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賢菩薩十大願中有一條是隨喜功德,《普賢菩薩行願品》中有一個偈子說:「十方一切諸眾生,二乘有學及無學,一切如來與菩薩,所有功德皆隨喜。」讚歎、隨喜他人的功德是最簡單、最容易的修行方法,很容易積聚功德資糧。當我們看到別人行持善法,在某個方面做得好、聽到某一件歡喜的事,我們發自內心真正地隨喜、讚歎他人,雖然我們也沒有具體去做,卻同樣積得到了同等的功德資糧,這個方法是不是最容易、最方便呢?

如果能夠常常讚歎、隨喜他人功德,慢慢的我們的清淨心就生起來了。學佛的重點是淨化自己的內心,自己內心清淨了,學佛、修行都很容易;如果內心不清淨,學佛、修行會非常困難。當內心不清淨的時候,是無法與佛法、佛菩薩相應的,就算外在行為上是在誦經、念咒、修法等等,內心也不相應。內心越清淨,會越來越有信心;內心不清淨,信心會不斷地減退,煩惱也會越來越重,煩惱心下是很容易造下各種惡業的。

這個看似最簡單、最容易的方法有的時候卻最難做的,為什麼?因為我們內心不清淨,我們內心受到了嚴重的污染,污垢太多,什麼是被污染的心?貪、嗔、癡、妒忌、爭鬥、傲慢。看到別人做的好事,不但很難讚歎、隨喜他人,而且還說別人的過失、挑別人的毛病。為什麼呢?有的時候是因為自己傲慢,會想別人如此做有什麼了不起,要是我也能做到。有時候因為妒忌他人,所以總是挑剔別人的毛病。更多的時候,是自己內心不清淨,卻一點都察覺不到,總喜歡挑別人的毛病、看別人的過失,還會覺得自己很對,還要說出一些道理。

其實當你挑別人毛病、觀察別人過失的時候,是可以說出千種萬種你覺得很對、很有道理的理由,但這些理由都是世間法的理由,不是佛法的理由。佛法的理由就一點,我們要牢記:我們學佛是為了淨化自己的心靈,是為了增加自己的福報資糧,是為了降低自己的煩惱,讓自己更快樂。不是讓自己的內心更污濁,讓自己更煩惱。總看別人的過失,自己內心不會清淨,當看別人過失的時候就是在給自己的內心灑灰塵,給自己添更多的煩惱。內心清淨的人,一開口就是讚歎、隨喜,因為他的心裡有淨土,有極樂世界,所以他看外面的世界就是淨土,就是極樂世界,極樂世界處處都好,哪裡有不好的地方,哪裡有要批評的地方?

生活在這樣的世界裡,自己怎麼會煩惱?內心不清淨的人,一開口就是挑剔、就是批評,因為他的心裡滿是污垢,所以他看外面的世界也滿是肮髒和污垢,都是不好的地方,怎麼會不煩惱?怎麼會有快樂?

讚歎、隨喜他人的過程也是在淨化自己的內心,常常學會讚歎、隨喜他人,就會降低自己的傲慢心、妒忌心。讚歎、隨喜他人功德時,我們的內心是真正的歡喜,自己常常在歡喜當中,就會覺得自己周圍的人好、環境好,那麼內心會覺得很快樂,慢慢內心就清淨了,當把讚歎、隨喜他人功德變成一種習慣的時候,清淨心自然就生起了。

在這裡我們要注意一下,是讚歎、隨喜他人的「功德」,而他人的惡業和罪障,我們一起附和的時候,就不叫隨喜,而叫幫兇了,所以我們要有分辨是非的能力,這就需要聞、思和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