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過逝時,勿行落井下石之孝

【白話文】

昨天收到你寄來的訃信,知道你父親在上個月二十八號往生,對此我不盡感慨和嘆息。你父親過去世中固然有大功德,所以能在今生白手起家,掙得巨大的財富,壽命超過古稀之年,又兒孫滿堂。他平生樂善好施,護持三寶。如果有信願,當即就能往生西方。如果沒有信願,或者生天上,或者生人間大富貴人家,以享受大福報。然而世間的福報不能長久,應當教導家人共同都志誠懇切念佛,迴向給你的父親,以此期望你父親未往生則往生,已往生則增高蓮品,這才是對於你父親最有利益的孝順。

家人應當各自節哀念佛,不要只學世俗的人,只是取悅面子風光,不考慮對於父親的神識有利益與否。還有,你父親活著的時候,既然相信佛法,現在辦理喪葬,按照道理要隨順他平素的志願。一概不要用葷腥。凡是祭神、供靈、待客、都必須用素菜,這個比放生若干的功德更大。如果不用素菜,那麼,整個喪葬所殺害的動物,數量則相當多。怎麼忍心使得我的父親,因為我們後輩落實孝順,而和這些無數的生命,結下這殺生的業因呢?

民國十三年,周玉山先生死後喪葬期間,(他曾經做過江蘇和江西省總督。)他的兒叫子緝之,和印光相識,給我寄來一封訃文,我教他在他父親喪葬期間,不要用葷菜招待前來弔唁的賓朋。因為玉山先生官職聲望很大,弔唁的人必定非常多,如果用葷菜,則不免為了死去的父親有面子,而反成為害父親了。收到我的信後,緝之不做主,讓操辦喪事的人商議這件事。而操辦喪事的人,都是貪圖口腹之人,都不贊成用素菜。在天津舉行弔唁活動,參加的賓客有四千多桌。次年運靈柩回安徽老家,到南京舉行弔唁,到蕪湖又舉行弔唁,到老家又舉行弔唁。玉山先生的大孫子在揚州舉行弔唁。就這五次弔唁,所殺害的生命,不計其數。

下葬後緝之回到天津,天津有人扶乩的,玉山先生降臨乩壇曉諭,痛恨他的家人用葷菜舉行弔唁,增加他極重的罪過,說把他活著做官時候所修積的功德,都抵消滅了還不夠。緝之聽到大加後悔不及,想要在天津建立一個大寺院將功補過。地址已經選定了,不料又碰上奉直大戰,就未能辦成,僅僅是想辦法結結小緣,使得來往的人有所安頓食宿而已。你父親和我很有緣,你和我也有緣。我在這時候不對你說清楚利害得失,就失去做為朋友的職責了。恐怕你或者認為父親過逝,用葷菜招待賓客無關緊要,所以引用周緝之葬父的事,做為明證。

至於超度做佛事,要把念佛放在首位,其他的都是場面熱鬧好看而已。印光在早晚課誦時,稱念你父親的法名,為他迴向二十一天。因為印光一向對於過世的摯友,都不舉行世俗的禮儀,只是用念佛為他迴向往生西方,用來表示交情而已。(扶乩是靈鬼在起作用,真正的仙人或者佛菩薩降臨也有,不過極少極少。印光並不贊成扶乩,請你不要誤會。)

【原文】

昨接葛信,知令嚴於前月二十八西逝,不勝慨嘆。令嚴宿世固有栽培,故於今生,白手成家,財發巨萬,壽逾古稀,兒孫滿堂。平生樂善不倦,護持三寶。若有信願,當即往生西方。若無信願,或生天上,或生人間大富貴家,以享大福。然世福不常,當令諸孝眷,同皆志心念佛,以期未往生則往生,已往生則增進品位,乃為有益之孝。宜各節哀念佛,勿只學世間人,但取悅人耳目,不計於親之神識有益與否。又令嚴在生,既信佛法,現在喪葬,理宜順其素志,概勿用葷。凡祭神、供靈、待客、均用素,此比放生若干功德更大。若不用素,則畢此喪葬,所殺物命,為數甚多。忍令吾親,因我等行孝,而與此無數之生命,結此殺業乎。

民國十三年,周玉山先生死,(曾作兩江總督。)其子緝之,與光相識,寄一訃文,光令勿用葷。以彼官職聲望甚大,若用葷,則不免為榮親而反成累親矣。光信到,緝之不作主,令辦事者議之。辦事者,皆貪口腹之人,俱不贊成用素。天津開吊,坐四千多桌。次年搬靈回皖,到南京開吊,到蕪湖又開吊,到家又開吊。大孫子,在揚州開吊。只此五次開吊,所殺生命,不計其數。葬訖回津,有扶乩者,玉山先生臨壇,痛恨其家之用葷,謂將彼在生做官的功德,消滅了尚不夠。緝之大悔無及,欲在天津開一大叢林以補過。其地已覓妥,適奉直打仗,遂未辦,但設法結結小緣,俾來往者有所安宿而已。令嚴與光頗有緣,居士與光亦有緣。光於此時,不為說此利害,便失光交友之道。恐居士或以為無關緊要,故引周緝之之事,以為明證。

至於做佛事,當以念佛為第一,餘皆場面好看而已。光於朝暮課誦時,稱令嚴之名,為之迴向三七日。以光一向與摯友,皆不行俗禮,唯以念佛迴向,用表交情耳。(乩為靈鬼作用,間實有之。光不贊成扶乩,請勿誤會。)(1932年)——《印光法師文鈔》之《致郭輔庭居士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