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守道貧賤而死,不為無道富貴而生

《六度集經》原文

昔者菩薩時為凡夫。博學佛經,深解罪福。眾道醫術、禽獸鳴啼靡不具照。睹世憒濁,隱而不仕。尊尚佛戒,唯正是從,處貧窮困。

為商賃擔,過水邊飯。群烏眾噪,商人心懼,森然毛豎。菩薩笑之,飯已即去。還其本土,僱其婿直曰:烏鳴爾笑,將有以乎?

答曰:烏雲彼有白珠,其價甚重。汝殺取其珠,吾欲食其肉。故笑之耳。

曰:爾不殺為乎?

答曰:夫不睹佛經者,為滔天之惡而謂之無殃,斯為自欺矣。

吾睹無上正真之典籍,觀菩薩之清仁,蜎飛蚑行、蠕動之類愛而不殺,草芥非己有即不取。夫好殺者不仁,好取者不清。吾前世為好取之穢、今獲其殃,處困陋之貧、為子賃客。

今又犯之,種無量之罪,非佛弟子矣。吾寧守道,貧賤而死。不為無道,富貴而生也。

貨主曰:善哉,唯佛教真。

菩薩執志度無極行持戒如是。

白話譯文

往昔世尊行菩薩道時尚處凡夫位,但已博學佛經而解三世因果緣起之理,又善知種種技術與醫術並能知鳥獸之語。但見時世憒濁非是施展抱負之時,所以隱居而不考功名。尊崇佛戒,唯正是從,過著清貧的生活。為商人挑擔賺點辛苦錢,有一次大家在水邊吃飯,一群烏鴉叫躁而過,令商人感到心驚毛豎。菩薩卻對此一笑。

飯後即返回本地,僱傭他的商人就問道:剛才烏鴉叫得那麼可怕,但是你卻笑,這是什麼道理?

菩薩回答說:烏鴉說,這個商人有一顆價值昂貴的寶珠,你殺了他,寶珠歸你,我們吃肉。我因不屑而笑。

商人又問:那你為何見有大利而不殺呢?

菩薩回答說:未聽聞佛經的人不明白三世因果的道理,以為滔天大罪可以瞞天過海,實為自欺也,因為因果報應絲毫不爽,自作還需自受;我又從佛經中了解到,菩薩大士對於一切有命者乃至蟲蟻都不妄殺,即使花草非是己有而不隨便摘取。因為好殺之人心無仁慈,好取之人則貪染成垢。我就是因為前世好取貪性而使今世無財貧困,只有為你挑擔子賣力氣掙錢,如果今天為了得到這不屬於我的寶珠,還要殺害人命,則種下無量罪因,明知故犯怎麼能算佛弟子呢?我情願護持佛戒貧困而死,也不願意以邪道非道獲取利益富貴而生。

商人讚嘆道:佛所教導真實不虛,開化愚頑令生智明。

這就是菩薩往昔護戒行的公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