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處青山不道場

趙州禪師(778—897)是唐代著名高僧,法號從諗。他幼年出家,後得法於南泉普願禪師。唐大中十一年(857),年已八十高齡的從諗禪師行腳至趙州古城,受信眾敦請駐錫觀音院,弘法傳禪達四十年,道化大行,僧俗共仰,為叢林模範,人稱「趙州古佛」。

趙州禪師是以行腳參訪著稱的禪僧。他在年歲很高時曾發願游五台山文殊菩薩道場。當時有大德反對他白白浪費時間前去朝山,並以偈語勸阻趙州禪師說:

無處青山不道場,何須策杖禮清涼。

雲中縱有金毛現,正眼觀時非吉祥。

大德告訴趙州禪師,對一個真正的修行者來說,世間處處皆是修行道場,並不一定非要朝山參訪才能成就道業。偈頌中的「清涼」是文殊菩薩的代稱。五台山因為有文殊菩薩示現被稱為清涼界;「金毛」則指文殊菩薩的坐騎金色獅子。大德認為,趙州禪師即使拄著枴杖去朝拜五台山,縱然能夠以自己的虔誠感得文殊菩薩在空中示現,也不一定就是真正吉祥的事情,因為這並不代表他已經悟道了。

後來,一位學僧向趙州禪師參學,問他:「宇宙有成住壞空,要是有一天,風吹初禪,水淹二禪,火燒三禪,世界毀壞時,我們的肉身還會不會存在呢?」趙州禪師回答:「隨他去!」

趙州禪師對自己的回答一直不滿意,但也一直沒有更好的悟解,為了求得禪法的真諦,便決定外出行腳參訪。此時趙州禪師已經八十歲了。

趙州禪師不顧年老體弱,行腳參訪許多名寺古剎。經過多年的參訪,請教過很多善知識,但心中的疑惑仍然沒有解決。於是,他決定結束行腳生涯,來到趙州觀音院開始弘法,令他感到意外的是,過去很多不解的疑惑,一下變得豁然開朗。

明末高僧蓮池大師曾對趙州行腳的事寫了一首偈語加以評說:

趙州八十仍行腳,只為心頭未悄然。

及至歸來無一事,始知空費草鞋錢。

蓮池大師認為,趙州禪師由於心頭存有對禪法的困惑,在八十歲高齡時,還堅持行腳求法的精神令人讚嘆,但可惜的是,他雖然多方求道,卻一無所獲,白白地浪費了許多路費。

歷代祖師都認為,真正的修行是在修我們的自心。當一個人內心沒有污染,沒有貪瞋癡等煩惱痛苦的困擾時,當下就可以得大自在。下面這則偈語就說明了這個道理。偈云:

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

人人有座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

因此,一個修行者,若能向自心中求,誠心修持,讀誦經典,慈悲濟人,善待他人,那麼處處都是你修行的道場,你也都能夠以清淨心得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