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曰:「大清禪剎,小磬如桃大,底有竅,貫緒連縛小竹枝為柄,以小鐵桴擊之,名為引磬。蓋因導引眾故名。」

忠義《水滸傳》云:「宋江參五台山智真長老,鳴鐘擊鼓,合寺眾僧都披袈裟坐具到於法堂中坐下,宋江、魯智深並眾頭領立於兩邊,引磬響處,兩碗紅紗燈籠引長老上升法座。」

忠曰:「羅貫中作此傳,是時有引磬目。」

《敕修清規·沙彌得度》云:「引請收坐具起,鳴手磬,引剃頭人入堂。」又〈亡僧〉云:「齋粥,殿堂諷經罷及放參罷,堂司行者即鳴手磬前引,首座領眾至龕前,住持燒香畢,維那舉大悲咒。」

忠曰:「《敕修清規》云:『小手磬,行者常隨身。』見〈手磬〉處。其制似極小。已言鳴手磬前引,則即是可引磬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