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隨機推薦

心的五種歸納

佛教把我們的心歸納為肉團、緣慮、集起、含藏、真如五種。因為我們的心是這麼的複雜,而且心的問題又是如此之多。所...

金瑞珍銀樓失金複得的真實事蹟

我有一個信徒開一家金飾店,叫金瑞珍銀樓,她先生受菩薩戒,受了菩薩戒就開始念佛,一...

阿彌陀佛十二光如來名號的意義

十二光如來,首先看無量光。這個佛證到了心性的無盡的心體呀,他是淨極光通達呀,寂照...

「心霾」比「霧霾」更可怕

我們都知道,世間一切經濟的發展,實離不開能源,然在追求發展的同時,大量能源的消耗...

洪應明《菜根譚》下集

一、樂者不言  言者不樂 談山林之樂者,未心真得山林之趣;厭名利之談者,未必盡忘名利之情。 [注釋] 趣:味...

【漫畫】惡不能障,彌陀救度

四川省梓潼縣農村有一對夫婦,年紀四十歲左右,一直以來就是兩個人生活,並沒有生下任...

《印光法師嘉言錄》白話文

(印光大師著;圓濤法師白話譯) [封一題詞] 宣講因果報應的道理,這是儒家、佛教...

父親臨終的慘狀讓我深信因果

我叫李小英,今年27歲,父親李明裕,祖父李根陽。家住四川省南充市營山縣老林鎮牛牧...

在繁忙中就實現最大的自在

我們一來到這個世界上,就在一種強大力量的推動下,在生活的軌道裏轉開了:上學、考試...

如何對治貪財與貪色

無貪的境界,簡單來講就是一種清淨心,內心沒有貪煩惱的活動,這樣的境界是針對三有,...

靠這個來了生脫死太難太難

《淨土十要》裏面登了一個這樣的例子,禪宗在江西一帶自古以來是非常興旺發達的,很多...

積極向上的佛教

一、佛教不是迷信 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充滿神話的國度,同時,也是一個充斥神靈的國度。 因此,在中國人觀念中,...

女人補血的最佳時間與食物

月經過後七天內是補血的黃金期 根據中醫的說法,女性經前容易會有煩躁、憂鬱、緊張的現象,此時飲食宜重順氣、疏肝...

了凡四訓白話篇

了凡四訓這本書,是中國明朝袁了凡先生所作的家訓,教戒他的兒子袁天啟,認識命運的真...

虛雲老和尚是大菩薩示現

有些人認為虛雲老和尚的脾氣很大,他根本是空的不認識他的人,認為他的脾氣很大;你認...

為何出家人每半個月要布薩誦戒

昨夜說的黑月白月誦兩重戒法,這是世尊金口所宣。 【注1:佛陀制定戒律,要求佛教出...

【佛學漫畫】人身難得

人身得來非常之不易,命中率極低,遇正法更難,如果這一生錯過,哪一天能再得人身呢?...

怎樣念佛才算真正修淨土之人

原文: 又近世之人,多務虛名,不修實行。口雖念佛,心與佛違。譬如藥忌並服,何能愈...

聖嚴法師《互信的建立》

人與人之間的互信,建立在誠懇的基礎上,有誠意才能得到別人的信任。無法彼此互信的人們,為了保護自己,不得不懷疑...

改變命運的3個要點

如果說命運是一定的,不能改變,《易經》教人趨吉避凶就講不通了。換言之,命運是可以改變的。我們起心動念,若是善...

食肉一事,關係治亂升沈

手書備悉。食肉一事,關係治亂升沈。欲了生死出輪回者,當凜凜於此事,庶有希望。密宗...

散亂稱名,皆已成佛

名號功德不可思議,寧不除罪?但不定往生。以悠悠散善,難敵無始積罪故。當知積罪假使...

明心見性的境界是怎麼樣的

問: 見性與見本體有什麼區別?明心見性的境界是怎麼樣的? 慧律法師答: 見性就是見到不生不滅的本體,見性就是...

吾人所居之世界,具足無量諸苦

《阿彌陀經》雲,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今現在...

【大藏經】除一切疾病陀羅尼經

除一切疾病陀羅尼經 開府儀同三司特進試鴻臚卿肅國公食邑三千戶賜紫贈司空諡大鑑正號大廣智大興善寺三藏沙門不空奉...

臨終聽到地藏菩薩的聖號,就能永不墮三塗

佛又對觀世音菩薩說:複次觀世音,若未來、現在這世界當中,六道眾生無論哪一道,如果...

初學者應讀的幾部經

《地藏經》專門講因果,然後再講到百善孝為先,提倡這孝字。都是這些很孝順的兒女,為...

梨打痢頭

從前有一個患了滿頭疥癬的人,他的家人為他買了一頂華麗的帽子遮蓋了他的醜陋又髒的頭部。有一天有一個賣梨的人對他...

聖嚴法師:不要讓人生空虛無奈

現在大部分人的生活,幾乎就是日復一日地上班、下班,好象沒有什麼重心可言,內心常感覺到空洞無聊,即使是看電影、...

【推薦】楊滿爹捕蛇的惡報

父親年輕時想學捕蛇與蛇傷治療,他找了位師傅,人稱楊滿爹。楊滿爹是外地人,討飯到了...

做一滴滴好事,不要認為沒有人知道

【爾時。惡毒鬼王合掌恭敬白佛言。世尊。我等諸鬼王。其數無量。在閻浮提。或利益人。...

讓煩惱拐個彎

在崔永元所著的《不過如此》一書中,有這樣一段對話:一天,鞠萍見崔永元憂心忡忡,便打趣地問道:小崔哥,有什麼不...

【大藏經】佛說分別佈施經

佛說分別佈施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鴻臚卿傳法大師臣施護奉 詔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釋種住處迦毗羅城尼拘...

信仰是物質存在還是一種理念

問: 佛作為眾生的信仰,到底是一種物質存在,還是一種理念? 大安法師答: 佛作為眾生所信仰的物件,可以說是一...

心安放在道上,龍天護法自然護持

修道的人,心要安放在道上,你有道,龍天護法自然護持。所以修行人不要去打廣告,做宣傳。如果有一點功德,還要藏起...

【推薦】【大藏經】佛說大乘造像功德經

佛說大乘造像功德經卷上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三十三天波利質多羅樹下,與無量大比丘眾及無量大菩薩眾俱,彌勒菩薩摩...

臨終時要擺脫妄想的執取干擾

什麼叫臨終正念呢?不是說臨終不打妄想,是說臨終打妄想的時候,你自己能夠迴光返照,...

罪障深重的人還能不能蒙佛救拔

那我們到了臨命終時迷惑,往往有什麼呢?一個覺得自己罪業深重,我這樣一個罪業深重的...

【大藏經】【注音版】佛說浴像功德經

佛說浴像功德經...

佛也要受前世的業報

佛教認為,即使是佛也難以免除前世所招感的苦報。 《長阿含經》卷二提到,釋迦牟尼在入滅前三個月開始背痛。此乃釋...

佛弟子最好每天都能誦經

佛弟子最好每天都能誦經。好比一個道場,必須天天要有早晚功課,要是一個寺院,都沒有...

慳者,耽著法財不能惠舍

隨煩惱二十:言慳者,耽著法財,不能惠舍,秘悋為性。能障不慳,鄙畜為業。亦貪分也。...

你的心,聽話嗎

所謂修行,就是修煉自己的心,你的心,聽你的話,然後放到行為上能夠應用,這才算是修...

學佛之人的四種感應

佛法是妙法,絕定兌現,兌現是兌現但要符合因果,你不要在因果之外求。不合乎因果、不...

淨土因何獨指西,要令心念有歸棲

十方無量無邊的刹土當中有諸多的淨土,為什麼就唯獨指示西方呢?西就是西方極樂世界。...

憨山大師示參禪切要

禪宗一門,為傳佛心印,本非細事。始自達磨西來,立單傳之旨,以《楞伽》四卷印心。是...

如是因如是果

在佛陀時代,某日,舍衛國國王波斯匿王在睡眠中,聽見自己的左右兩位侍衛官爭論不休。其中一位說:我是依靠國王才得...

喝茶的八戒

喝茶需講究八戒!喝茶能強身健體,對人體是很有好處的,而喝茶需要注意一些禁忌事項,...

佛門裏面為何有「三多」

明清以來,世間人對於佛教或佛法產生了種種的誤解,現代社會的主流價值觀念中,更將佛...

恣意追逐功名利祿五欲,則苦患無窮

佛陀時代,有一次波斯匿王在靜坐中思惟:世間上很少有人得到豐厚的俸祿卻不心生憍慢,很少有人不貪著財、色、名、食...

為什麼學佛後會遇到不如意的事

最近有一些同修來信,發貼,訴說在念誦《地藏菩薩本願經》或者其他經典,念佛菩薩名號後出現了一些逆緣,或者不如意...

釋迦牟尼佛為何要教我們念阿彌陀佛呢

有人問:為什麼釋迦牟尼佛一代時教不說念釋迦牟尼佛,反而要教我們念阿彌陀佛呢?或者...

「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更適合個人修行對嗎

問: 大家都覺得六祖慧能的偈語: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更高妙,為什麼我就覺得夠不著...

【大藏經】慈悲水懺法

禦製水懺序 夫三昧水懺者。因唐悟達國師知玄。遇迦諾迦尊者。以三昧水為濯積世怨讐。知玄遂演大覺之旨。述為懺文。...

生活就是修行

一天,有一位女士來找秀峰禪師,埋怨工作得很辛苦,上司給壓力,下屬又不合作,工作得很辛苦,她想不如去出家好了,...

出家人如何應對有邪念的女眾

前幾年,有一個比丘到我這兒來,他已經出家十多年了,說他要還俗。我說:你怎麼要還俗...

我們為什麼要建立正見

為什麼要建立正見?正見當然就是菩薩的智慧。 因為我們的生命就像無止境的水流,這個...

道證法師:臨時助念也可往生

還有人有疑問,說如果這個臨終的人他一生都不信佛也不念佛,我們能不能臨時跟他開導跟他助念讓他往生呢?請問大家說...

生命只是一團泥

一座大山上有個小廟,廟裏住著一個老和尚和一個小徒弟。 這天,來了一個達官貴人,為小廟捐了很多財物。他在廟裏住...

【推薦】邪淫極大損害人的福報

很多戒色文章都會講到邪淫會影響一個人的運氣,手淫也屬於邪淫的範疇,不少新人看到此...

佛說鹿母經

佛說:過去,有一個鹿群,有數百隻鹿,因尋逐水草而接近都邑。有一次國王出外狩獵,鹿...

到紫雲山訪夢參老和尚

今年二月,無意間讀到一則夢參老和尚到台灣弘法的消息,推算老和尚今年應是高齡九十五...

【大藏經】無量門破魔陀羅尼經

無量門破魔陀羅尼經 宋西域沙門功德直共玄暢譯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毘舍離大林重閣。與大比丘眾一千二百五十人俱。...

阿彌陀佛佛號裏包含了哪些資訊

問: 南無阿彌陀佛這句佛號裏包含了哪些資訊?是否包含了求生西方淨土的願力?至心念佛時,是否還要再想著我要求生...

欲決定生西方者,應具此二種行

【原文】 問:今欲決定求生西方,未知作何行業,以何為種子,得生彼國? 答:欲決定...

文珠法師《念佛法門》

今天,我要為各位介紹念佛法門。念是心念、想念、憶念,稱念,佛是佛的名號。佛的名號很多,十方三世都有佛,我們最...

上善若水,至慈低眉

一日,女兒要畫畫,問我畫什麼。其時正在看書的我抬頭看見廳台上的觀世音菩薩像,為了給自己多一點清靜的時間,我就...

普賢菩薩和《妙法蓮華經》的因緣

中國的菩薩,觀音菩薩和眾生緣分最足。普賢菩薩的感應比較少見。但發現,念法華經和華...

良友目犍連

神通第一的目犍連,還沒有出家的時候,是一位長者子,家中富有,名位頗高。許多有地位的朋友,都和他結交為友。在他...

【推薦】覺海慈航

(一) 什麼是佛教 問: 創造佛教的人是誰? 答: 這個人說起來誰都知道。他是印度迦毗羅衛國淨飯王的太子,名...

將心外求,舍父逃走

此句出自度門神秀禪師的示眾偈:一切佛法,自心本有;將心外求,舍父逃走。 大家都知...

在家也可以修行,為什麼還要出家

每聽人說大家學佛,世界上的人都沒有了,為什麼呢?大家都出家了,沒有夫婦兒女,還成...

每一天的觀想

一早起身,就觀想祈禱三寶加持,弟子今天可以過一個快樂無憂的、增長智慧和慈悲心的、...

【大藏經】佛說十吉祥經

佛說十吉祥經 失譯人名今附秦錄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羅閱祇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菩薩五千人俱...

心不動搖無所住執,才能成大道

從前釋迦佛在世時,有個女子坐在釋迦佛邊上入定了。文殊菩薩走來一看,這個女子怎麼這...

破妄說災福

夫佛祖正法,以本性彌陀為體,念佛信願為宗,自行化他為用,乃佛祖之格言,後人之高抬...

【大藏經】唯識三十論直解

唯識三十論直解 世親菩薩 造 三藏法師 玄奘 譯 蕅益沙門 智旭 解 護法等菩薩。約此三十頌造成唯識。 此玄...

供天中的二十四諸天

齋天是隋代天台宗智者大師依《金光明經》制定《金光明懺法》時開始的。清代《弘贊所集...

虛雲老和尚《參禪警語》

心即是佛,佛即是覺,此一覺性,生佛平等,無有差別,空寂而了無一物,不受一法,無可修證。靈明而具足萬德,妙用恒...

觀音菩薩的十二大願

第一:廣發弘誓願: 廣發弘誓大願心,度盡眾生消煩惱。 第二:常居南海願: 泛海救迷度有情,善念南海觀世音。 ...

修行人要開始忘掉過去

我們今生有一個生命體;這個生命體是怎麼來的呢? 從過去而來。 佛教說因緣觀─諸法...

在家人以何為重,如何能促進信心

問: 在家人以什麼為重,如何實修才能促進信心? 大安法師答: 在家人以持戒念佛為...

得黃金鼠狼喻

過去有個商人出外作買賣,在回鄉的途中,突然發現路邊有只金黃色的小鼠狼,模樣甚為可愛他很開心地抱了起來,自言自...

具此三心者,必生極樂國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上品上生者。若有眾生願生彼國者,發三種心,即便往生。何等為三?...

人疑念佛恐成魔,魔佛相爭不較多

有人質疑,念阿彌陀佛名號恐怕會著魔。對於這個問題,宗門教下靠自力修行,著魔的現象...

【大藏經】禪林寶訓

禪林寶訓序 寶訓者。昔妙喜竹菴誅茅江西雲門時共集。予淳熙間。游雲居得之老僧祖安。惜其年深蠧損首尾不完。後來或...

修行就是先苦後甘

大藏經裏面有段故事:在一個深山裏面,有七個人志同道合,發願修行,他們認為人生險惡,人在世間幾十年時間,生命不...

居家處世如何對待不如法的人

居家處世,見人有不如法,既無威德,足資制服,又不善勸諭,使令感悟,只好忍耐隨任,...

何謂「六即佛」

【六即】又名六即佛,天台智者大師,立六即佛義,以示由凡夫修行,乃至佛果的位次,即...

佛像經書可以下載到手機嗎

問: 佛菩薩像和經書下載到手機裏可以嗎? 正如法師答: 當然可以,但一定要恭敬虔誠。恭敬虔誠,才有功德利益。...

給祖先和親人燒紙錢,能利益到他們嗎

問: 給祖先和過世的親人燒紙錢,能利益到他嗎? 智慧法師答: 關於燒紙的由來,包括我們能不能給亡人燒紙,我們...

【大藏經】息除中夭陀羅尼經

息除中夭陀羅尼經 西天北印度烏填曩國帝釋宮寺三藏傳法大師賜紫沙門臣施護奉 詔譯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殑伽河邊。...

一句阿彌陀佛,具足四重宗旨

須知一句阿彌陀佛,以唯心為宗。此唯心之義,須以三量楷定。三量者,現量、比量、聖言...

【大藏經】法華論疏

刻法華論疏序 法華論疏者嘉祥大師之所撰也。本山實藏具大僧正甞分會本論。兼加校訂。許(餘)請流通近者有人隨喜其...

照見五蘊自性本空

能觀的菩薩在觀行甚深般若波羅蜜多的時候,得到什麼效果呢?他觀的境怎麼樣呢?照見五...

文珠法師《改善自己的命運》

我們皈三寶,堅定信仰,盡形壽修學佛法,一定可以改善自己的命運。但何謂命運,是誰主宰人的命運,又應該如何去改善...

盲人的一門心思

那是去年秋天,在家鄉同一位朋友散步。他是我小時候那幫玩伴中公認為最笨的一位,現在卻成了某鄉鎮企業的一把手。 ...

法界最可靠的保險

我曾把在香港辦理的繳費11年的保險退了,為的是得到四萬塊錢的補償和不再繼續繳款,...

【推薦】不清淨的願,佛菩薩能滿願嗎

那些大菩薩行菩薩道時,遇到種種眾生。一切眾生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思想,每個人有每個人...

殺子成擔的故事

有一個愚癡的農夫養了七個活潑健康的兒子。他每天帶著兒子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子倒也過得和樂融融。有一年,天...

心如虛空,量周沙界

韓國代表佛寶的通度寺(因收藏佛陀穿過的袈裟),擁地兩千餘甲,另一代表法寶的海印寺...

自利與利他的關係

1、然欲利他,先須自利 須知此四宏誓願,乃三世一切諸佛誓願之本。汝於日用舉心動念...

病來哪得心無苦,夢裏焉知身在床

病來哪得心無苦,夢裏焉知身在床 進一步用生病來看,病來哪得心無苦。談這個過量境界...

宏海法師:正法學堂答疑

(問題一) 首先來看第一個問題。請法師開示,念佛是念六字佛號還是四字佛號,怎樣計...

【大藏經】【注音版】菩薩五法懺悔經

菩薩五法懺悔經...

聖嚴法師:調整觀念讓苦變為樂

苦與樂,往往不是來自於物質條件的富不富足,也不一定是因為身體的健康或不健康,例如有些人雖然很貧窮,或是身體不...

生命的顛倒與真實

厭離娑婆的心,和欣求淨土的心,可以是互動的,有時候從厭離心下手,強化我們的欣慕心...

祖師訓誨出家三十要則

一 出家要真參禪,參透未生以前; 一日凡軀脫落,靈光普應人天。 二 出家要勤念佛...

包容的尺度

包容別人可以減少自己的煩惱,增加智慧,但是包容應該要有尺度與範圍,以免造成自己的負擔。包容的限度不能大到讓自...

真如自性如如不動,為何強調斷惡修善

問: 末學有一個問題,請慈悲開示。真如自性,如如不動,離四句,絕百非,言語道斷,為什麼我們修行卻更強調斷惡修...

蕅益大師《彌陀要解》念佛法語

1.一切方便之中,求其至直截至圓頓者,莫若念佛,求生淨土。 2.一切念佛法門之中...

《八敬法》是佛法中很特別的地方

前幾天,有幾位女眾想出家,我說你要想出家就得把《八敬法》看看。 佛陀在世的時候,...

念佛為何要記數,記數不是分心了嗎

問: 既然都是念佛,何必要記數呢,記數不是分心了嗎,請師父開示:念佛是記數好還是不記數好啊?印光大師開示念佛...

「不幸」的故事

改運、消災、改名,自古以來這種迷信就已深印於人們心中。 在佛世時,有一位從小和給孤獨長者一起長大的青年。給孤...

訂定念佛功課,信願才算堅定

問曰,念佛之門,多承開導,群疑盡釋,正信現前矣。但上文所謂抖擻身心,撥棄世事。今...

邪的一定要遠離,現在假冒的越來越多

問: 請問,有的寺院的法師要求居士只到他的寺院,只親近他;並說親近他才能往生西方...

淨界法師:唯識學對於妄想的兩種分類

第六意識在受用外境時,包括了受用跟想像,也就是受用果報以及產生很多善惡的想像。 我們這一念心,可能會隨順妄想...

無怒則無敵

在中國武術界中有句俗話:練拳不煉功,到老一場空。因此,古代的劍客俠士大多既練武有內修。一流的劍術通常來源於心...

吃素十大好處

國際素食日(或國際素食節),是一個自1986年開始來源於印度的一個節日;原稱世界...

修行貴在無生,發願往生豈不違背無生之義

【原文】 客問天如老人曰:修行求出生死,故貴無生。慕西方而願往,得毋乖於無生之義...

三界無安是火宅

我們以前有個例子說得非常好,千里來書為棟牆,讓他三分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

學佛的人一定要學忍辱

嗔心,就是嗔恚無忍的心,為三毒之一。人若生了嗔心,便使自已的理智喪失,忘卻本性,...

酒戒的開遮持犯有哪些

前面的四條戒,我們叫作性罪,就是殺盜淫妄,它的本質就是罪,你犯了以後,就會產生罪...

感化那些沒有佛緣的人

慧明對佛很虔誠,也希望自己的家人都信佛,可是卻遭到了丈夫的抵制,說你咋信佛我不管,但別打算讓我也和你一樣,我...

《維摩詰經》的淨土觀及修行方式

二十世紀的現在,殺人利器發達的今日,來提倡修行淨土,正合著何處桃源好避秦觀念的人們,雖日厭世,誰說不宜?!況...

地藏菩薩亦弘揚念佛法門

問:在一些打地藏七的師兄眼裏,好像對一句佛號念到底的修法都不大看好,都覺得現在念佛人是萬修一二去。如果哪個師...

三位高僧的自在往生事蹟

在古來高僧大德之中,有很多去留自在的情況,《高僧傳》中就有許多這樣的公案。我們在...

佛弟子平時自修的幾種方法

一個人為什麼要修行呢?主要的是訓練自己意志堅定,如同製造瓷盤瓦罐,皆需經過火焙日...

【大藏經】七佛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羅尼法

七佛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羅尼法 唐善無畏奉 詔譯   獨部別行 na  maḥ  sa  pta  nāṃ  ...

你內心不動,外面的世界便不會動

邪複成非:迷本圓明,是生虛妄,妄性無體,非有所依,將欲複真,欲真已非真真如性,非...
重新加載文章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