衲僧家,枯寒心念,休歇餘緣,一味揩磨此一片田地。真是誅鉏盡草莽,四至界畔,了無一毫許污染。靈而明廓而瑩,照徹體前,直得光滑淨潔,著不得一塵。

「衲僧家」的古老傳統可以追溯到印度,當時出家人會從火葬場、垃圾堆等地收集碎布片,把它們縫起來,染色,做成袍子。之所以這麼做顯然是因為貧窮,但也因為出家人不該執著於世俗之物。因此,「衲僧家」成了平常談論出家人的方式。

我還是小和尚時,看到的和尚幾乎都穿有補釘的僧袍。有一次我看到一位方丈穿新袍,但上面卻縫著補釘,便問他:「為什麼要在新袍上縫上補釘呢?」他說:「如果不這麼做的話,人們就不會稱我為衲僧家。」〔眾人笑〕我現在穿的袍子並不是那麼破爛,但一個弟子用了上好的麻布補了襯裡。這件袍子原先有洞,夏天時還不錯,但有了麻布襯裡,現在就成了冬天的袍子了。〔眾人笑〕當宏智禪師說「衲僧家,枯寒心念,休歇餘緣」時,是在奉勸我們要根除煩惱和執著。「一味揩磨此一片田地」意思是說要真正下定決心來修行,這就是原文中所說的「一味」。

這並不容易做到,但第一步是要消除我們的妄念,並誠心誠意地從事真正的修行。

「休歇餘緣」指的是停止煩惱心,放下攀緣心。

這個比喻滿好的,就像看到寒冬裡的落葉一般,結凍,沒有生命。煩惱和攀緣指的是特別是心受到過去的餘影而投射到未來。因而產生煩惱。修行者最該祛除或棄絕的就是這種心。擺脫這些障礙後,就能專心一意清理、恢復這片田地,在此墾植。另一個相似的比喻就是從心境上拂去塵埃,讓它回復原先的光明。

「枯寒心念」是默的一面,而恢復、墾植田地則是照的一面,兩者相輔相成,所以應該同時修行。我們一方面掌握並終止攀緣心和煩惱心,另一方面要擦亮心鏡,恢復它的光明。這就是止觀雙運——也就是默照。我們能默此心、使它擺脫煩惱與攀緣幾分,就能使它照幾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