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術語)Anuṣṭubh,數經論之文字充三十二也。華嚴疏鈔二曰:「頌,總有四種。一名阿耨窣都婆頌,此不問長行與偈頌。數字滿三十二,即為一偈。」
佛弟子文庫 > 佛學大辭典 > 正文
【緣起差別四種】 p1303 俱舍論九卷十一頁云:又諸緣起,差別說四。一者、剎那,二者、連縛,三者、分位,四者、遠...【缽露羅國】 p1253 西域記三卷八頁云:從此東流、逾嶺越谷,逆上信度河飛梁棧道,履危涉險,經五百餘里,至缽露羅...俗諦和真諦。俗諦又名世諦,或世俗諦,即凡夫所見到的世間事相;真諦又名第一義諦,或勝義諦,即聖智所見的真實理性...(術語)梵語波羅蜜多Pāramitā,新譯到彼岸。謂越生死海到涅槃岸之正道也。智度論十二曰:波羅,秦言彼岸。蜜,秦...【因相】 阿賴耶識有三種面相,曰因相、果相、自相。因相,謂第八阿賴耶識能攝持一切種子,此種子為萬法生起之原因...(雜語)Gorocanā,譯曰牛黃。見千手千眼大悲心陀羅尼經。...(術語)以正智如實證得真理也。此有分滿。二乘之極果及初地以上乃至十地等覺為分,妙覺為滿。...(譬喻)生死海之此岸也。涅槃為生死海之彼岸。增一阿含經三十九曰:梵志不明曉,猶涉生死岸。...(術語)觀空相之禪定。通於內外。內道之空定,三三昧是也。外道之空定,四無色定是也。亦曰四空定。是雖空諸法,而...亦名:亡人物囑授善惡、亡僧物囑授善惡、亡五眾物囑授善惡、病比丘囑授善惡 子題:囑授善、囑授不善、不囑授善、不...罪重,謂諸惡業中之最重罪,即破僧之虛誑語,為罪中之最大者。大果,謂諸世間善業中之最大果,即感非想非非想處之思...(一) 昔有比丘聰明智慧,時病危頓,弟子問曰:成應真未?答曰:未得;不還未也。問曰:和上道高名遠,何以不至乎?...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大唐、罽賓三藏佛陀多羅譯 如是我聞: 一時,婆伽婆入於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一切如來光...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卷第一 後漢月支國三藏支婁迦讖譯 佛在王舍國靈鷲山中,與大弟子眾千二百五十人、菩薩七十二那...
念佛的人,他平常心中有一個歸依境,他能夠信、願、持名,心中有佛,有佛本願的攝受,所以在臨終的時候,佛陀以淨光...
我們如果讀《阿含經》,或者你去讀大乘的經典,比如說《楞嚴經》《法華經》《華嚴經》,你會發覺這兩部經的味道非常...怨恨和嫉妒都和瞋恨心有關,但兩者不太一樣。嫉妒是覺得一樣東西本該屬於我,別人不該擁有,也就是見不得別人得到好...生長在非洲荒漠地帶的依米花,默默無聞,少有人注意過它。許多旅人以為它只是一株草而已。但是,它會在一生中的某個清...
問: 眾生無始以來,造無量業。今生一形不逢善知識,又復作一切罪業,無惡不造。云何臨終十念成就,即得往生?出過...
有一天,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為比丘們開示愚人與智者的差別。佛說:愚癡人常犯三種過失,大眾應當要遠離,是...
【世尊。我觀未來及現在眾生。於所住處。於南方清潔之地。以土石竹木作其龕室。是中能塑畫。乃至金銀銅鐵。作地藏形...佛的意思是覺,就是智慧的意思。佛法的教育是從智慧的立場及態度,來推動慈悲的教化功能。 慈悲是什麼?慈是予樂─...
阿耨窣都婆頌
【佛學大辭典】
上篇:阿耨觀音 | 下篇: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
(904-975)宋時高僧,為淨土宗第六代祖。本是禪門法眼宗第三代師,但於淨土念佛,亦極精進,日課佛號數萬,作四料...
緣起差別四種
缽露羅國
二諦
到彼岸
因相
胡嚧遮那
證入
生死岸
空定
亡物囑授善惡
罪重大果
【大藏經】雜譬喻經
【大藏經】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大藏經】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

【推薦】他的生命中多了佛的力量在裡面

大小乘在思考上有何不同
結恩不結怨
一生定要美麗一次

無始以來造無量業,云何臨終十念即得往生

愚人與智者的差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