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唯識論三卷九頁云:此第八識,或名無垢識。最極清淨諸無漏法所依止故。此名唯在如來地有。菩薩二乘及異生等,持有漏種,可受熏習。未得善淨第八識故。
佛弟子文庫 > 法相辭典 > 正文
何等饒益善?謂以四攝事饒益一切有情。...【類智所緣】 p1446 品類足論一卷七頁云:類智何所緣?謂緣色無色界系諸行、及一分無漏法。何故類智緣色無色界系諸...【除遣所知境界】 p0911 瑜伽七十三卷六頁云:問:若所知境、無常積集;相續無量,多不現見;云何修觀行者,緣...(術語)Sūtra,又作蘇多羅,素呾纜,蘇呾纜。舊稱,修多羅,修妒路。譯曰綖線。以通貫物而連綴之者。大日經五曰:...五種問難的原因,即:不解故問、疑惑故問、試驗故問、輕觸故問、利樂有情故問。...(名數)比丘有不可畜積之八種不淨物諸師之解不一。涅槃經六曰:八種不淨之物。同疏六曰:八不淨者:畜金、銀、奴、...【喜根】 p1163 瑜伽十一卷十頁云:喜根者:謂第二靜慮中。卽第二靜慮攝。 二解 俱舍論三卷六頁云:卽此心悅、除第...梵網經云:佛告諸佛子言:有十重波羅提木叉,應當學,敬心奉持。 第一、殺戒 謂慈心憐愍,不斷一切命也。經云...(圖像)有二種:一為八臂具種種之器仗者。最勝王經大辯才天女品曰:依高山頂勝住處,葺茅為室在中住,恆結軟草以為...(人名)興道尊者道邃,不知何許人。唐代宗大歷中來,依荊溪於天台佛隴寺,荊溪嘉之曰:吾子其能嗣興吾道,遂授止觀...(?~973)五代僧。金華人。生性率真,遇事多直言不諱。梁龍德年中(921~923),與德韶禪師結侶參訪,先後參游清...佛說無量壽經卷上 我聞如是,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萬二千人俱,一切大聖,神通已達。其名曰:尊者了...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序 古筠比丘德異撰 妙道虛玄不可思議,忘言得旨端可悟明。故世尊分座於多子塔前,拈華於靈山會上,...無量義經序 蕭齊荊州隱士劉虯作 無量義經者,取其無相一灋,廣生眾教,含義不貲,故曰無量。 夫三界群生,隨業而轉;...
江西雲居山真如寺,禪堂有明神宗皇帝御書的匾額楹聯:智水消心火,仁風掃世塵。匾曰:寡過未能。世人常常心火燃燒,...
明朝有一位如馨律師,字號古心,是溧陽楊氏之子。在明朝嘉靖年間,依止棲霞庵節公剃度,平日奉持戒律甚嚴,具備了出...
《集頌》:1、他來求法懷嫌恨,恚惱嫉妒不施法。或作變易染違犯, 2、怠情不施犯非染。 3、身病或法未通利,方便調...
我給你們說幾個聖境,像延恩老和尚,過去是高旻寺的老首座,到了我們臥龍寺,也是首座和尚。好像還不是打七,我們住...
我們大家都清楚,新的一年已經到了,在新年開始,為了讓大家能在學習大乘正見方面得到真實的利益,我想對顯密學會般...佛陀的僧團中,有一群剛出家的年輕比丘,他們原本是僑薩羅國中貴族或大商人的孩子,平時生活富裕又可以隨心所欲;後...
一千二百六十年多前的唐開元年間,一位身披袈裟的和尚,率領一支經過訓練的測量隊,不畏嚴寒,不避酷暑,風餐露宿,...
道信禪師根據《觀無量壽經》的教誨闡述了心與佛的關係,直接了當,完全把中介物都排除了,使我們的心當下就能夠超越...
無垢識
【法相辭典】
【無垢識】 p1056
上篇:無相行 | 下篇:無所對 |
(術語)開發本有之佛性,覺知真性之本源也。八十華嚴經六曰:應受化者,咸開覺。地持論曰:平等開覺,故名為佛。...
饒益善
類智所緣
除遣所知境界
蘇怛羅
五種問難
八不淨
喜根
十重戒
形像
道邃
師蘊
【大藏經】佛說無量壽經
【大藏經】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大藏經】無量義經

不是境不順,是內心矛盾

文殊菩薩為如馨律師受衣的故事

菩薩四十六輕戒之來求法不施予

功夫到了程度,啥東西他都清清楚楚

對在家居士的一番苦口忠言
世俗的欲樂

唐代中原著名高僧一行和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