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以不思議持名之妙行

蕅益大師說,我們一個人在成佛之道,其實最難最難的地方是三界的生死,因為他退轉最多。你的煩惱會干擾你;你的冤親債主、魔障會干擾你;你死亡,不斷地死亡,把你整個修行中斷。你本來修得好好的,你的狀態是最好的,夕陽無限好,但是死掉了,死掉以後,你前生的善根忘得一乾二淨了。

所以,對凡夫來說,是需要一個清淨的國土來保護。創造一個無瑕穢的國土,對我們凡夫就像小樹得到保護一樣,尤其對資糧位的菩薩來說是很重要的。華光如來看到了凡夫有這樣的需求,他經過再三的思考,決定要創造一個離垢的世界,來保護這些善根沒有堅固的凡位的菩薩。

我們看壬三的「頌眾數說法」。看經文。

彼國諸菩薩,志念常堅固,

神通波羅蜜,皆已悉具足,

於無數佛所,善學菩薩道。

如是等大士,華光佛所化。

當然,教化不但是只有佛陀,他必須有眷屬,有大菩薩作眷屬。這個菩薩眷屬他有三種功德:第一個,「志念常堅固」。這個代表一切了。這個菩薩是心中沒有疲厭的大菩薩,就是八地以上的大菩薩。「神通波羅蜜」,這是指菩薩的善巧方便。第二個,「於無數佛所,善學菩薩道」。他親近諸佛以後廣修六度,得到諸佛的稱嘆,善能修學六度。「如是等大士,華光佛所化」。大菩薩!

我們前面說過,不管你是實報莊嚴土的菩薩,不管你是方便有餘土的這些聲聞人回小向大以後往生到淨土,或者是凡聖同居土帶業往生的凡夫往生到一個淨土,正常情況有兩個條件:同願、同行,你必須跟這尊佛因地的願力相同。他很重視持戒,你就必須重視持戒;他很重視智慧,你就必須重視智慧。他在六度裡面偏重哪一個修行,你必須要隨順他的願力,隨順他的修行,然後你才可以去招感,臨命終的時候往生到這個國土去的。這個是《維摩詰經·佛國品》這麼說的,一個淨土是因為願力跟修行的招感。當然要有一個帶頭的,就是因地有一個帶頭的,有一個號召的。就是,這件事情在做的時候,一定有一個領頭的,那個人就最後作佛,其他人做他的眷屬。

當然有例外。阿彌陀佛有點例外。你看阿彌陀佛國土。阿彌陀佛國土,善導大師叫順從本願。念佛的時候怎麼念呢?順從本願。蕅益大師強調說,極樂世界的特殊之處在於,共同的願力、共同的修持中,他不強調共同的修持這一塊,這是特別的地方,因為阿彌陀佛用十八願來補足共同的修持。

他說:「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他用持名來取代共同的修持。那麼這樣子就代表了,你即便造了五逆十惡,你的修持跟我修持不一樣……一般要到淨土去,佛陀修十善業,他要創造一個宮殿樓閣,他要廣修佈施,你就必須廣修佈施。而這個人造五逆十惡,他怎麼往生呢?他跟佛陀沒有共同的修持,哪一個人造業往生到淨土去的?

阿彌陀佛例外,他強調持名,這是他「共同的願力、共同的修持」。蕅益大師說,什麼叫淨土宗共同的修持?「同以不思議持名之妙行。」這就是淨土的共同修行,就是念佛。所以,他略過了整個六度的修學,這個是阿彌陀佛淨土微妙的地方。他為什麼能夠把攝受的根機拉得這麼廣?上至文殊普賢,下至五逆十惡,但是你不能謗法。謗法是全世界最嚴重的過失,你起邪見顛倒了。

就是說,諸位!大乘佛法的底限:你可以有煩惱,你可以有罪業,但是你不能起顛倒。這是整個淨土宗的底限,這是最低、最底限。煩惱是虛妄的,罪業也是虛妄的,但你起顛倒了,那誰都救不了你了。所以他的指標就是臨終的時候保持正念。就是我不管你罪業有多大,我也不管你過去做了什麼,但是請你臨命終的時候保持正念,然後提起佛號,然後憶念佛陀,然後以佛陀的願力當你的願力,以佛心為己心,以佛志為己志,然後順從本願往生。

其實,你如果把各式各樣的淨土研究過以後(我們後面會談到四大弟子的授記),阿彌陀佛淨土真的是很特別,因為他只有共同的願力,他不強調共同的修持,他只要求你持名。所以他這樣子的話就變成怎麼樣?修淨土宗永遠不嫌太晚。因為你如果要求共同的修持,那就不是一生一世的了。

所以淨土宗為什麼叫果地教,其他的往生叫因地教?就是佛陀在做什麼,你要跟著做。你要往生到其他淨土,佛陀在修佈施,廣修佈施,你要跟著做。共同的願力、共同的修持招感共同的國土。淨土宗例外,他沒有共同的修持,阿彌陀佛在做六度的時候我們在造業。但是你要起慚愧心。所以淨土宗它為什麼臨終要懺悔?就是你的思想要純正。就是說它可以不管你的煩惱,它也不管你過去的業力,但是你要怎麼樣?從今以後你要順從本願,然後執持名號。

這個地方我們看,這些菩薩「志念常堅固,神通波羅蜜,於無數佛所,善學菩薩道」,這一點來說,他就強調這些往生的菩薩必須跟華光如來一樣做。華光如來做什麼事呢?他做了三件事:「供養無數佛,具足菩薩行,十力等功德,證於無上道。」這些菩薩必須要隨順他的願力跟修行。

所以淨土宗是方便中第一方便的,例外。

《妙法蓮華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