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社會,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競爭也日趨激烈,生活節奏也越來越快,而由此給人們帶來的壓力也越來越大,令許多的人鬱鬱寡歡,甚至愁眉不展。其實,不管怎麼樣的生活,我們都無法迴避,就必須去面對它、解決它,關鍵在於我們以什麼樣的心態來對待自己的生活。

在心理學上,有一種係數中心叫做「樂觀係數」或「悲觀係數」,這種係數的力量佔實際現象的百分之二十。就是說,如果一個人有樂觀的心,他比平常會多百分之二十的機率遇到開心的事,反之如果一個人心情「鬱悶」,也會比平常人多百分之二十的機率遇到痛苦的事。既然如此,我們何不以一顆歡喜的心來對待生活呢?

要有歡喜心一則不要太執著,對自己的習性要常放下。父輩們常教導我們「無魚,蝦也好」,「這溪無魚,別溪釣」。一個人如果老是放不下,一腳在門檻裡,一腳在門檻外,或者抓著一隻鳥捏緊怕它死了,鬆了又怕它飛走,那麼日子就會很難過,就會像「裁縫師傅穿著破衣服,木匠師傅沒有板凳坐」那樣悲哀。

佛經裡有一則故事:有一個窮人,他到朋友家拜訪朋友家很有錢,在招待窮人吃喝完畢之後,又趁他休息時在他的衣服裡面縫進去很多珠寶送給他,但是窮人一覺醒來後就走了,沒有向朋友告別,因此也並不知道衣服裡面有很多珠寶。窮人繼續過著窮困的日子,依然像個乞丐樣到處流浪。直到有一天,他在街上又遇到他的朋友,朋友告訴他在他的衣服裡面縫有很多珠寶,窮人才恍然大悟。

那些放不下的人,也是明明很富有,卻過著像乞丐樣的生活,這就像佛經故事裡那個不知道自己衣服裡面裝有很多珠寶的窮人一樣。

要有歡喜心,二則是要常有感恩的心,常常把自己的快樂幸福與別人一起分享,就像過去禪宗的祖師大德們一樣。

如龍潭崇信禪師,他未出家前在道悟禪師的寺院旁邊擺了一個小攤,靠賣餅為生。道悟禪師見他生活十分艱苦就把寺中的一間小屋讓出來給他住,崇信為了表示自己對道悟禪師的感謝,就每天送十個餅給禪師。每當崇信把十個餅送給禪師的時候,禪師總是非常高興地收下,然後等崇信回去的時候又從十個餅中取出一個還給崇信。這樣的情況直持續了兩年。後來,崇信終於忍耐不住地問道悟禪師:「我既然真心的把餅送給了你,為什麼還要每天還給我一個呢?」禪師說: 「你能每天送我十個餅,為什麼我不能每天送你一個餅呢?我這也是在感謝你呀!」崇信心中頓時大悟。

這正如古語所說:「互相分食,就會有剩餘,互相搶食,就會吃不夠。」「不要想所有的錢都個人賺,大家都有錢賺,才不會窮。」「吃人一斤,還人四兩,滴水之恩,湧泉相報。」「食果子,拜樹頭,食米飯,敬鋤頭。」

在生命的過程中遇到不如意的事是很正常的,沒有一個人會一生都如意美滿,重要的是不要使那不如意成為我們生命中的主導,而應該讓其成為我們生命中的動力,以坎坷來增長我們的智慧,常養我們的悲心,如此,我們就能獲得生命真正快樂的源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