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生怨王的復仇1未生怨王的復仇2未生怨王的復仇3未生怨王的復仇4未生怨王的復仇5未生怨王的復仇6未生怨王的復仇7未生怨王的復仇8未生怨王的復仇9未生怨王的復仇10未生怨王的復仇11未生怨王的復仇12未生怨王的復仇13未生怨王的復仇14未生怨王的復仇15

未生怨王的故事緣起,按經典是國王急於想要生子繼承王位,曾請相師佔相,說山中有一修仙人,命終化為太子。王因求子心切,即遣侍從斷人糧晌。

修仙之人死後化作白兔,在王東園,王后仍未懷孕,國王使人抓獲白兔,以釘釘死之,王后乃孕。由此之故,太子長大必害其父,此謂因果報應,王乃「自食其果」。如此因果互為輪轉,讓人們不得而出。

由於眾生如果不懂「世俗有、畢竟空」,只能在六道輪迴中備受煎熬。眾生只要看清生命是有期限的,是有生、老、病、死的,愛恨情仇都是有來由的,也是無常的,才能引發每個生命去主動尋求解脫。

後來佛陀因韋提希夫人祈請,講授了非常重要的「十六觀」,是指引眾生跳脫輪迴,獲得往生極樂的方法,被記載在《觀無量壽經》中。阿闍世王即位後,執政三十二年。併吞鄰近諸小國,威震四方,奠定印度統一之基礎。

但佛是不能改變眾生的因果和業力的,阿闍世王因弒父之罪而遍體生瘡,至佛前懺悔後平愈,遂皈依佛陀。

佛陀滅度後,其為佛教教團之大護法。摩訶迦葉於七葉窟結集經典時,阿闍世王為大檀越,供給一切之資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