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思來處不易

釋尊在世時,有一名弟子對於信施供養的衣服,才穿了兩三天,就任其污穢破損;吃飯的時候,碗中的米粒還未吃完,他人就跑了,由於他總是這樣不愛惜東西,因此有一天,釋尊命他脫去了袈裟,到城內乞化。他進了城內,那些過去曾供養他的人,連一點東西都不肯供養他。

今天受了什麼供養? 等到弟子回來,釋尊這樣問道。

釋尊,今天連一點供養都沒有,請你還給我袈裟吧。

我是想還給你寄存的袈裟,可是我已經忘記放在什麼地方了。這棉花給你吧,你再去做一件袈裟。 於是釋尊給他一坨棉花,弟子看了看棉花,心想這個東西怎麼能做衣服呢?他向釋尊挖苦似地說道: 釋尊!我不是魔術師,怎麼會用這棉花做衣服呢?

布衣是由棉花做成的,只要經過一定的過程,誰都能做到,不是只有魔術師才能辦到。但是從棉花到布料,必須經過采棉、紡線、織布、剪裁付出勞力,辛苦製作,才能成為一件衣服,你需要的衣服,就是這樣做成的。釋尊回答。

噢!這樣麻煩? 弟子聽了不禁驚奇起來。

一件衣服,是眾緣所成就。吃飯也是一樣,要知道,每一粒米都是農民的辛苦,從一粒米要煮成飯,得經過植苗、除草、施肥、灌溉等過程。我們現在能這樣安穩地過日子,是受到眾多人們的幫助,因此絕不可忘了大眾的恩義,要時時以感謝的心來愛生惜物。

釋尊不是錙銖必較的財政專家,他什麼財寶都不要,但是對於這個世間的一草一木,沒有不愛惜的,真可說是最偉大的經濟學者。

真正懂得經營者,並不是商場上的運籌帷幄,或是抱著金算盤投資求利者,而是從一粥一飯中,深觀因緣和合的道理,懂得惜福愛物、節制用度,明白所擁有的一切,都是大眾的成就,一物一因緣都不輕易浪費,積蓄遍十方界的無量福德財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