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弟子文庫 > 真如自性文章
圓頓大法,塵劫難聞,得與勝會,確是多生善根深厚,切勿作容易想。 每見多人於殊勝...
這一段是文殊菩薩教誨敕令阿難尊者這個當機眾,應該好好地諦聽,好好地學習,乃至於...
在整個修學當中,我們透過佛法的修學,開始內觀,開始把心帶回家,慢慢就遠離惡道了...
聖人、佛、菩薩跟我們凡夫的差別,就在一念之間。為什麼要注重我們的念?我們是失念...
十方諸佛是在果地上圓滿了菩提心,我們業力凡夫是在煩惱、分別裡面有菩提心的那種體...
問。六趣升沉皆唯是識。初生善惡之趣。其相如何。 答。隨福所資。果報不等。勝福資...
問: 般若無相,不受一塵,云何廣辯四緣及諸因果? 答: 夫佛道正法,皆從緣生。...
為什麼迷悟的不同就會創造十法界呢?這個概念就值得我們了解。當然體沒有什麼好了解...
《法華經》講了一個窮子喻。一個大富長者的兒子離開他的父母到外面去流浪,流浪了五...
佛來到這個世間的一大事因緣就是欲令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佛的知見就是法性真如海...
在大乘的學習當中,我們觀照真如有兩個方法,第一個是屬於教門,第二個是屬於宗門。...
唯心淨土、自性彌陀,這是非常正知見的一個理,也是一個包容了事的理,但是往往被我...
他方世界的菩薩,都尚且渴望往生極樂淨土,何況我們這些業力凡夫。我何人哉!我們是...
那時六祖惠能還是以白衣的身份,在五祖弘忍大師的座下聽弘忍大師講《金剛經》。當講...
我們修行的一個重點:研真窮妄名之為學。蓋能深造自得,則左右逢其源。那麼我們修學...
念佛一法,尤為斷念方便之方便。不令他念而念佛,亦是轉換一個念頭。而念佛更視作觀...
馬祖一日謂眾曰:汝等諸人,各信自心是佛,此心即是佛心。達磨大師從南天竺國來至中...
我們不能在因緣所生的一念心識去跟妄想對治,你不是它對手,因為這個妄想是它的活動...
這個地方等於是有人提問,說,因緣觀能夠產生增上的功德,但是這個真如觀,無分別智...
問:如何是修道? 師云:道不屬修。若言修得,修成還壞,即同聲聞;若言不修,即同...
禪宗沒有什麼語言,他的問話就是實際,問在答處,答在問處,其他的宗可不是這樣弄。...
問:用攀緣心為自性,如煮沙成饌。今念佛心,是攀緣邪,非攀緣邪?若是,則一切覺觀...
【六即】又名六即佛,天台智者大師,立六即佛義,以示由凡夫修行,乃至佛果的位次,...
初參禪人,警他用心曰:我沒有看到一個什麼心,在哪裡用呢?要有心,才可用心。再警...
問:世間染法,有貪瞋癡為所治;出世淨法,有戒定慧為能治。則真俗互顯,能所對治,...
三界無安,猶如火宅。惟深入火光三昧者,能轉煩惱業報之火為智慧火,於中遊戲出沒自...
蕅益大師這個地方給我們一個什麼樣的觀念?就是說我們一念心性是全真在妄,全妄在真...
偏:若於心外見有眾生及以佛道,願度願成;功勳不忘,知見不泯,如是發心,名之為偏...
善知識,既皈依自三寶竟,各各志心,吾與說一體三身自性佛。令汝等見三身,瞭然自悟...
若知自性是眾生,故願度脫,自性是佛道,故願成就。 這種人是不簡單,他知道《楞嚴...
問: 法師講過,把觀世音菩薩看作是阿彌陀佛的化身。不知道是否在佛經中有根據?印...
問: 我深信大千世界是依心而成的,可是哲學中提到兩種世界觀,唯物與唯心。我理解...
這個地方講到真如三昧的第四種功德。我們前面講過引發種種無礙神通、成就十種難行的...
這是對女弟子意安的開示: 念佛卻病。 可見這個意安在生病狀態,生了病被病苦所纏...
如果如來的清淨法身與五陰身不異,就是兩個是平等的,那就麻煩了。五陰身是無常的。...
以法身是以心體絕待離緣故;心的體性,這個是真實義,所以,法身亦非空無義,乃有其...
我講一個小故事,把十行作總結,故事出自於坐花志果: 有一個人叫陽羨生,陽羨是一...
禪堂就是要見性,見性就是觀心,能觀心即是上定,若不觀心,法無來處。如何能見性呢...
圓破色陰超劫濁 在整個五陰的對治當中,第一個所要對治的,最粗重的就是色陰;色陰...
如是之聖智究竟不得少法之境界,非凡夫妄想所及者,因為凡夫有妄想,諸位!妄想就是...
云何菩薩其施廣大?若諸菩薩於惠施中離娑洛想。 前面是講菩薩的一種相續的加持,這...
六者,聞熏精明,明徧法界,則諸幽暗性不能全,能令眾生,藥叉、羅剎、鳩槃茶鬼,及...
佛問比丘,我初稱解,如來印我名阿若多,妙音密圓,我於音聲得阿羅漢。 佛陀在三轉...
實則神即是物,物即是心,心亦是神,然神亦非神,物亦非物,心亦非心。佛明三界(宇...
按淨土來說,做一切善事,迴向極樂淨土,那就是出世法,你光做一點好事情,也不迴向...
我們一生當中,你六根的見聞嗅嘗覺知,全部是你自己的東西。我們每一個人,都活在自...
吾人多在學地,其用力之功,不必向外馳求,當知自性為主,於此著力,不能頓見自性,...
修行的第一個就是靠語言文字的佛法產生觀照,所以叫做名字,依止聖言量的這些名字。...
這以下是關鍵了理觀的智慧。前面是講到原因,就是因緣的善行。所有的因緣,理論上都...
我們現在越早啟動一念心性,對我們是越有利的。你不斷地思惟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
阿難!是人夢中,豈憶靜搖開閉通塞?其形雖寐,聞性不昏。縱汝形銷,命光遷謝,此性...
淨土宗的道理是他力門、果地教,整體而言,淨土法門修行的理論,就是要你一心歸命極...
以下總結這一段,如果你聽懂了,對於禪淨雙修的修學方法你就很清楚了。 現前一念之...
大哉二句,讚辭。大者當體得名,具遍常二義。以橫滿十方,豎極三際,更無有法可與為...
破妄念佛說(一名直指心要) 明四明鄞江沙門妙什著 法宣法師白話譯 念佛三昧者,...
宗門下很多祖師大德常常談到唯心淨土、自性彌陀之理,其中某些人對這句話的理解上出...
我們今天先講到這個地方。三卷過以後,整個《楞嚴經》的基礎就講完了,後面的半卷廣...
我們看蓮花的兩種譬喻:一個出水義,一個開敷義。天親菩薩的《法華論》中指出,你要...
非濁者,雲有則不受一塵。非清者,雲無則不捨一法。無背者,縱之則無所從去。無向者...
沒有得念佛三昧的眾生,帶業往生的眾生,他臨終感應道交,跟阿彌陀佛感應道交,阿彌...
這以下引出六個現實的例子來作證明。我們看下一段,舉例證成。 阿難!汝豈不知今此...
我們看就聞性示因常,就著聽聞的體性(注意,不是就著聽聞的那種一時的作用,是聽聞...
若已了知彼義無者,蛇覺雖滅,繩覺猶在。 我們前面以無分別智,來破除心中對外境的...
萬事萬物各有因緣,互相資助,一體不能分開;因緣又是變化的,因果相續,法法相資。...

汝聞微塵佛,一切秘密門,欲漏不先除,蓄聞成過誤。將聞持佛佛,何不自聞聞? 這個...

諸佛境界,實是吾人各具境界

「多聞」比不上「反聞」

不斷憶念你的清淨本性

真心究竟在何處?就在念佛當中

一切眾生皆有佛性

一切由心,邪正在己

法無自性,隨心所現;所現之法,全是自心

【推薦】迷悟的不同為何就會創造十法界呢

「窮子喻」對我們的啟發

大悲驚入火宅之門,灑甘露潤於群萌

哪個地方有障礙,就從那個地方觀進去

唯心之理和現前之事

有自知之明,迴避玄妙之談,老實念佛

汝能返照,密在汝邊

研真窮妄名之為學

當知念佛目的,必須歸於無念

心外無別佛,佛外無別心

你只要不隨妄轉,就有救了

為什麼要修無分別智

本既無迷,悟亦不立

不管哪一宗都要見性,不見性你弄的還是生滅

念佛心是攀緣嗎

何謂「六即佛」

直指此心,佛性正是你心

離心之外,無別有法

迷時妙法成生死,悟後三千性寂然

全真在妄,所有真實功德就在妄想當中

安住空性的人,把人生當歷練

此三身佛,從自性生,不從外得

把人生的順逆因緣,當做成就自己的一種方便

把觀音菩薩看作彌陀的化身,是否有佛經根據

我的這顆心到底是哪個「心」

心能夠無住,得這四種好處

生病生得越厲害,這時候更要念佛

五陰身不可以離開法身,法身也不能離開五陰身

培養善根福德因緣,就在等那一剎那頓悟

【推薦】殺生為何短命,佈施為何有福,這些都從哪裡來

道無可修,法無可問,起心動念,即乖法體

一根既返元,六根成解脫

放下有限的生命,才能得到無限的法身

什麼樣的佈施能成就廣大功德

心中有自性的光明,鬼神根本都不敢看你

從表相中看到真實的體性

三界本無一法,皆是真心起妄

念到一心不亂,就能親見本來面目

六根的見聞覺知,全是自己的東西

不必向外馳求,當知自性為主

所謂的善惡,都不是本來面目

為什麼拜佛稱念佛名,就能夠究竟成佛呢

把負面力量轉成正面的能量

其形雖寐,但聞性不昏

【推薦】如何把彌陀的功德轉成自己的功德

道場在哪裡?就在一念清淨自性中

三界虛偽,唯此真實

破妄念佛說(一名直指心要)白話淺譯

「唯心淨土」不是指妄心,而是指妙真如心

大悲咒的功德從哪裡來

把真如本性喚醒激活

自性無對立,凡夫妄分別

極樂淨土去此不遠

六根互用的例子

知道「沒有聲音」的是誰呢

你能觀照的心,也是唯心所現的一個因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