981年,24歲的如瑞削髮為尼,繼承通願老法師的遺願。34歲隻身返回五台山建...

知行合一最實際

有幾位學生,見了我說道:師父,我們急切地希望學得快些、多學一些。隨後又調皮地說...

福生於清儉,德生於卑退

春節是一家人團聚最為開心的時候,但我聽說有幾位女士卻高興不起來,她們不敢讓家人...

當願眾生,得入佛乘,三世平等

今天我們學習《淨行品》偈頌的第一〇七願: 入其家已 當願眾生 得入佛乘 三世平...

身外之財終捨離,所造之業如影隨

有位喜歡收藏古玩的中年居士說:以前喜歡古玩,碰到看好的,能力允許就得想辦法買回...

福報不是靠爭搶,而是由辛苦培植而來

有一對親兄弟從小關係很好,各自成家後也經常往來,但近來卻因為父母去世留下的財產...

思惟世無常,珍惜好時光

無常吞噬著歲月,太習慣於擁有,就會忽視無常的存在。正如一位大善知識所言:今後我...

好人不好當,人善受人欺

有位居士見到我抱怨說:好人不好當,人善受人欺呀! 我講了一段虛雲老和尚的開示來...

人生短暫須自警,放逸懈怠生死徑

我年青的時候接觸過一些老和尚,一說到修行他們常常會流淚,感慨人身難得,佛法難聞...

怎樣面對生病

有人問:怎樣面對生病? 下面就這個話題談談我的一點認識,給大家作個參考。 我們...

自律管好自己,慎獨切莫放逸

我年輕時有一次前去看望一位老和尚,他房間的牆上貼著作息表和功課表,旁邊寫著:自...

不喜不憂,善調自心至清涼

也許我是那種不是閑人閑不得的人。七月是最忙的時候,最忙的一件事,就是為寺內的住...

謙下低頭智內蘊,我慢高山人不敬

今天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立秋。《說文解字》中有講:秋,禾谷孰也。在此,孰通於熟。所...

錫杖功用與功德

從今天開始,我們將進入《淨行品》偈頌第六部分乞食道行的學習。這部分內容講的是,...

尊重對方,檢討自己

見到在一起共事的人,埋怨對方不能和自己溝通。是別人不和自己溝通,還是自身存在問...

灌浴如來淨自心

為了紀念本師的誕生,在四月初八這一天,佛教寺院會舉行隆重的浴佛法會,供奉太子佛...

要平息憤怒,必須捨去對他人的懷恨

常常一件事情發生的時候,不要一味地認為自己就是對的,應該想一想是否是我的想法不...

應該幫助的人不去幫,那你和文殊菩薩不相應

《佛說文殊師利般涅槃經》當中,佛告訴一位菩薩說:文殊師利有無量神通,無量變現,...

聖賢處事,惟寬惟厚

弘一律師他老人家在晚年曾經講過一篇《改過實驗談》,提到改過十事。其中第三事是寬...

淨土三資糧之如何發願

云何作願 世親菩薩在《無量壽經優波提舍願生偈》(往生論)中講:若善男子善女人,...

三界之苦,輪迴過患,應生出離之心

蓮宗十二祖徹悟大師,以十六字總結淨土法門修學之要訣:真為生死,發菩提心,以深信...

怎樣檢驗出離心及出離三界火宅

檢驗出離心 佛說死無常,死來無定期。若已經得到人身,而不聽聞修習佛法、精進斷惡...

怎樣發菩提心呢

昨天我們簡單了解了發菩提心的原因和廣大功德。那麼,我們應該怎樣來發起菩提心呢?...

【推薦】制心一處,才能無事不辦

蓮池大師在《竹窗隨筆》中有花香一篇,說到:庭院中百合花開,白天雖然也能聞到花香...

飲食為止飢渴,莫貪圖美味佳餚

蕅益大師在《示養德》中云:衣取蔽形,莫貪齊整;食取克餒,莫嗜美味。意即:著衣遮...

2020如瑞法師新春寄語

各位網友,大家新春吉祥! 豬年即將過去,鼠年就要來臨,在這辭舊迎新之際,送給大...

過去造了很多惡業,怎樣消除這些恐懼

我們過去造了很多很多的惡業,想想因果不虛的,如果一件一件去承受,那是多麼恐怖的...

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找到的工作不想做

道德首要做人基,學是成就功德地,耐得人事多歷練,心平氣和成大器。 有年輕人來訪...

學會從奉獻中獲得法喜

論語裡面說:智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我們天天學佛的教法,就是要把自己培養...

學佛不是不顧家庭,而是讓人看破

在學佛的過程中,絕對不可以單顧自己不顧家庭,那是不可以的。 當我們了解到佛法以...

找到業障的根,才能夠真正懺悔

我們出家人要做得像出家人,一切時心要在道上,要防心離過,所以金山活佛說,修行就...

善用其心就在當下

若舉於足 當願眾生 出生死海 具眾善法 ----《華嚴經淨行品》 這首偈的大意...

會修行的人走到哪裡都能修

昨天有位同學對我訴苦說,在做事當中很煩惱,想出去一段時間。我對她說:你為什麼會...

珍惜這一生,讓善根在這裡增

大磬響起,開悟在即。看我們當下能不能息滅妄想分別之心。如果大磬一響,因為正在追...

人間如劇場,個個是演員

要出家就沒有遠和近,就要發起心來,慈悲喜捨四等心遍佈在一切眾生身上,這樣出家無家才能以大家為家,以眾生的心...

一個人的道德很深,名聲一定就會長久

我們要謙下,實際謙下裡面就包含著理解、包容、同情。我們同情一個人,就能讓他一下...

一句佛號作大舟,載運往生極樂國

生值佛世難。只有生在佛世,才有機會見到佛。而法是從恭敬中求的,如果我們見到佛像...

生活中有哪些簡便易行的佈施方法呢

阿彌陀佛,大家好!上堂課我們學習到《吉祥經》正宗分第五首偈佈施好品德,幫助眾親...

我們為什麼會有憂愁恐懼

我們學佛的人就是要把世間人所迷了的、顛倒了的事給顛倒過來。本來我們這個心從本體...

這裡不是我們的久留之地

小時侯讀《一千零一夜》,記得裡面有這麼幾句話:塵世間就像為旅客開的一個客棧,投...

少許奉養父母就能得到大福報

《雜寶藏經》裡有一個故事,在久遠世以前,古印度波羅奈國有一個長者家的孩子,名叫...

對治自己的缺點毛病

我們大家都熟悉奔貢甲的修行,他是強盜出身,但他醒悟過來之後便出家修行。他的實際...

為大眾服務應該要有慈悲心

不管執事(執事是指在僧中做事,服務大眾的人)也好,同學也好,我覺的培養慈悲、謙...

但自觀身行,若正若不正

為什麼我們天天來念佛,模擬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是知道有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有...

想讓佛菩薩加持,自己也要積極努力

大磬一響,苦空無常,思惟人生,積極向上。 大家來參加念佛,通過一點一點學習《觀...

轉凡成聖並不遙遠,只在一念之間

一聲大磬響,妄想頓時亡,思惟真心與妄想,又是怎麼樣。 昨天上課我們了解了,《觀...

一句彌陀,真心頂戴

一句彌陀,真心頂戴,人命無常,光陰不再。 來念佛的人,根據《阿彌陀經》裡面所說...

一句彌陀,願行相資,能得大用

一句彌陀,生大信心,願行相資,能得大用。 曾經有人問我:我每天忙著修行,國內國...

【推薦】不管念佛與否都希望你抓緊時間

一聲磬響,煩惱頓息。我與彌陀,是二是一? 也許有些人和我們一牆之隔,卻不知道推...

學以致用,才是真正的佛子之行

我給大家講個真人真事吧!曾經在報紙上看到一則名為《布朗的手帕》的故事。布朗是大...

不觀他人過,但觀自身行

佛在《法句經》裡說:不觀他人過,不觀作不作,但觀自身行,作也與未作。在《四分比...

結了善緣,才能得蒙救度

《智論》裡面說,一種可能,或可螞蟻在自己的前面成佛。你現在不要看它是地上爬的螞...

何曾生過,又何曾死過

眾生的心是很複雜的,實際慢慢地就能體會到,不管我們來上課學習,或者到念佛堂去念...

聽佛的話,能做到的盡量去做到

佛在世的時候領上比丘們去乞食,乞食不能超過七家。有時候乞到了,有時候甚至沒有。...

若說不能行,不名為智者

在法供養裡面,如說修行這是根本,也可以說七種法供的總說,後面的六種是別說。在論...

原諒別人也是一種慈悲

為什麼我們在工作當中不能相互溝通?實際每件事情的發生,如果是五個人,這五個人可...

不要急於求心念一下子能清淨

從我們生活當中的點點滴滴來反省自己的心:當我和他人在一起的時候,有沒有一點傲慢...

出家人,其實一點也不閑

《禪林寶訓》裡面有這麼一段話:衲子守心城,奉戒律。日夜思之,朝夕行之。思無越行...

如瑞法師追憶夢參老和尚:老和尚是為眾生而活

壹: 老和尚弘法路經香港,入住賓館即問:此房一夜何價?居士答:您老但住,無需問...

造作的善惡業必由自己承擔

如果一個人常常地打妄想,打什麼樣的妄想,就會產生什麼樣的語言。有了這樣的語言,...

善用其心,則獲一切勝妙功德

今早,我和三位出家人踏上了回山的路。從臨時住處出來,欲乘電梯下樓,長長的樓道裡...

讓阿彌陀佛住到心裡來

有些人問:是不是念佛不需要次第啊?實際念佛也離不開次第,只是在行門用功的時候,...

笨有笨的辦法,就這樣去堅持

我們現在念佛,從哪兒開始念?一定要從當下的這一念心開始。只是口念心不念,喊破喉...

從妄想躁動歸回於平靜

人常常有一種衝動:我一定要到什麼地方去看看!實際去了以後,心從妄想躁動到平靜以...

偷懶實際是損了自己的福報

在《閱微草堂筆記》裡面,清朝的紀曉嵐記載了一個公案。他認識的一個人,給他講了這...

修行法門中沒有超過念佛、供養三寶這兩門了

在末法時代,大勢至菩薩教授的念佛法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契機殊勝。上至文殊普賢,...

持名念佛是徑中之徑

昨天有同學說到學和修,善導大師曾經說過,三藏十二部歸納一下,無非說了解、行這兩...

念哪一尊菩薩好呢?

有人問:我念這尊菩薩好呢,還是念那尊菩薩好呢?告訴大家,念哪一尊菩薩,功德都是...

每個人身上,都有值得我學習的地方

如果我今天煩惱了,就要想想是誰給的我煩惱,實際是自己心裡接受了不順的境,所以就...

猴猴衣的故事

八十年代初,我和妙師父一起去陝西乾縣落髮,當時我穿著一件帶帽子的猴猴衣(棉猴兒...

你在哪裡,哪裡就是風水

在佛法當中,我們學來學去,也沒有離開這一念心。 在廣東的一個農村裡,有一個人一...

解脫成佛的路上,要以持戒為舟航

有人說,受了戒就有了束縛,而且還有犯戒的危險,犯戒又要墮落,所以還是不受為好。...

培養修行習慣的重要性

《釋門自鏡錄》裡記載,有一位叫法衡的比丘,他也是好心出家,羨慕於道來修行的。但...

對人生充滿信心,枯燥的工作都能變豐富多彩

對任何事業,所做的任何一件事情,都要充滿熱情。同樣做一件事情,如果你沒有熱情,...

從生活的點點滴滴中學佛

世間是因緣和合的,不能說學了佛法就壞了世間的相,只是隨做而不著。 就像在家庭中...

常念時不待人,一蹉便成百蹉

在修道當中應如蕅益大師所說:應以猛切心治姑待心,常念時不待人,一蹉便成百蹉。 ...

佛門裡的大孝

佛教裡說的大孝,就是自己能夠真正地學佛。自己學佛,發願斷惡、修善、利益一切眾生...

解生死無常,不被境界所轉

在《法句經》裡講過這樣一個故事:曾經有一個比丘出家修行,因為道心不足,貪戀於世...

福報的水養智慧的魚

我現在發現,我們同學說起來比我說得好,也都說得頭頭是道的。但行起來呢,卻是打問...

法樂之樂才是無窮而長久的甘味

人們通常認為快樂離不開財富,因此為了爭取得到更多的物質,有的人會不惜一切手段。...

善根是無始劫來累積而成的

一個人的善根也是無始劫來累積而成的,人們常常只見其果,而忽視其往生因地的勤苦修...

保持正念去面對一切

佛在世的時候,印度的西面有一個偏僻的民族叫盧舍那,那個地方的人生性比較好鬥,大...

有兩種惡行,其果報之快能令人速墮地獄

奉養父母親,愛護妻與子, 從業要無害,是為最吉祥。 這首偈頌的大意是說,奉侍孝...

自利利他是圓滿成功的人生

安住正念修自我,明續初心利群生 安住正念修自我,說的自利,也是推薦給大家的一種...

不抱怨也是一種修行

我們學習佛法,了解了什麼是真正的智慧,就要從不抱怨,知足感恩當中來修。 不管出...

不管做什麼,都要想到三寶在加持自己

曾經有個年輕人,因為家中燒火做飯的原故,所以天天要劈柴,可他卻天天都在喊木柴太...

我們所需要的一切都不能離開佛法

出家三十多年,感覺每天一轉身就是一個白天,睡一個晚上就是一個瞬間。有時候我也會...

五戒裡面為何不允許飲酒

世間有很多東西是非常誘惑人的,如果不去克制自己,就很容易被誘惑。我們常常說境不...

出家人能役使鬼神嗎

有人問:你們出家人能役使鬼神嗎? 答:不但出家人能役使鬼神,我們每一個人都有這...

一句彌陀三業皆攝,此生成就利益一切

淨業持名四十八法之第三法端身持名,就是用持名念佛來攝護好我們的身業,就是練習在...

學佛從受戒開始,要勇爭上游

慈舟老法師說,學佛從受戒開始。修行了生死,除了持戒不要說了生死的話;除了求生極...

這種大聰明與內在的性德不相干

大聰明的人在世間學識淵博,才思敏捷,發議論能夠出口成章,寫文章下筆千言,像這樣...

調伏自心需要善法的扶助

我在十七歲的時候上山下鄉,在農村廣闊的天地裡和一些熱血青年,我們在一起經常討論...

能從謙下做起,就很容易進步

謙讓是一種美德。儒家講:謙謙君子,必以自卑。如果做人能從謙下做起,很容易進步。...

人之所以活的累就是因為想的太多

一位搞研究的學者問:整天在緊張忙碌地工作,研究做課題,心很浮躁。該如何靜下心來...

依於業力而活著

在世的時候,講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天中午,波斯匿王在睡覺的時候聽見兩個大臣在爭執...

這種愛看上去是樂,實際導致的是苦

世間人為什麼會有苦惱?因為他們不知道應該把心放在什麼地方,於是就用這顆心去尋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