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弟子文庫 > 學佛修行文章
我們先看第一個,總標五乘的要義,先作一個總標。 我們把它分成三道,先講安樂道,...
問: 印祖開示如何誦經的時候說,不要想上一個字是什麼意思,下一句是什麼內容,只...
慧遠大師身上有幾個明顯的特點:第一就是持戒精嚴,尊重戒律。 第二對於念佛往生西...
我們起心動念有好多過失,用經對照自己的心、對照自己的行為心即是念頭,行為即身口...
昔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化。一日,摩訶迦旃延尊者與眾多比丘們聚集在婆羅那...
問: 我們在僧團當中,經常會看到很多的是非。請問我們修行人面對是非,應該怎麼面...
很多道友出家受戒或住幾年佛學院之後,經常生起這麼個問號:怎麼樣修行? 大家都聽...
問: 如果有人教理是懂得,但是在自己的內心覺得都是浮在表面上,這樣該怎麼做,該...
我們是一個普通的清眾,住在常住裡,沒有懺室、靜室,怎麼辦? 那就用你的心念聖號...
問: 我出家十幾年,原先是專修淨土。但現在又雜修,也沒有專門念佛。將來是否能往...
現在信佛的人這麼多,出家人也不少。但是真正修持正道的人寥寥無幾啊!為什麼呢?就...
有一天去一座寺院覲見一位老和尚。到那裡的時候,恰好方丈殿裡來了一撥客人,在跟老...
問: 我學佛已經有一段不短的時間了,但覺得自己沒有什麼進步,有時還覺得想退心。...
身為大患之本,眾苦所聚,六道生死,先要識此生死苦因。所謂諸苦所因,貪慾為本,若...
占察與世間算卦的不同算命的一般不給出家人算,因為修行可以改變命運,這裡地藏菩薩...
壽者,福之本也。福者,慧之基也。念念思警策者,慧之萌,而福與壽之源也。 故曰常...
生命的相貌雖然是森羅萬象,但是從唯識學的角度,把它分成三種相貌,大分有三種。就...
不論你學這八萬四千法門哪一法門,但這有個前提。什麼前提呢?生死心切。我們要了生...
修行人,別說什麼你有真正的定力,你若想有真正的定力,一定還有魔,有種種的魔,不...
每一次修行對於我們來說都是非常的珍貴,因為修行是每個人生命之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情...
我們修行的一個重點:研真窮妄名之為學。蓋能深造自得,則左右逢其源。那麼我們修學...
過去有一位和尚道友,他學畫畫,他的畫本來就不怎麼好。有一次他平靜地用心作畫,他...
古人發心出家,必矢志參學。由痛念生死事大,無常迅速,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
《大乘起信論》講熏習修。你感覺你哪一樣煩惱重,你就慢慢熏習,把你熏變了。如果你...
出家也是有苦有樂。苦什麼?比如得長期吃素,有的人吃肉吃習慣了,他來吃素就覺得很...
相好凡夫皆具足,六通無礙異常倫。 直將果用為吾用,不改凡身作佛身。 周顧十方同...
我們再看第七意識蕅祖的批註: 此之意根,從無始來,內緣第八識見分,虛妄執為實我...
世有行人,一向修行,不究自心,但知外務。或求利養,或好名聞,或貪現世欲樂,或望...
我們在修學大乘佛法的過程當中要掌握一個原則,站在佛菩薩的角度,他的目的是要度化...
信娑婆世界是苦 首先是信此世界是苦。信我們所處的這個娑婆世界,南閻浮提,就是我...
在家做定課的你,也許遇到的最大問題就是堅持。在家如何能堅持做定課?有沒有什麼竅...
這個地方為什麼講勤修加行呢?古德註解上說,一個菩薩深深地了解到一切業障海,皆由...
學淨土法門的人,他的本懷是要出離三界的輪迴,遠離五欲六塵的。所以淨土是一個出世...
祖師們常常教誨我們,要做到句句消歸自心,如說修行。也就是把學法修行落在實處,知...
我在五台山時候,有很多人到山上問我,說:師父,我念佛好多年了,我臨終能生極樂世...
淨土法門下手的方法又極為容易,你只要念南無阿彌陀佛六字洪名。但是念六字洪名一定...
一、提起佛號 蕅益大師強調:提起佛號,淨土宗念佛不一定往生,但是往生一定要念佛...
嚴格地說,中國人是雜修的佛教。例如:為了求現生的健康、長壽、消災、免難而持誦《...
【原文】: 學道之人。骨宜剛。氣宜柔。志宜大。膽宜小。心宜虛。言宜實。慧宜增。...
我們常說,念佛一定要建立在信願上,要用心把念佛人自我的覺受念出來。我們每天用這...
在家居士,五欲濃厚,煩惱根深。日逐現行,交錯於前。如沸湯滾滾,安能得一念清涼?...
今之參禪不靈驗者,第一無古人真實志氣,第二不把生死無常當作一件大事,第三拌捨積...
若能了達法身乃解脫自在,離一切二法之過,而以正智觀察我所通之一切法唯心現量,是...
修行地藏法門最主要的功能或目的是為了消除業障。然而何謂業障?所謂業障是指:舉凡...
【是人更能三七日中。一心瞻禮地藏形像。念其名字滿於萬遍。當得菩薩現無邊身。具告...
又云,十心嚮往,命終必生彼佛國土,是《寶積》義。《佛說阿彌陀經疏鈔》 下面再跟...
我們再看一段:丁三的臨終加持。這個地方講到淨土宗的功德力,前面兩段講到因地的修...
修行用功一法,只要你能下決心及長遠心,便能得到好處,不需要你聰明伶俐。有些人認...
在這個修行波羅蜜的過程當中,常恆地不忘失菩提心。就是這個菩提心不能有忘失,更不...
從人之常情來講,兒子做裁縫,一定要做幾件最好的衣服孝敬父母。兒子做醫生,一定會...
我們現在有的人,你不要認為你家裡的條件有多好,又有車子,又有這個那個。不行吶,...
正精進。正精進不要雜亂,不雜為精,不間斷叫進。這個問題,我們算不算精進呢? 比...
如菩薩六念,念佛第一。又云:繫念思惟因緣力故,得斷煩惱,是《涅槃》義。如佛告父...
信的四種內涵。首先是信我此世界是苦,信我們所處的這個娑婆世界,南閻浮提,就是我...
江南的冬忽然來臨,乾燥而寒冷,人們紛紛口鼻上火,這是身體對外境的適應措施,在泄...
出家要在大叢林人多的地方,不要只有三五個人。人多才有壞的可參,那些壞的人,才是...
阿難被摩登伽女弄住了,後來佛問阿難:當初你為何出家?阿難說:我見如來三十二相,...
我們凡夫修道,業上沒障礙是辦不到的,從我們多生以來,先世所造的那些惡業重罪,跟...
從上諸祖教人參禪,雖有超佛越祖之談,其實要人成佛作祖耳。未有欲求作佛祖,而不遵...
說到用功、了生死,何謂生死?又如何了法?古人講修行無別修,貴在識路途,路途識得...
若人散亂心,入於塔廟中,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 說起跟佛陀結緣,當然造佛像、...
世尊!我及會中有學聲聞,亦復如是,從無始際與諸無明,俱滅俱生,雖得如是多聞善根...
問: 請問日常生活中,如何鍛煉覺照?初學者從何下手?如從心下手,又怎麼下手?每...
蓮宗十二祖徹悟大師,以十六字總結淨土法門修學之要訣:真為生死,發菩提心,以深信...

問: 師父,您剛才告訴我們當下一念,我們也知道當下一念是修行法門。我們有點執著...

五乘法門的修行目標及相互關係

無分別地諷誦大乘經典,既破我執也破法執

慧遠大師示現的三個修行特點

口裡念著糊塗咒,心裡想的貪瞋癡

長者不在於年邁耆老,而在於修行的成就

修行人應該怎麼面對是非

《地藏經》教導我們修行的方法

修行不是在做學問

這個功夫不要把它看簡單了

六十多歲的人該如何修行

許多人學佛很多年,連正知正見都搞不清楚

修行是細水長流,不是一下子就能到位的

信佛好長時間了,為什麼沒有進步

念念不忘,心心不懈,即此便是修行之要

占察輪相對修行有很大的幫助

常想病時則塵心漸滅,常想死時則道念自生

修唯識止觀的三個重點

修行人就要修到心靈不死

修行人不要說狂話

每一次修行對於我們都非常珍貴

研真窮妄名之為學

修行人在這個時候很容易著魔

古人發心出家必矢志參學,因為有此三件覺悟

熏習的好處,我是自己證明的

出家人的生活很苦嗎

回觀此土修行者,齷齪生涯太苦人

修行很簡單,就是恢復我們的本來面目

如是發心名之為邪,如是發心名之為正

找到自己契機的法門來修學

「淨土四信」是每個淨業行人的必修課

早晚課要怎麼做才能更有效果

修學佛法不要永遠停留在「知道」

淨業行人應當遠離這十種地方

句句消歸自心

「疑」是修行的最大障礙

短時間的修行就能把無量劫的輪迴解決

【推薦】做好這四大步驟,為往生做準備

「專修」與「雜修」如何區分

作福不如惜福,悔過不如寡過

用零散的時間來修系緣念佛法

在家修行之要

參禪無秘訣,只要生死切

修學佛道卻變成外道,自己還不知道

修行的各種障礙都有哪些

這樣修行二十一天,地藏菩薩現無邊身

【推薦】十心嚮往,命終必生極樂國土

凡夫靠自力修行,在生死關頭最難得力

只要有長遠心不怕吃苦的心,日子一久就能得到好處

發菩提心是大乘修行的必要條件

佛陀教父親修行什麼法門來報父恩

沒有功夫的人,在緣上要注意

修行為什麼要不間斷呢

菩薩修行六念,把念佛放在第一

這是我們修行的第一個心態

在世間,唯一有意義的事便是修行

修行人是境遇愈壞愈好

如來有無量三昧,可這與我們何干

如何克服修行中的障礙

修行應發三種心

【推薦】修行無別修,貴在識路途

持名念佛——下手容易,成就也高

阿難尊者示現修行的苦惱

日常生活中,如何鍛煉「覺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