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ibuzonglunlun

  佛教說一切有部論書。異部,指宗派之部類各異,宗輪,謂所宗之法互有取舍,如輪轉不定。記述佛滅後印度佛教分派的歷史及其教義等。古印度世友撰,唐玄奘譯。1卷。異譯本有二:①《十八部論》,又名《分別部論》。未標譯者姓名。1卷。序偈前有「羅什法師集」五字,隋吉藏認為是羅什譯,而各舊經錄均作失譯。②《部執異論》,又稱《部異執論》,陳真諦譯。1卷。據玄奘所傳,本論作者世友,係迦膩色迦王時人,說一切有部四大家之一。全論分為序分偈頌和正文長行兩大部分。序偈主要敘述造論因緣及介紹作者生平。正文內容包括兩部分:第一 ,闡明佛教分派的年代及其原因,記述大天五事等引起的爭論,即當時大天認為阿羅漢果(修行達到的最高精神境界)還有五種局限性,即①還有夢遺之事;②還為無明所覆蓋;③還有對三寶、佛法的「猶豫」;④還要佛和其他長者的指教;⑤仍有無常、苦等感覺,發出苦的聲音。因此阿羅漢不是究竟位,佛才是究竟位。對大天這種主張引起的爭論,使統一的佛教分裂為大眾、上座兩部,最後又分裂成18部。第二,記述佛教各派對一些重要理論問題的不同認識和主張,歸為11類;對如來語是否皆轉法輪,菩薩有無貪慾、瞋恚等煩惱,阿羅漢(第四果)退不退,過去、現在、未來三世是實有還是假有等不同看法,分別加以闡述。為研究部派佛教的發生、發展及其教義的重要資料。

  此論有藏文譯本。近代有日本木村泰賢、宇井伯壽、寺本婉雅和日暮京雄等人的日譯本;尚有增田慈良等人的英譯本和蘇聯華西列夫斯基的俄譯本。註釋有唐窺基的《異部宗輪論述記》3卷;《部異執論》有陳真諦疏10卷,今已不傳。日本尚有註釋窺基《異部宗輪論述記》的榮天《目論》5卷和憲榮《發 》3卷等。藏傳佛教譯有清辨的註釋。(劉明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