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性戒和遮戒。性戒是本性就是戒,不待佛制,誰犯了就有罪,如殺盜淫妄等戒是;遮戒是禁戒,佛禁止不許作,如飲酒等戒是。
2、邪戒和正戒。邪戒即外道所持的牛戒狗戒等戒;正戒即佛教的五戒八戒等戒。
3、定共戒和道共戒。定共戒是入定的時候,自然能夠收伏身心,防止一切的惡法;道共戒是見了道之後,自然不會再犯戒。這二種戒都是在修定修道之中得的,不是受的。
佛弟子文庫 > 佛學常見辭彙 > 正文
【般若波羅蜜多遠離五處】 p0947 攝論三卷十一頁云:般若波羅蜜多、與無分別智、無有差別。如說、安住般若波羅...(術語)Dharmadhātu,譯作法界。或謂諸法之身體,或謂佛舍利。大日經疏七曰:梵雲達磨馱都。名為法界,界是體義,...【放逸為死跡】 p0797 瑜伽十八卷十六頁云:云何放逸為死跡耶?謂如有一居家白衣,於諸欲境,躭著受用;造不善...云何正念?謂聖弟子。於苦思惟苦。乃至於道思惟道。無漏作意相應所有念。隨念專念憶念。不忘不失。不遺不漏。不失法...(術語)略曰三昧耶戒。又曰佛戒,一道戒,三世無障礙戒,密教戒律之名也。三昧耶為平等之義,以身語意之三業平等不...日本佛教用語。又稱御八講會、御八講。略稱八講。為講讚供養法華經之法會;因系將法華經八卷,分別於八座講說,每一...(名數)一、白赤黃青黑(大日經一、三,略出經三,瞿醯經中,大疏六,不空罥索經九所說五色界道;大疏四所明五佛色...(名數)一見流,三界之見惑也。二欲流,欲界之一切諸惑也,但除見及無明。三有流,上二界之一切諸惑也,但除見及無...為密教執金剛神所持之金剛杵。或指日本「修驗道」之修行者所持之杖。相傳系從密教法具中之獨股杵演變而成者,象徵堅...【苦受】 三受之一,五受之一。受者,領納外境之義。境有順、違、俱非三境,故受有苦、樂、舍三受。逼迫身心,領納...六祖惠能所說。謂心性本來是圓滿光明與真常不變的,雖然是寂靜不動,卻能夠遍照一切法界,雖然遍照一切法界,卻仍舊...佛說無量壽經卷上 我聞如是,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萬二千人俱,一切大聖,神通已達。其名曰:尊者了...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序 古筠比丘德異撰 妙道虛玄不可思議,忘言得旨端可悟明。故世尊分座於多子塔前,拈華於靈山會上,...無量義經序 蕭齊荊州隱士劉虯作 無量義經者,取其無相一灋,廣生眾教,含義不貲,故曰無量。 夫三界群生,隨業而轉;...
好,諸位有緣,大家吉祥。 今天呢我們來到佛頂山,給大家講一個《九界同歸》的故事。剛才我們看到這塊匾上面寫了一...
所謂佛法,並不離世間法,其目的無非在使心淨心。人之根性不同,故法亦有異。皆由淺而深,取其最易者,莫若誦經念佛...株洲市石峰公園內的動物園,獼猴用力地咬著柵欄,雙手扒著鐵絲網,深邃的眼神凝望遠方,而站在鐵籠外面的我們難以理...
從前舍衛國中,有一豪貴梵志,財富無數,其人也很聰慧明達,只是墮入邪見,不相信善惡報應,說布施無益。舍利弗以慧...在久遠的古代,有個喜食人肉的國王,常常命令廚師在夜深時分到外面秘密地抓進人來為他烹食。後來這件事終於讓大臣們...
《佛說業報差別經》:一者好行忿怒。二者好懷嫌恨。三者誑惑於他。四者惱亂眾生。五者於父母所無愛敬心。六者於賢聖...
佛要教化的眾生是什麼呢?是剛強眾生。我們這些眾生都是剛強啊,如生牛皮,憍慢,剛愎自用,自己愚癡透頂還以為自己...
觀世音菩薩,誓願宏深,慈悲廣大,雖已成等正覺,而復示作菩薩。雖則示作菩薩,而復於十方法界,普現色身,尋聲救苦...
二戒
【佛學常見辭彙】
上篇:二忍 | 下篇:二護 |
(故事)俱舍論九曰:如訖栗枳王夢所見十事:謂大象、井、麨、栴檀、妙園林、小象、二獼猴、廣堅衣、斗諍。俱舍光記...
般若波羅蜜多遠離五處
達磨馱都
放逸為死跡
正念
秘密三昧耶戒
法華八講
五色列次
四流
金剛杖
苦受
圓明常寂照
【大藏經】佛說無量壽經
【大藏經】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大藏經】無量義經

九界同歸,修行人最後的歸宿

誦經念佛應注意之事宜
如果你是我(圖)

舍利弗的智慧:施一口水
堅受信念

【推薦】十種惡行會讓你來世變丑

一切的權勢、財富、享樂都是無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