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唯識名詞白話辭典 > 正文
宋代廓庵師遠撰繪(一說清居禪師作)。此十圖以牧牛為主題,並各附自序及偈頌,以闡示修禪之方法與順序。十牛圖頌(...(術語)台宗之語。別教地前之賢位,合空假而為假。又於修假之位內,點示發習而為圓教之菩薩,謂為圓接別。以圓教引...【遂求施】 p1247 瑜伽三十九卷十七頁云:云何菩薩遂求施?當知此施、有八種相。謂諸菩薩、匱乏飲食而求乞者,施以...梵語 prasrabdhi,巴利語 passaddhi。心所之名。俱舍七十五法之一,唯識百法之一。即身心輕利安適,對所緣之境優遊...(真言)即唵。誐誐曩。三婆襪日囉斛十字也。銷釋金剛科儀會要註解二曰:此明行人,念真言時,運心作觀想。此所供之...【道真是道】 p1238 法蘊足論一卷二十一頁云:云何名為以無量門正為開示道真是道?謂正開示此道此行、於去來今,眾...全一卷。北魏曇鸞撰。收於大正藏第四十七冊。略稱安樂淨土義、安樂土義、略論。相對於「廣論」。本書略說三經一論之...為釋迦如來的別號之一。釋迦為過去七佛之第七,又以具長生不老之德,故稱第七仙。八十華嚴經卷十二(大一○·五八下...亦名:不攝耳聽法戒制意 戒本疏·九十單提法:「(波逸提)不攝耳聽法戒七十三。凡解不孤起,要藉說聽。方能開曉心...凡二卷。日本天台宗僧安然撰。全稱諸阿闍梨真言密教部類總錄。略稱八家秘錄。收於大正藏第五十六冊。安然將日本來華...亦名:袈裟入聚開制 行事鈔·二衣總別篇:「明瞭論,受功德衣,著一披一,得入聚落,留一衣。四分衣法中,有五緣留...無量義經序 蕭齊荊州隱士劉虯作 無量義經者,取其無相一灋,廣生眾教,含義不貲,故曰無量。 夫三界群生,隨業而轉;...大周新譯大方廣佛華嚴經序 天冊金輪聖神皇帝製 蓋聞:「造化權輿之首,天道未分;龜龍系象之初,人文始著。雖萬八千...大般涅槃經序 後秦釋道朗撰 大般涅槃經者,蓋是法身之玄堂,正覺之實稱,眾經之淵鏡,萬流之宗極。其為體也,妙存有...
做佛事一事,(光)前已詳言之。祈勿徇俗,徒作虛套。若念四十九天佛,較誦經之利益多多矣。 念佛之法,重在信願。...兜率說法 觀緣下生 聖善慧菩薩功行圓滿,住兜率天內院,為諸天說法,觀眾生緣、生時、地點、國家、父母五緣成熟,...
在修學佛法上,我們常說:我慢高山,法水不入。 這正是在強調為人處世當中,首先要學會恭敬和謙讓。然而,真正去做...
西晉末年曾有一位名叫耆域的天竺(印度)高僧來到中國。這位耆域有神通,在歷史上留下了不少記載,這些也都有人介紹...
一、上香(三拜) 上香三拜 二、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三拜) 三、懺悔(三稱三拜) 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
問: 解悟跟證悟的差別何在?證悟是否一定要在人群中實踐?或者單靠修止觀、念佛進入三昧就可以證悟? 淨界法師答:...
釋尊在世時,有一名弟子對於信施供養的衣服,才穿了兩三天,就任其污穢破損;吃飯的時候,碗中的米粒還未吃完,他人...這個不殺生我們再談一下。《楞嚴經》不殺生的定義更廣。諸位你看《楞嚴經》講不殺生,它講殺盜淫妄四種清淨明誨,它...
貪縛
【唯識名詞白話辭典】
【貪縛】引取之心,名為貪。謂眾生於五塵可意之境,貪染生著,起諸惑業,因被纏系,不得解脫,故名貪縛。
上篇:貪慾 | 下篇:清淨 |
(衣服)忍辱之心,以能防一切之外障,故譬以衣,遂為袈裟之總名。法華經法師品曰:如來衣者,柔和忍辱心是也。釋氏...
十牛圖
圓接別
遂求施
輕安
普供養真言
道真是道
略論安樂淨土義
第七仙
恐舉先言戒制意
真言密教部類總錄
三衣入聚開制
【大藏經】無量義經
【大藏經】大方廣佛華嚴經(80卷)
【大藏經】大般涅槃經

【推薦】雖未能心中清淨,亦得往生
認識釋迦牟尼佛(圖)

我慢高山,法水不入

耆域的感嘆

在家居士每半月五戒誦戒儀軌

證悟是否一定要在人群中實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