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佛教法相宗祖庭。位於陝西西安市南郊雁塔村。始建於隋開皇九年(589),初名無漏寺。唐貞觀二十二年(648),皇太子李治為其母文德皇后追薦冥福,擴建為大慈恩寺。當時寺院規模巨大,重樓復殿,計有房屋1897間。玄奘奉敕由弘福寺移居慈恩寺為上座,住翻經院,專務翻譯。慈恩寺譯場,以玄奘為譯主,下設徵文、綴文、證梵、筆受等科。主要從譯人員皆挑選賢明才彥之大德,人數達千餘人,是當時最大的國立譯場之一。1931年由太虛法師主持,朱子橋、楊虎城兩將軍合力資助,在寺內設慈恩宗學院。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多次進行修繕。

  寺內大雁塔創於唐永徽三年(652),為保存玄奘由印度帶回的佛經而建。初為仿西域建築形式的磚表土心5層方塔。武周長安(701~704)年間,由武則天及王公施錢,重加營建至10層,後經兵火僅剩7層。五代後唐長興(930~933)年間西京留守安重霸再行修繕。明萬曆三十二年(1604)又加修飾,留傳至今。塔本名慈恩寺塔,後據《大唐西域記》所記印度佛教傳說故事而名雁塔。至於稱大雁塔則是為與後建的薦福寺小雁塔相區別。塔高64米,塔身枋、斗拱、欄額均為青磚仿木結構。塔內有樓梯,可盤旋而上。每層四面均有拱門,可憑欄遠眺。塔底層四面皆有石門,門楣上有精美的線刻佛像,西門楣的說法圖,刻有當時的殿堂建築,是研究唐代建築、繪畫、雕刻藝術的重要資料。塔南門兩側,鑲嵌有唐太宗李世民撰《大唐三藏聖教序》和唐高宗李治撰《大唐三藏聖教序記》,均為唐代大書法家褚遂良書寫。(暢耀)
(慈恩寺(陝西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