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身佛的身體時常都放出一丈的光明。智度論說:「問云:如來何故常光一丈?答曰:今眾生薄福鈍根,目不堪其光故,若放多光,則眼失眼根,若眾生利根福重,佛則放無量光明。」
佛弟子文庫 > 佛學常見辭彙 > 正文
(雜語)示冥合敬愛之理者。即愛染之標幟。...(術語)他人與自己。出生菩提心經曰:當知是人解脫他己,立安人天。海會菩薩所問經曰:菩薩雖在獨住,不利他己阿蘭...凡夫計著於我,有我我所。我者謂自身,我所者謂身外之事物,是為我所有,故名我所。智度論云:我是一切諸煩惱根本,...論處者,或於王家,或於執理家,或對淳質堪為量者,或對善伴,或對善解法義沙門婆羅門等而起論端。於王家者,謂若於...【第二靜慮四支】 p0967 瑜伽十一卷八頁云:第二靜慮、有四支。一、內等淨,二、喜,三、樂,四、心一境性。內等淨...(術語)三量之一。心所量度分別之對境也。...凡八卷。清代厲鶚撰。收於中國佛寺史志匯刊第一輯。雲林寺即杭州西湖靈隱山之靈隱寺,於康熙三十八年(1699)賜名雲...(名數)漸次,不定,圓頓也。...(行事)寺之開基入滅日也。此日必修供養。...解夏之日,僧贈檀越之物。此日,諸比丘取生茆擬如來成道時之吉祥草,坐於此上而行解夏之法,故分贈此吉祥草,取其分...【三摩地】 p0172 顯揚二卷六頁云:三摩地者:謂已轉依者,心住一境性。 二解 如三三摩地中說。 三解 瑜伽三卷七頁...維摩詰所說經(一名不可思議解脫上卷) 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 佛國品第一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毘耶離菴羅樹園,與大比丘...(據《華嚴經疏鈔》分段) 爾時智首菩薩問文殊師利菩薩言: 一、十種三業 佛子,菩薩云何得無過失身語意業?云何得不...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王舍城鷲峰山頂,於最清淨甚深法界,諸佛之境,如來所居。...真正的體貼,是不使對方難堪的。 憤怒的人,只張開嘴巴,卻閉上了智慧的眼。 堅持忍辱,慢慢的你就會看到燦爛的結果...
我們常說認識感情動物,人有七情六慾,歡喜、憤怒、痛苦、恐懼等各種情緒,深深的左右著我們的日常生活。尤其現在,...問: 見性與見本體有什麼區別?明心見性的境界是怎麼樣的? 慧律法師答: 見性就是見到不生不滅的本體,見性就是見...人們通常會用官銜和才能來衡量男人的品級,用相貌和氣質品評女人的品級,卻很少有人去思量心靈的品級。心是有品級的...
世尊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在這個無邊無際的法界中,生活著無量無邊的生命,而且這些生命皆有佛性,終能成佛。這些生...
1.生平 法照大師(公元747---821年),身世事蹟多不詳。有一說雲,大師是南梁人,初由東吳來廬山,慕遠公之芳蹤,結...
比丘可不是個簡單的稱呼,這修行人,要久住叢林,親近有道德的,這廟裡邊住的人多,這裡邊就有修行人。 什麼是參學...
今晚我們講如何開發自己本有的智慧,如何能夠增長智慧,這些是非常重要的,有很多容易令我們生煩惱的事情。這樣在這...
常光一丈
【佛學常見辭彙】
上篇:常寂光土 | 下篇:得度 |
(雜語)小乘有十,大乘有十六。小乘之十者,於欲界有貪瞋癡慢之四,於上二界各有貪癡慢之三,合而為十。大乘之十六...
愛染如法佛
他己
我及我所
論處
第二靜慮四支
所量
增修雲林寺志
三種止觀
開山忌
解夏草
三摩地
【大藏經】維摩詰所說經
【大藏經】華嚴經·淨行品
【大藏經】金光明最勝王經
慧律法師《荒漠甘泉》(義工大會開示法語)

培養積極樂觀的情緒,別讓壞情緒毀了你
明心見性的境界是怎麼樣的
心靈的四個品級

墮落到畜生道的業因

淨宗四祖-法照大師

走遍天下尋知己,未識這個是知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