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三藏法數 > 正文
【最初生起證】 p1155 此阿賴耶識第二證也。瑜伽五十一卷二頁云:何故若無阿賴耶識;最初生起、不應道理。謂有難言...(雜語)對於本寺而謂所屬之寺院曰末寺。...【四護】 p0399 瑜伽十四卷十頁云:又有四護,能令已入佛聖教者,愛樂聖教,一者命護,二者力護,三者心煩惱護,四...梵語 aruna。又作阿留那、阿樓那。意譯日、將曉、明相。(一)為「紅」之形容詞。因日出時東天發紅,故稱紅,如紅蓮花...禪林用語。謂去除身上之粘縛;於禪林中,轉指解去煩惱執著,以達自在無礙之境。碧岩錄三教老人序(大四八·一三九下...行事鈔·頭陀行儀篇:「十住雲,乞食十利:一、所用活命,自屬不屬他。二、施我食者,令住三寶,然後當食。三、施我...(物名)又曰嚫財。齋後之施物,謂之達嚫。因而布施之金銀衣服等,總曰嚫金嚫財等。...(術語)八背舍也。淨心誡觀曰:背舍離欲,順菩提分。...為佛三十二相之一,即指佛陀胸上之卍字。觀佛三昧經卷三(大一五·六六一中):「是時世尊披僧祇支,示胸德字,令比...(術語)對於本化之稱。法華經有本跡二門之教化,後之十四品雲本化,前之十四品雲跡化。見本跡二門條。...亦名:瞋打比丘戒犯相 行事鈔·隨戒釋相篇:「律中,打犯重者亦墮,若以手石杖等墮,若餘戶鑰拂柄挃者吉羅。十誦,...佛說佛頂尊勝陀羅尼經 大唐三藏沙門義淨奉 制譯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室羅筏城逝多林給孤獨園。與大苾芻眾千二...般舟三昧經卷上(一名十方現在佛悉在前立定經) 後漢月氏三藏支婁迦讖譯 問事品第一 佛在羅閱祇摩訶桓迦憐,摩訶比丘僧...藥師琉璃光七佛本願功德經卷上 大唐三藏沙門義淨於佛光內寺譯 如是我聞: 一時,薄伽梵游化諸國,至廣嚴城,在樂音樹...曾經看過一則禪學典故,說的是雲照禪師每天都教導弟子要快樂,快樂地參禪悟道,快樂地面對痛苦和挫折。可是有一天,...
道人重輕 古所稱道人,以世所重者彼輕之,世所輕者彼重之故也。世所重者何?富貴也;世所輕者何?身心也。今與世同...對於剛開始學佛的青年來說,怎麼在家學佛,有個什麼樣的進階過程和要求?是常常苦惱的問題。為此,本期《學佛問答》...一個學佛的人若欲在修行的道路上遠離種種障礙,在現實的生活中有大成就,一定不能忽視懺悔這一殊勝法門。本文正是想...有一次,有人問隆波田禪師,怎麼解釋苦。隆波田禪師拿了一個東西放到手中,緊握拳頭,接著,翻手,手心向下,然後松...
果普老和尚,俗姓鄭,浙江常山人。幼時,父母雙亡,寄食於叔父家,賴苦力過活,度日艱難。成年,蒙一親眷引入佛門,...
各位吉祥,阿彌陀佛! 今天我們(介紹的)的祖師爺要穿越到北宋時期。當時有一對夫妻,一般的老百姓在佛前虔誠的祈...
我講一個淨土宗的公案,諸位體會一下,在念佛法要中講到清朝一個吳毛居士: 這個吳毛居士是當時吳氏家族的僕人,那...
五位無心
【三藏法數】
[出成唯識論] 無心謂無分別識心也。非全無心。但分別識心不行。故言五位無心也。一睡眠謂眾生睡眠之時。六識昏昧。不能見聞覺知。是名睡眠無心。(六識者。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也。)二悶絕謂諸眾生。驚倒悶絕。六識昏昧。見聞覺知。一時頓息。是名悶絕無心。三無想定無想定者。即色界無想天所修之定也。謂修無想定時。身心俱滅。念慮灰凝。諸想不起。是名無想定無心。四無想報謂因中厭生滅心。習無想定。故感報生無想天。經五百劫心想不行。是名無想報無心。(
上篇:五種樂 | 下篇:洗浴五利 |
1、求法之心很深重。 2、志求高深佛果的心。 3、深信佛的本願,毫不懷疑。...
最初生起證
末寺
四護
阿盧那
去粘解縛
乞食十利
嚫金
背舍
胸字
跡化
打大比丘戒犯相
【大藏經】佛說佛頂尊勝陀羅尼經
【大藏經】般舟三昧經
【大藏經】藥師琉璃光七佛本願功德經
應該喊苦還是喊快樂呢

古代與現代修行人的不同
在家學佛的七個條件
學佛與懺悔
苦從何來

果普老和尚往生錄

北宋高僧四明知禮法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