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逆襲病苦的徹悟大師

蓮宗十二祖徹悟大師,降誕清季,童真入道,廣參叢林宗匠,融通宗門教下,先挑臨濟法脈,後因病苦舍禪歸淨,臨終預知時至,自在往生。學人彙集大師修行生涯中逆襲病苦、成就道業的經歷供養眾蓮友,以期大眾共同傚法祖師的悲心與智慧,現生身心康泰,淨業大成,歿後同覲彌陀,共預海會。

一、少壯初病知身苦,出家修道效佛祖

關於大師出家的因緣,《徹悟禪師行略》云:「師幼而穎異,長喜讀書,經史群籍,靡弗采覽。二十二歲(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年),因大病,悟幻質無常,發出世志。病已,至房山縣,投三聖庵榮池老宿剃髮。越明年,詣岫雲寺恆實律師圓具。」大師因為少年遭遇大病而體悟到色身的苦空無常與生死輪迴的可怖,從而傚法釋迦本師出家修道,最終因為修行淨土法門而解脫生死。由此可見,遭遇病苦固然不幸,然若以慧眼觀之,病苦亦是殊勝的逆增上緣。

1、病苦是培養出離心之資糧

釋迦本師出家學道,也與他看到了世人遭受的包括病苦在內的各種痛苦有關。《修行本起經》和《佛本行集經·道見病人品》上記載,釋迦本師因為出城四門遊觀,見到天人化現的老人、病人、死人和僧人而引發出家修道的宿願。釋迦一代時教,對病苦的闡發甚為詳盡。

病苦是人生八苦之一,同時屬於三苦中的苦苦,又為四聖諦中苦諦所攝,亦是五濁惡世中命濁的一個重要表現。對於疾病的種類和起因,佛陀在《佛說佛醫經》中說:「人身中本有四病:一者地;二者水;三者火;四者風。風增,氣起;火增,熱起;水增,寒起;土增,力盛。本從是四病,起四百四病。」「人得病有十因緣:一者,久坐不飯;二者,食無貸;三者,憂愁;四者,疲極;五者,淫泆;六者,瞋恚;七者,忍大便;八者,忍小便;九者,制上風(忍呼吸也);十者,制下風(忍下氣也)。從是十因緣生病。」

面對疾病及其後無盡的生死輪迴,佛言祖語在在處處勸導眾生要發警覺心與出離心,如蓮池大師說:「一失人身,萬劫不復。此語誰不知之?知之而漫不加意,與不知同。」(《竹窗二筆》)

「世人以病為苦。而先德云:病者,眾生之良藥。夫藥與病反,奈何以病為藥?蓋有形之身,不能無病,此理勢所必然。而無病之時,嬉怡放逸,誰覺之者?唯病苦逼身,始知四大非實,人命無常,則悔悟之一機,而修進之一助也。予出家至今,大病垂死者三,而每病發悔悟,增修進,由是信‘良藥’之語其真至言哉!」(《竹窗隨筆》)

印光大師亦提醒我們:「使世間絕無生老病死、刀兵水火等苦,則人各醉生夢死於逸樂中,誰肯發出世心,以求了生死乎!」(《復袁福球居士書》)是知眾生四大假合的業報之身,遭諸病苦是極平常的事,關鍵是要透過病苦看清世間的虛幻與無常,及早地為了生脫死積累資糧。

2、出家為了生脫死,成就佛道

出家是為住持佛法,令一切眾生徹底解脫生死,成就無上佛果。《佛所行讚·出城品》記載:「往詣父王所,稽首問和安,並啟生死畏,哀請求出家,一切諸世間,合會要別離,是故願出家,欲求真解脫。」釋迦本師放棄世間的財富王位與種種享樂,行作沙門,是最好的出家人榜樣。阿彌陀佛在因地作國王時亦為一切眾生成佛而毅然出家修道。《佛說無量壽經》記載:「時有國王,聞佛說法,心懷悅豫,尋發無上正真道意,棄國捐王,行作沙門,號曰法藏,高才勇哲,與世超異。」

徹悟大師因病苦而出家,不僅解決了自己的生死大事,還化度了無量無邊的罪苦眾生。大師提出的「真為生死,發菩提心,以深信願,持佛名號」十六字,為念佛法門一大綱宗。大師用一生的僧格和德業對這一大綱宗作了最好的詮釋,所以大師不僅出了兩扇門之家,也出了煩惱之家、三界之家。大師發菩提心、行菩薩道的行持是四眾弟子特別是淨業行人傚法的榜樣。

二、中年再病念佛愈,舍禪歸淨不猶豫

1、念佛真堪消宿業,竭誠修淨轉凡心

徹悟大師三十六歲(丁酉歲,公元1777年)時,業力顯現,大病再一次臨身。大師此時雖然已經大徹大悟,宗教皆通,但尚未了生脫死,因為憶念起五停心觀中的「多障眾生念佛觀」的教誨,最終還是靠念阿彌陀佛而獲痊癒。阿伽陀藥是梵語Agada的音譯,意為萬應靈藥。阿彌陀佛即為大醫王,六字洪名即為阿伽陀藥,萬病總持。歷代念佛感應及往生事蹟即為明證,而蓮宗諸祖師於此亦多有開闡。

徹悟大師《念佛伽陀·教義百偈》云:「一句彌陀,斷諸煩惱,全佛全心,一了百了。一句彌陀,滅除定業,赫日輕霜,洪爐片雪。一句彌陀,能空苦報,世界根身,即粗而妙。一句彌陀,圓轉三障,即惑業苦,成秘密藏。」大師以自己的親身經歷,感受到了淨土法門的殊勝微妙與阿彌陀佛的無盡慈悲。

因此疾病的逆增上緣,大師毅然決然將參禪擱置一邊,一往情深專修淨業,求生西方。大師深鑒禪淨二門精髓,故死心念佛,萬牛莫挽,有《念佛偈》自況:「自憐身作太平僧,了死脫生卻未曾。但願名標蓮蕊裡,不須高列上傳燈。」又云:「一聲佛號一聲心,向上全提入髓深。臨濟德山如未肯,任教棒喝惱叢林。」大師不慕宗風,唯欣蓮蕊,日課十萬佛號,自行化他,從者日眾。

大師厭離娑婆、欣求極樂的宗教情懷亦感人至深。大師因病苦而轉修淨土,因而對於人生無常體悟得尤為深切。大師平日住持道場,處理事務,以尺香時間為限,其《尺香齋白詞》云:「死生事大,來日無多,道業未成,實深慚懼。尊客相看,午後炷香,非敢輕疏,幸垂鑒恕。」

此外,大師關於精勤念佛的開示在其遺集中俯拾即是,如《徹悟禪師語錄》云:「如此信已,願樂自切。以彼土之樂,回觀娑婆之苦,厭離自深,如離廁坑,如出牢獄;以娑婆之苦,遙觀彼土之樂,欣樂自切,如歸故鄉,如奔寶所。總之如渴思飲,如飢思食,如病苦之思良藥,如嬰兒之思慈母,如避怨家之持刀相迫,如墮水火而急求救援。果能如此懇切,一切境緣,莫能引轉矣。」大師修行淨業之虔誠真摯,感人肺腑。

2、住持叢林安眾僧,極樂續綻九品蓮

從徹悟大師住寺安僧的事蹟中,亦可看出大師對於引領出家僧眾徹底解決生死問題的切切婆心。大師作為叢林住持,在日常領眾修行的同時,還遵循佛陀的律制和叢林清規的優良傳統,對於僧團的養老、瞻病、送終等生命關懷給予足夠重視,以護佑大眾僧身安道隆,淨業有成,值得當今叢林繼承和發揚。

《徹悟禪師行略》記載:「五十七年,遷覺生寺,住持八年,百廢盡舉。於淨業堂外,別立三堂,曰涅槃,曰安養,曰學士;俾老病者有所依托,初學便於誦習。」關於三堂建設的功用和利益,印光大師在《文鈔》中有詳細開示:「一曰養老,以諸方名德,本寺耆舊,年老息心,專辦己事,不有專堂,何資淨業。二曰養病,十方僧侶,孤孑一身,既來依止,即是同胞,一有疾病,不能隨眾,移此將息,以期速愈。如或世壽將盡,則移之助念堂中。三曰助念,凡病重臨終之人,移歸此堂,常住即派人輪班助念。住持、班首,當為開導,令其通身放下,一心念佛。面前當供接引佛像,令其心念口念,耳聽目睹,除佛之外,一無所念。庶可正念昭彰,隨佛往生。此出家修行,叢林宏法,至極緊要之一件大事。為住持執事者,當視人之老病死,為己之老病死,必使各得其所,決不肯含糊了事。」(《天台山國清寺創建養老養病助念三堂碑記》)三堂規劃之嚴謹,安排之周密,功能之完備,都體現了徹悟大師對出家僧眾遵佛教誨,徹底解決生死大事,一生成辦道業的強烈願望,實可謂用心良苦。

三、祖師臨終示微疾,念佛自在生安養

《徹悟禪師行略》載,大師臨示寂半月前,覺身微病,命大眾助稱佛號,見虛空中幢幡無數,自西而來。乃告眾曰:「淨土相現,吾將西歸矣。」眾以住世相勸。師曰:「百年如寄,終有所歸,吾得臻聖境,汝等當為師幸,何苦留耶。」十二月十六日,命監院師貫一,設涅槃齋。十七日申刻,告眾曰:「吾昨已見文殊、觀音、勢至三大士,今復蒙佛親垂接引,吾今去矣。」眾稱佛號愈厲。師面西端坐合掌曰:「稱一聲洪名,見一分相好。」遂手結彌陀印,安詳而逝。眾聞異香浮空,供奉七日,面貌如生,慈和豐滿,發白變黑,光潤異常。二七入龕,三七荼毗,獲舍利百餘粒。

可見,徹悟大師在舍報前也曾示現微疾。可能有同修會對此情況產生疑惑:大師一生精進修行,晚年舍報時身體怎麼還有疾病?徹悟大師為什麼沒有像蓮池大師《西方發願文》描述的那樣「至於臨欲命終,預知時至;身無一切病苦厄難,心無一切貪戀迷惑;諸根悅豫,正念分明;舍報安詳,如入禪定」呢?

須知,佛教的究竟目的在於使眾生獲得心性的圓滿智慧與生命的終極解脫,而非追求色身的長壽和永存。連佛陀也曾多次示現病苦,如佛陀在琉璃王攻打釋迦族時頭疼三天、被提婆達多山上落石傷腳出血、因宿業而罹患背痛、涅槃之前因腹瀉而體力衰減等。舍利弗尊者也曾患風病,佛陀曾經讓他接受日光浴,併用油脂治療。阿羅漢的最後身是四大假合的無記果報體,若不入定以神通道力加持亦會自然衰敗、散壞。《大涅槃經》等經典告訴我們,佛陀示現病苦,是要讓眾生認識到因果不虛,色身無常。我等生死凡夫的身體是有漏業報之身,臭穢不堪,有什麼可貪戀執著的呢?

另外,眾生身受病苦,亦有重罪輕報的情況。如印度的戒賢法師,亦曾身患重疾,只因過去生中曾作國王,惱害眾生,當久墮惡道。由於今生弘揚佛法,功德很大,因而以此人間小苦,消滅長劫地獄之苦。對此,印光大師說:「使不明宿世之因,人將謂戒賢非得道高僧。或將謂如此大修行人,尚得如此慘病,佛法有何靈感利益乎。汝等心中所知者小,故稍見異相,便生驚疑。無善根人,遂退道心。倘造惡之人現得福報,亦復如是起邪見心。不知皆是前因後果,及轉後報重報,為現報輕報,及轉現報輕報,為後報重報等,種種複雜不齊之故也。」(《復周頌堯居士書》)

故念佛人對待病苦,當通身放下,將全部身心交與阿彌陀佛,唯有如此方能真正得度。如印光大師言:「人生世間,凡有境緣,多由宿業,既有病苦,念佛修善,懺悔宿業,業消則病癒。……念佛人有病,當一心待死,若世壽未盡,則能速愈。以全身放下念佛,最能消業,業消則病癒矣。若不放下,欲求好,倘不能好,則決定無由往生,以不願生故。」(《復周孟由昆弟書》)

因此,無論念佛人遭受何種病苦,無論何時命終,都是自身業因所感。尤須切記的是,無論面對何種環境,我們都要以真信切願持佛名號,自能諸罪消滅,萬福咸集,臨命終時,必定會蒙佛接引,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結語

徹悟大師以身示現,為我們上演了一次生命中的完美逆襲。大師往生已經二百多年,五濁惡世的劇苦日漸深重,正報的五蘊身心和依報的山河大地更加陋劣。我們於此劇苦極刑之中,有善根福德因緣聞信淨土法門,並獲得諸多淨土善知識的引導,實為不幸中之萬幸。因此應珍惜石火電光的暇滿人身,信願稱名,求生極樂世界,獲得永無病苦的清淨法身。如若泛泛悠悠,時日空過,一旦病苦逼身,無常大鬼來臨,只怕手忙腳亂,久劫沉淪,慎之慎之!

《淨土》2018年第6期    文/思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