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應該要有高尚的行為

世間行為有兩種,一是高尚的行為,一是卑劣的行為。如果行持高尚的行為,即生中快樂,來世也會快樂;如果行持卑劣的行為,即生中痛苦,來世也會痛苦。

為什麼這樣呢?這是一種因果規律。我們的行為相當於一種因,依靠快樂的因,會產生快樂的果,依靠不快樂的因則產生不快樂的果,只要是毒藥,怎麼樣都會產生苦果。

有些人認為:「既然如此,某人即生中造的惡業非常多,行為都是不高尚的,為什麼他現在如此快樂?」這只是果報沒有成熟前的暫時現象而已,實際上他不會永遠快樂。就像已經服用了毒藥的人,在毒性沒有發作前,有時甚至會感覺極舒服,但過不了多久,痛苦必定會降臨。同樣的道理,如果我們造惡業、行為不如法,果報不一定馬上現前,但今生來世一定是逃不開苦果的。

重視因果極為重要。以前印光大師講過這樣一個公案:江南有一對雙胞胎,相貌聲音都一樣,從小到30歲,讀書、考取、娶妻、生子也相同。31歲那年,兄弟兩人去趕考。旅店旁有一美麗的寡婦,先勾引老大,老大嚴肅地拒絕了,並且告誡老二要當心女色。老二口頭答應,私下卻和寡婦發生了關係。寡婦不知道他們是兄弟二人,日久情深,老二和她約定考中後必來迎娶。放榜時,老大高中,老二落選。老二又騙婦女說:「等我上京考取後再來娶你。」還說自己路費不夠,此女遂將全部積蓄贈給老二。

女人日夜盼望,後來一點也沒有消息,抑鬱成疾,私下寫信給老大後,不久病死了(婦女認為他倆是一個人)。老大收到信追問,老二才低頭認罪。第二年,老二兒子死了,他傷心過度,雙目失明,沒過多久也死了。老大子孫滿堂,長壽高官,榮華富貴。從這個故事也可看出,若貪執美色,喪失自己的高尚行為,且不說來世的果報如何,即生中也會出現不悅意。

另外,美國著名文學家海明威,最後用自己的獵槍自殺,此事可謂轟動一時。為什麼舉世聞名的文學家會這樣呢?這要追溯到他年青的時候,那時的他經常帶著獵槍到林中打獵,殘殺了無數眾生,因果不爽,最後他自己也喪生在這杆獵槍之下。可見,今生中不管行善、造惡,果報不一定馬上成熟,但因果的裁決遲早是要落到自己頭上的。

尤其對僧眾等嚴厲的對境,行為務必要值得注意。以前有個出家人,明目張膽、肆無忌憚地享用僧眾財產,一點執著都沒有。後來寺院雖沒有對他作嚴厲的懲罰,但不到四五年,這種因果就現世現報了:他突然患了許多怪病,痛不欲生;強盜把他積累的財物洗劫一空;他整個人也瘋瘋癲癲瘋的,非常可怕。大家都覺得,這就是他濫用僧財的果報。所以,得一世人身很不容易,不敢說每個人都成為了不起的大成就者,但最起碼,我們也要做一個好人!

有些人可能會想:「除了高尚和低劣的行為外,應該還有中等的行為吧?」其實高尚與低劣是觀待安立的,行為要麼是高尚的,要麼是低劣的,中等的界限分得不是很清楚。這一點平時也看得出來,比如找一個發心的人,要麼說「他人很好,可以接受」,要麼說「他人不好,不要用他」,如果說他是中等的,要也不是,不要也不是,這種情況就很難抉擇。總之,不管怎麼樣,我們應選擇高尚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