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心法,略有八種:一、眼識,二、耳識,三、鼻識,四、舌識,五、身識,六、意識,七、末那識,八、阿賴耶識。
  一、眼識 依於眼根,了別色塵,名為眼識。
  二、耳識 依於耳根,了別聲塵,名為耳識。
  三、鼻識 依於鼻根,了別香臭,名為鼻識。
  四、舌識 依於舌根,了別滋味,名為舌識。
  五、身識 依於身根,了別痛癢寒熱等觸,名為身識。
  六、意識 依於意根,遍了五塵,亦能分別落謝影子,亦能通緣過去未來,名為意識。前五識所依五根,皆是淨色,此第六識所依意根,則是心法。
  七、末那識 第七識名也。末那識譯作意,意思量之義。此識即第六識所依意根從無始來,常內緣第八識之見分,虛妄執為實我實法,故名為末那識,此翻為意,由其恆審思量為性相故。
  八、阿賴耶 第八識名也。或名阿梨耶,譯作藏識。有三義:一能藏,謂能含藏雜染種故。二所藏,謂諸雜染法所依處故。三執藏,謂有情執為自內我故。然此識乃凡聖之本,根器之由,擅持種之名,作總報之主,建有情之體,立涅槃之因。世出世法,莫不由於斯也。又翻無沒識,取不失之義。前之六識,時起時滅,喻如水波。第七末那,無始相續,妄執我法,喻如水流。阿賴耶識,則喻如水,以具能藏所藏執藏三義,故翻為藏。若無此識,則根身是誰執受?器界是誰變現?一切善惡無漏種是誰攝受?且如吾人疲倦熟睡,夢想俱無之時。前六轉識,俱不現起。若無此識,豈不同於死人?既無夢無想仍非死人,驗知必有此第八識。與第七識微細我執,仍自俱轉。然此第八識,決非實我實法。若是實我實法,則應常無變易。而此識者,乃從先世引業所招,名異熟果。既從業招,便非常住。又善業則感天人樂報,惡業則感三塗苦報,往來六道,猶如車輪,變形易貌,曾無一定,豈是實我實法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