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時代,有一位長者子,年紀很小時便失去了雙親,一切都必須自食其力,所以生活非常地窮困與孤苦。一天,他聽人說,如果能至誠供養三寶,死後便能往生忉利天,過著非常快樂的日子,不再有人世間的苦難。

長者子心中不禁湧上一股喜悅,於是積極地打聽,究竟要準備多少財物才能供養佛陀及僧眾?一打聽下,需要三十兩金,長者子心中很難過,因為自己不曉得要如何去籌措這一大筆錢?但他並未因此氣餒,一想到自己此生的遭遇,便下定決心,即使再苦也要湊足三十兩金子來供養。

於是他來到一戶非常富有的長者家,長者好奇的問他:‘你有何要求呢?’貧窮的長者子說:‘您可否讓我為您工作三年,但我希望能得到三十兩金子的酬勞,如果您願意,任何工作我都願意做。’富有的長者見到他如此堅定,便答應了他的請求。

由於他的品行正直,且任何大小雜事都能圓滿完成,因此幫長者賺進了非常豐厚的財物,不到三年,便獲得了三十兩金的酬報。主人於是問他:‘你已如願以償的得到三十兩金,將來有何打算呢?’長者子便將自己的心願告訴主人,主人一聽,立刻歡喜地說:‘我也很希望能供養佛陀及僧眾,讓我們一起邀請他們,接受我們的供養。’長者子聽完便前往佛陀的住所邀請,佛陀也慈悲地答應了他的請求。

到了供養的這一天,正巧碰到城中節慶,許多人也準備了食物供僧。當僧眾們來到長者子的住處時,雖然有滿桌豐盛的齋點,但因已吃過,所以只用了少許的食物。等到眾僧離開,長者子不禁難過的哭出來,心想三年來的辛苦,就是希望能齋僧,如今僧眾只吃了一些些,看來自己是無福投生天道了,於是他決定去佛陀的住處,將自己的委屈告訴佛陀。

佛陀聽完後,便安慰他說:‘你已發心成就此願,即使僧眾都不食用,你的願望也一樣可以實現,更何況僧眾們仍然食用了一些,所以你不必煩惱。’長者子一聽,心中的煩惱及悲傷立刻消除,露出了微笑,滿心歡喜的回家去了。

就在此時,有五百位商人正好來到此地做生意,希望能找些食物充飢,但由於當時鬧饑饉,糧食並不充足,所以無法有多餘的糧食供應這五百位商人。這時有居民建議他們,可以到長者子家,因為長者子設宴要供養僧眾,所以食物必定充足。於是,五百位商人立刻前往並說明來意,長者子心想,這些供僧的食物還剩許多,不如就與這五百位商人結緣。五百位商人為了表示謝意,都各自拿出一顆寶珠及一銅盔要贈送給長者子,長者子卻心有所顧忌不敢接受,便去請示佛陀。佛陀告訴他:‘這是你發心的福報,可以收下,不必煩惱,將來也能有生天的果報。’

而這位富有的長者,因為只有一個女兒,見到長者子品行端直,慈心布施,便將女兒嫁給他,併掌管家業,於是長者子成為舍衛城中最富有的人了。

典故摘自:《雜寶藏經·卷四─長者子客作設會獲現報緣》

省思

修行學佛,欲解脫煩惱,乃至成就無上佛果,都須具足福慧資糧。供養,即是積集福慧資糧的首要行持。《佛說布施經》云:供養三寶可得五種利益:一、身相端莊。二、氣力增盛。三、壽命延長。四、快樂安穩。五、成就辯才。佛、法、僧三寶即是供養、布施、修福的無上福田,如能清淨供養,既能放下內心的慳貪與執著,亦能藉由恭敬供養,長養恭敬心、慈悲心與平等心,生生世世與三寶結清淨善緣,功德無量無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