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母般若波羅蜜多圓集要義釋論卷第一

三寶尊菩薩造

大域龍菩薩造本論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光祿卿傳法大師賜紫沙門臣施護等奉 詔譯

 歸命般若波羅蜜  出生一切諸佛母
 而彼般若勝所依  畢竟無著滌諸垢
 為諸佛趣自性離  令眾生喜勝相應
 能取所取二俱亡  此中常性不可立
 由彼二取解脫故  斷見常見悉遣除
 從一切智所出生  稽首智能到彼岸

我今於彼大域龍菩薩所造。佛母般若波羅蜜多圓集要義中。略釋行相為令諸小智者思念是義。可略知故。如彼頌言。

 勝慧等成就  無二智如來
 彼中義相應  彼聲教道二

此言勝慧等者。即慧彼岸到勝慧謂聞思等慧。岸者。邊岸。到者。往而得到。謂由清淨妙慧能到彼岸。此中應問。何人能到。答謂諸菩薩。彼何所成就邪。即般若波羅蜜多成就。成就者。成辦義。如是果性增上意樂所成辦故。如八千頌般若教等。開示演說。是謂般若波羅蜜多成就。非於般若波羅蜜多聲中有所成故。若爾當以何義說彼成就。所以頌言。無二智無二者。無有二相名為無二。是智無二名無二智。如是所說。此中意者。般若波羅蜜多離能取所取。即無二智。菩薩成就如是智故。若或於彼色等境中著所取相。彼能取心。於無二智即有對礙。問若諸菩薩如是成就般若波羅蜜多。何故今此不言如來。謂以如來於一切處勤修諸行得成佛故。論自答言如來。如來者。謂彼如來。彼者。即是般若波羅蜜多。如來者如實而說故名如來。以彼如是普離一切分別網故。般若波羅蜜多即是如來。此中無二亦無分別。無二者。如來不離般若波羅蜜多。亦不即般若波羅蜜多。何名無分別。謂如燈光此如是義。是故應當如實了知。如諸智者。所說頌言。

 非智離於空  有少法可得
 此意言離者  性離非遠離
 彼二空異識  無少法可著
 二無實可轉  二我性不立

由此證知。於如實相中。世尊如是說。是故能知所知若有性者。諸分別等有所依止。此應問雲。若般若波羅蜜多成就無二智者。何故頌說教道二邪。頌自答言。彼中義相應彼聲教道。二彼中者。於彼聲中含教道。二義相應者。次第今說。謂彼所有教道二種。與般若波羅蜜多義和合相應。彼聲教道二者。彼聲之言如前已釋。教道二者。即是般若波羅蜜多方便。於彼聲中所含藏故。猶如種子。在含藏位其義亦然。如是當知。般若波羅蜜多聲說二種義。一者勝上。二者種類。彼勝上者。謂無二智相。其種類者。有二種類。即教道自性。由是二種和合施設。當知乃有宣說表示。復由依止如是等故。此般若波羅蜜多中所有語義。開演三十二品無增無減。此中所說為遣。十種分別散亂。又復顯示十六種空。復次頌曰。

 依止及作用  事業同起修
 分別相及罪  稱讚如次說

如彼頌中。有其六種。所謂依止作用事業相罪稱讚等。此中云何次第今說。

所言依止者。謂佛世尊最初說智。由彼如是所依止故。所有甚深法門而能相續演說。非須菩提等彼能說者。能為如是和合依止。問佛所說智其相云何。答如佛於八千頌般若經初作如是言。須菩提隨汝樂說。諸菩薩摩訶薩般若波羅蜜多。應當發起如菩薩摩訶薩般若波羅蜜多。出生等為由如是佛威神力所建立故。彼須菩提。乃能如是宣說般若波羅蜜多而無障礙。此中如是所說諸義。說彼經中第一品故。

所言作用者。即增上作用。謂佛說智為增上故。為說此法起說作用。即菩薩等眾作用次第。由如是故。乃能發起宣說此法。

所言事業者。謂即所作事業。如是發起由此般若波羅蜜多教。如是安住。是故勤勇起修。除遣十種分別散亂法。及次第分別十六種空。如是應知。所言相者。標表為義。又相即形相。此中云何。謂若菩薩於此般若波羅蜜多法門。若書時若讀時。或有人等起疑心者。當知皆是魔事等相。若不退轉。是菩薩相。

所言罪者。謂於此法作障難事。及謗正法等。或於般若波羅蜜多而生毒想。此等皆是感招罪報。

所言稱讚者。謂稱讚果如經云。若有人以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持用佈施。若人於此般若波羅蜜多受持等者。其福勝彼。此中復說何義而為依止。故有頌言。

 具信以為體  師資互證說
 說時說處等  得自量成就

此中云何。所言具信等者。信謂信心清淨。謂諸菩薩由彼信故。於甚深教能生勝解。彼信有故。名為具信。彼信具故。而能為體。體謂身體。譬如有身為因。乃能相續修作諸行信義亦然。所言師資互證說者。謂世尊大師宣說此法。菩薩等資亦各宣說。如是說已。如應表示。所言說時說處等者。時者。所謂和合所作表示說時。各別決定印持所得處義。應知問彼說法者。當得何義。頌自答言。得自量成就。其義云何。自者。己義。量謂自量自所得量無相違故成就者。成辦義。謂說法者。諸所說事悉成辦故。如彼頌言。

 說法者應知  世間時處二
 說者有同證  然後得如量

此中云何。所言說法者。謂說法人世間時處。二者。謂於世間相中先當了知。說時說處。然後依智如理而說。問此何等說。頌自答言。說者。有同證。謂有同證和合說故。問云何得如量。答所謂得此真實言量。非今所說時處等義。此中復以何義印可三十二品。故有頌言。

 一切如是集  我聞等所說
 和合如是義  最上三十二

此言一切如是等者。一切者。普盡義。何等普盡。謂如是聚集我聞等聚集。如是者。謂如是所作如是此法。所言我聞等者。我者。自相所成聞。謂聽聞即聽聞此法。此中總意。若如是若我若聞等總聚而成。故云如是我聞等。問所云等者。等取何義。答等者。等攝時處。所言說者。說謂說示。是故此中說彼如是我聞等。所言和合如是義者。謂彼說者。若作若非作。彼等和合從初次第宣說。如是最上義故。最上者。最極勝上。彼言說體者。謂言詮故。問此何所說。頌自答言。最上三十二。三十二者。數量決定。謂說如是數中義故。是故當知此中所說亦無減少。問十萬頌般若波羅蜜多經中說多種空。此八千頌般若波羅蜜多經中。說十六空。與彼所說如何齊等。為有此疑。故頌止言。

 分別十六相  空如其次第
 八千頌中說  了異方便說

此言分別等者。重重分類所區別故。名為分別。又分別者。即種類義。彼種類者。種種性義。此中何所分別。謂分別空分別何等空。即十六空。十六者。數之分限。此說十六空與彼十萬頌般若經中所說義。自齊等。頌云。八千頌中說者。是即八千頌。般若經中所說。彼如何說。是故頌言。如其次第如次者。不過越義。何法不過越。謂說空之聲。故下頌言。了異方便說。其義云何。異者。謂別異法。於彼別異法中取其方便。是故說者。異方便說。了者了知應當如是分別了知。所謂了知此異方便。分別說空。復次頌言。

 今此八千頌  如說義無減
 隨所樂頌略  如是義如說

此言今此八千頌者。指法應知言無減者。謂無缺減。何等無減。謂如說義。即如其所說義自圓滿。或有問雲。此中所說何故頌略。頌自答言。隨所樂頌略今此但說八千頌者。為彼聽者最勝意樂所宜聞故。是故頌略。略謂少略。所言如是義如說者。謂即如是所說之義。彼復云何。頌言如說如說者。謂如其言說。如是所說如理成就。非般若波羅蜜多法中義有差別。但為軟中上品所有根性隨欲攝受。是故世尊由此因故。少略說此般若波羅蜜多。如其次第以異方便說十六空。如是所說顯明開示。復次頌言。

 菩薩我不見  此說實寂默
 能受內諸事  彼說即為空

此言菩提薩埵等者。菩提及薩埵。此即是菩提薩埵。菩提者。謂無二智。薩埵即求菩提者。而此薩埵名菩提薩埵。即彼菩提薩埵我不可見亦不可得。我者己義。所言此說實寂默者此者如是義。說謂言說。實者真實即勝義諦。寂默者。即是世尊。謂佛世尊身語意業皆相應寂默故。如是等說由佛威神所加持故。令須菩提能於此中說是語義。所言彼說即為空等者。彼者。即彼世尊。說謂說示。謂佛世尊。說此為空。說何法為空。所以頌言能受內諸事等內諸事者。所謂眼等內六根處名內諸事。以彼愚夫執實。能受世尊說。彼內事皆空。又新發意菩薩於中分別有實自性。如是等言說內空竟。復次頌言。

 色及色自性  此說亦復空
 此等外諸處  所受分皆止

此言色及色自性等者。謂色聲等外六境處。又色者。即是色處。所言色自性者。色謂自色。如所有相彼相不生。以不生故即自性空。然彼自性亦不可壞。譬如人角其義應知。所言此說者。謂此如是說如是等言。復次此中世尊皆止止者。不作義。問止何法邪。頌自答言。此等外諸處此復云何。外諸處者。謂色等境。外諸分位皆悉無實。而彼異生執有如是實所受性。是故此中止此語義。如是等言說外空竟。復說後空。如彼頌言。

 色等相彼身  安住及相離
 向義若彼見  彼內即無實

此言色等相彼身者。此中云何。是彼身。所謂內外二色處。是即彼身。所言安住者。即是器世間各別依止安住故。名安住。所言相者。謂三十二大士表相。所言離者。彼如上說皆悉離故。離即空義。所言向義者。向謂已往。已往之義名為向義。何等法是向義。如上頌言色等相。此復云何。謂若如是內外色處皆悉無相。即彼如是了知空義。如是聲義。是故應知。今此頌中先說三種空。所謂內外空大空相空。次說空空。如頌所言。若彼見彼內即無實。若者即若所有義。謂所有空智。彼者即彼身等。見者知義。知即了知。此中意者謂知空智。了境空已。即此空智於內無實而無所有。何況餘法有依止性。此句如是說空空竟。此中復說自性空。如彼頌言。

 彼諸內空性  自性亦復空
 所有識相種  即起我悲智

此言彼諸內空性等者。謂即所有內諸處空性相續此說。所言自性亦復空者。自性者。種性義。由彼如是顯明識相等。所言所有識相種者。所有謂若所有義。此中若識相若識性。彼等種性即我悲智生。悲者欲令他苦得離散故。智者即擇法相。若悲等若智等。是謂悲智。我者自相義。即自所有悲智二種。此意總說內識處等自性空故。復次後說二種空義。如彼頌言。

 不生亦不滅  有情此等明
 有情生死欲  彼說即為空

此言不生亦不滅等四句頌文。此中合釋二種空義。所言不生者。彼八千頌般若經中說不生。言此止其生此中意者。謂本來不生性。生若無性滅亦無性。彼前性不生後性亦不滅。問此等云何。故頌答言。有情有情者。即五蘊身命。有謂有彼物性。情謂自所作性和合而言。故曰有情。明謂顯明。此中意說。若有情若生死。彼二皆空。是義顯明。而諸有情無有邊際。死此生彼六趣循環。無有窮盡輪轉生死。此生死者。即是輪迴。如是行相。有情即生死釋義應知。問此何人說邪。頌答言彼。彼者。即彼如來真實說故。彼何所說。所謂說空即有情生死。二種空故。然彼無性此中亦離如執。彼無性此亦不然。若爾何故頌言欲邪。欲者。樂欲義。謂即有情生死二欲。若如是所欲畢竟。彼如是真實。如是等言說二種空義。謂畢竟空無際空。問何名無際。無際者。謂無有初際及無初分。此無際說空故名無際空。如佛所言生死先際不可表示。故復說後空。如彼頌言。

 佛法不可見  菩薩法亦然
 此等如所說  空彼十力等

此言佛法不可見等者。佛法者。即諸佛法。所謂十八不共十力等法。如是之法。以清淨妙慧觀不可見。亦不可得。彼如是故所有分別。而為對礙。所言菩薩法亦然者。即諸菩薩法。所謂佈施等諸波羅蜜多種種行相。入真實智如理而觀。亦無所見。所言此等如所說。空彼十力等者。此等者。謂此如是等教。如所說者。即如其所說。問此說何等法。頌自答言。彼十力等指上所明十力等法。所言等者。等攝十八不共法。又問。此法何所說邪。答所謂說空。空者自相離故。此中如是等說一切法空竟。復說後空。如彼頌言。

 別別所有法  此說遍計性
 彼勝義非有  諸法如是說

此言別別所有法此說遍計性等者。此破遍計性。別別者。即各各義。謂此所有遍計性故。遍計者。取著義。取著何法。即色等法。此者如是義。說謂言說。此中總意。謂各別諸法勝義諦中。彼非有故。是故頌言。彼勝義非有諸法。如是說勝義非有者。即勝義諦中無自性故。問何法無自性。答謂色等諸法。如是說者。即此如是說。問何人如是說。答佛作如是說。觀彼所有勝義相空。彼相即是遍計性。空非唯能取相。於勝義諦中說彼空故。如是等說勝義空竟。

此如是說義自明顯然。造釋者。別說頌曰。

 彼彼遍計性  處處皆執著
 此如是遍計  自性無所有

佛母般若波羅蜜多圓集要義釋論卷第一佛母般若波羅蜜多圓集要義釋論卷第二

三寶尊菩薩造

大域龍菩薩造本論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光祿卿傳法大師賜紫沙門臣施護等奉 詔譯

復說後空如彼頌言。

 彼我等見斷  大士畢竟作
 而彼人無我  佛一切處說

此言我等見者。即說我等見斷。我者。謂遍計所執。所有蘊等。等者。等攝人及眾生壽者。此中行相等。謂所等是我所有等釋義應知。見者謂取著之見。此中總意。於我等境。界中彼我等見斷。斷者壞義。作者謂畢竟作故。問何人作邪。答言。菩薩。又問。若菩薩者。何故言大士。答大士者。即大有情。此大有情普遍輪迴相續而作此。即是菩薩若此中如是復何所說。所以頌言。而彼人無我佛一切處說。謂佛於一切處如是決定說人無我。如是等說無性空竟復說後空。如彼頌言。

 一切法不生  此所說亦然
 宣說法無我  一切處實說

此言一切法不生等者。一切者。普盡義。法即是色等法。一切即法釋義。應知彼一切法悉不生故。此言不生者。即止其生此中意者。即本來不生性。非如彼相聚集。所得有其實性。頌言此所說亦然者。此謂如是說者。表示義亦然者。亦復說故。頌言宣說法無我者。法謂色等諸法。無我即無自性。問若爾將何表示。頌自答言。一切處實說。一切處者。即遍一切種。實謂真實。即法無我真如說。謂了知了知者。遮防為義。此說真如遮餘法故。又問。何人實說邪。答謂佛世尊。如是等說不同外道所說空故。如是等說無性自性空竟。復次後說二種空義。如彼頌言。

 有罪及無罪  不增亦不減
 諸有為無為  所有諸善止

此言有罪及無罪等者。罪謂過失過隨罪轉故名有罪。離罪及過。即名無罪。若罪無罪所有諸法不增亦不減。此言不增者。雖有所得而無增長。亦不減者。謂得無盡法出生無減。是故菩薩如實知彼無盡法故。所言有為者。謂諸有所作故。名有為。行相云何。謂即因緣所生諸行。無為者。簡非有為行相。云何謂擇滅等。頌言所有諸善者。問而彼有為無為所有諸善。復云何說。答此中當知。有為諸善無為諸善。若如次修若不如次修悉得無增減。此中意者。但於勝義諦中無實取法。所言止者。止謂止遣。止彼所有無相之言。如是等說有為空無為空竟。復說後空。如彼頌言。

 諸善空性中  彼出亦無盡
 此遍計分別  彼普攝為空

此言諸善空性等者。諸善者。即諸善法。謂空性中有諸善法而非無性。何以故。頌言。彼出亦無盡。彼謂於彼聲中含諸善法故。出謂出生。亦者。相續說義。此中總意由諸善法如理出生性無盡故。彼即無減。諸菩薩事亦不間斷。頌言此遍計分別者。謂智者應當如實了知。如是所說遣遍計性。頌言彼普攝為空者。普謂普盡。攝謂總攝。謂此八千頌般若經中分別廣說諸空種類。此中如是相續所說。普遍圓集而總攝故。故名普攝。如是此中總攝空故。問如是空行相此云何和合。答此所說空但遣遍計所熱法相。此如是言即畢竟義。於是言中理自和合總集。如是所說空已。後復無空語義可說。復次當知。此中如是所說諸空。但為止遣有情取著。分別非說實性。何以故。而彼實性中說二種空故。所謂人空一切法空。如是等說無散空竟。問何名無散。答散謂離散。此散不散故名無散。無散體者。謂諸菩薩所有善法乃至無餘依涅槃界中。彼亦不散彼亦無盡故。名無散。如是總說十六空竟。

如辯中邊論慈氏菩薩說如是義。顯明開示故。彼頌言。

 內外受彼身  安住物皆空
 彼等智如見  所有義彼空
 獲得二種善  常利益有情
 處生死作利  彼善法無盡
 種性等清淨  獲得諸相好
 清淨諸佛法  菩薩亦成就
 人及一切法  此中無性空
 無性中有性  彼性亦復空

復次此中今說除遣十種分別散亂法。當知此即起修行相。問何等是彼十種分別散亂。復云何止。所以頌言。

 十種心散亂  心散亂異處
 愚不得相應  無二智不成

此言十種心散亂等者。謂新發意菩薩等有十種分別散亂。所謂無相分別散亂。有相分別散亂。俱相分別散亂。譭謗分別散亂。一性分別散亂。種種性分別散亂。自性分別散亂。差別分別散亂。如名於義分別散亂。如義於名分別散亂。此如是等十種。分別令心散亂。此心心所散亂。異處散亂者。謂散異動亂故名散亂。所言異處者。謂別異處有分位等。動亂所引。是故彼心不得相應。問何人不得相應邪。頌自答言。愚不得相應。愚即愚夫。異生愚者。謂若損若益及真實法悉不知故。問不得何法相應。頌自答言。無二智。無二者。無有二相名為無二。不著二之智名無二智。成就者。所謂成辦即決定成辦。此中如是所有理義。如頌所言不成者。謂諸愚夫異生心有散亂。於彼色聲香味觸等諸境中。心生取著。是故於彼清淨妙智不得成就。即不相應。問若無二智不相應者。此中復說何義。所以頌言。

 彼止息互相  為能所對治
 於般若教中  彼圓集所說

此言彼止息等者。彼者即彼十種分別散亂。止息謂止遣。問何處止耶。頌自答言。般若教中。謂十萬頌般若波羅蜜多等教中。一切皆說如是止言。問止彼何法。頌自答言。互相為能所對治。互相者。此彼更互義。能所對治者。謂有相無相互。為能所對治行相。云何謂如所有有相為能對治。即無相為所對治。若無相為能對治。即有相為所對治。此如是等是為行相。問彼般若教中當如何說。頌自答言。彼圓集所說。謂此佛母般若波羅蜜多教中。如是圓集總聚要略。攝此十種分別散亂。說謂言說。此如是說是即如來如是最上真實了知。圓集普攝。於佛母般若波羅蜜多中。如是宣說。問所說云何。是故頌言。

 若有菩薩有  此無相分別
 散亂止息師  說彼世俗蘊

此言菩薩有此無相分別等者。菩提及薩埵是即菩提薩埵。有謂不無。此如是說謂即有此無相分別。無相分別者。謂色無相分別。彼如是散亂即癡所作性。問有此散亂。其復云何。頌答言止息。問何人能止邪。頌答言師。師者。謂如來大師。善能調伏諸煩惱冤。又能救度惡趣等怖。故名為師。頌言說彼世俗蘊者。世俗謂世間。其世俗蘊謂色受等。說彼蘊者。謂令了知。有此蘊故除遣無相分別散亂。如是所說意者。世尊悲愍新發意菩薩等。是故為說世俗諸蘊。使令了知為除斷見。止彼無相分別非說實性。此八千頌般若波羅蜜多教中。說如是義。即諸般若波羅蜜多本母義理相應。復次頌言。

 此八千頌等  從初語次第
 至了畢皆止  說無相分別

此言八千頌等者。此者如是義。如是八千頌本母所說故。等者等攝十萬頌。所言從初語次等者。即初語所成。謂從經初所起語言行相云何。如經言。須菩提隨汝樂說。諸菩薩摩訶薩般若波羅蜜多。應當發起如菩薩摩訶薩般若波羅蜜多出生等。頌言至了畢皆止者。謂從經初乃至經末。於中所說悉周竟故。頌言皆止者。止謂止遣。即於其中止彼無相分別譭謗之言。頌言說無相分別者。謂色無相分別。以彼分別色無相故。而墮於空。以斷有色故。所言說者。其義云何。說謂依法而說。此依法說。說事相故。行相云何。謂由初語言而為發起。乃至了畢其中所說多種語言。於彼言中成立別異發起行相。謂諸菩薩及帝釋天主上首等。此如是等當知皆是止其斷見。問若此等所說語言分位有所發起者。復有何等道理。依法而說。遣除無相分別譭謗之言。故頌破言。

 因言不如是  此唯說事相
 梵網等經中  知一切如理

此雲因言不如是等者。因者道理義。不如是者。此道理言非成就言。何所以邪。頌自釋言。此唯說事相。事者謂有所作事。有所修事。說謂言說。此中如是義唯說事相故。若爾即今和合道理義不成就。云何能令諸有智者於中觀察生歡喜邪。故頌通言梵網等經中知一切如理。此中云何。即梵網等所有諸經。且言等者。等攝雲輪等經。彼諸經中皆如理說。何人所說。謂佛世尊。於一切處依如實理。自如是說。如是說者。自義成就。所言知者。知謂了知。了知此說如理如量。若如是說真實語義。是決定義。此復云何。若如前言道理說者。雖能除遣無相分別。彼有相分別旋即生起。是故今當如應開示彼相違門。如其頌言。

 菩薩我不見  而此等廣大
 世尊此止遣  有相分別亂

此言菩薩我不見而此等廣大者。謂由最初起遍計性。於菩薩相而生取著。彼所取相於實性中。我不可見亦不可得。我者己義。此等廣大者。廣大即包廣義。此菩薩者。其義廣大。是故菩薩我不可見亦不可得。般若波羅蜜多亦不可見不可得。如是等所說為令止遣有相分別散亂。頌言有相分別亂者。相謂色等相。亂即動亂。分別者。謂於色等相中有所分別。於不如義中取著如義性。此如是等疑惑動亂。於勝義諦中無有實性。問何人止遣邪。頌自答言。世尊。此止遣問何所止邪。所以頌言。

 若不見彼名  境界行亦然
 彼蘊一切處  皆不見菩薩

此言若不見彼名等者。若謂若有不見即不可得。問何法不見邪。答此菩薩名而不可見。若說如是名彼說不可得。且止此說。頌言境界者。如實當知非唯菩薩名不可得。諸境界等亦不可得。境界者。謂所行境界。是諸菩薩所行般若波羅蜜多。如是道相行亦然者。行謂普遍。諸行即所修所行。而此諸行亦不可得。所言彼蘊一切處者。蘊謂色受等。一切處者。謂遍一切處及一切種。此中意者。如實當知。以清淨妙慧於是一切處求菩薩相。了不可得。以是因故。菩薩不可見。是故頌言。皆不見菩薩。此中如是所說意者。但遣愚者。於佛世尊無染智中執有實名及境界等。彼不可得。非正了知而菩薩相。於圓成實性中亦不可舍離。若取舍離相者。彼無相分別還復生起。此義略說故有問言。若今如是於實性中無菩薩者。豈非前言有相違邪。頌自通言。

 此止遣遍計  普攝此所說
 乘一切智因  慧分別諸相

此言止遣遍計等者。遍計者。謂諸有情所起顛倒之見。行相云何。謂於蘊處界中執有實性。今止彼故。不於清淨妙智中而有所止。頌言普攝此所說者。此者如是義。普攝說者。即作者。普攝而說。此普攝說是勝意樂。當知此等般若波羅蜜多義。如是普攝而說是為決定。即彼如是獲得究竟。問以何義故而作此說。頌自答言。乘一切智。因此如是義如理顯示。乘謂乘馭。一切者普盡義。智因者。以了別智而為因故。問何人乘馭邪。頌答言慧。慧者。大慧即是佛故。問何所說邪。頌自答言。分別諸相。相者所謂普集作用。故名為相。是相無對礙。問是何等相。頌言分別。即分別顯示諸行相故。非說實性。此如是等所說之義。如實觀察。乃至無有極微塵量外義。自性可得成立。是故世尊乘彼智聚。開示分別所有一切作用行相。問得何義故。乃能如是。所以頌言。

 般若波羅蜜  說三種依止
 謂遍計依他  及圓成實性

此言般若波羅蜜等者。當知般若波羅蜜多有二種法。一者勝上。二者所行。勝上者。謂離煩惱所知二障之智。所行者。謂名句文言說之相。彼勝上者。即般若波羅蜜多。自性所說。彼所行者。即說法言義。是自性作用。問其所作用。此中云何。頌自答言。說三種依止。三種依止者。此復云何。如頌所言。謂遍計依他及圓成實性。遍計者。謂諸愚夫於無二清淨智中。遍計諸相執著對礙。此說名為遍計性。依他性者。謂無二智自性安住。無明種子二有對礙。而彼無明依他起故。此即說為依他起性。圓成實性者。謂即無二之智。即是圓成實性。問云何說為三種依止。所以頌言。

 無此等說句  一切遍計止
 幻喻等見邊  此說依他性

此言無此等說句一切遍計止等者。無謂無所有。此句者。謂如是等諸所說句。等謂等其說法者。彼止言無。問此中行相其復云何。故頌答言。一切遍計止。一切者即普盡義。遍計者。謂虛妄巧異執著造作。止謂止遣。此如是等所說意者。謂若有聞一切說者。說止遣言。智者應當畢竟了知。一切皆是止遣。遍計有相執著。頌言幻喻等見邊此說依他性等者幻謂帝網。等者等攝乾闥婆城等諸幻法。幻者由他假法有所成故。今取彼幻喻此法故。乃名幻喻。見邊者。謂由彼喻曉如是法故。名見邊。此中意者。謂若有聞說幻喻等諸見邊義。智者當知。此即是說依他起性。此中當知。由彼幻等已見邊故。是故世尊有所宣說。問彼依他自性云何了知。圓成自性云何說事。所以頌言。

 有四種清淨  說圓成實性
 般若波羅蜜  佛無別異說

此言有四種清淨說圓成實性等者。說謂表示。謂以四種清淨表示所有圓成自性。四種者。即有四種類。清淨者。無染義。謂由得彼四種淨故。乃名清淨。

佛母般若波羅蜜多圓集要義釋論卷第二
佛母般若波羅蜜多圓集要義釋論卷第三

三寶尊菩薩造

大域龍菩薩造本論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光祿卿傳法大師賜紫沙門臣施護等奉 詔譯

所言四種清淨者。一自性清淨。二離垢清淨。三所緣清淨。四平等清淨。初自性清淨者。即是無差別無二之智。行相云何自性者。謂本性不虛假。即真我性。於自性中有如是相。如摩尼寶映現和合。如佛所言一切眾生即如來藏。彼一切法與善逝等而無自性。此如是說即自性清淨。二離垢清淨者離垢者。即離諸垢染。清淨之義。已如前釋。行相云何。謂所行對治諸有。觀力隨生相應無二之智。此所作已所有世尊增上意樂事等。即彼實際真如法界。此如是說。即離垢清淨。三所緣清淨者。所緣者。謂即所有普盡般若波羅蜜多義等一切所緣境界作用。又彼所得性或所成性。亦是所緣。於是所緣中而得清淨。清淨之義已如前釋。此如是說。即所緣清淨。四平等清淨者。平等者。齊等無差義。即是平等微妙清淨法界大法光明。彼平等性乃名平等。於是平等中而得清淨。清淨之義已如前釋。此如是說。即平等清淨。如是總說四種清淨。即圓成自性。是故說此般若波羅蜜多諸有行相。如是言義此如是等和合作已。離虛假法。所以頌言。般若波羅蜜。此中云何。謂即所有般若波羅蜜多諸有所說言義。自性謂佛世尊一切如是。當知皆依三種相說。非離依他等自性別有所成義。此中所說行相云何。謂若幻喻等見邊說已。即是說彼依他起性。而無別異。若依他起性說者。即是幻喻等見邊。何以故。無復有法故。如是餘處亦然應知。復次此中若說止門所有行相。即是說彼遍計之性而無別異。若遍計性說者。即是所說止門。何以故。此法無故。間圓成實性中。云何可有彼言說門。以彼法中無有性故。如是隨其所生分位。即彼如是所說分位而亦無實。所以頌言。

 十分別散亂  對治如次說
 此三種知已  若即若離說

此言十分別散亂對治如次說等者。謂即所有十種分別散亂。今此次第說彼對治。即相違對治及能所對治。所言三種者。謂遍計依他圓成實性。如是三種如其次第知已者。謂了知已所言。若即若離說者。謂般若波羅蜜多教中。有即有離故。此中總意。若如是了知已。彼遍計依他等所有諸事相。或即或離。彼一一相如其所說。顯明開示。問此中云何若即若離說遍計等。所以頌言。

 如初語圓成  依他及遍計
 無相分別色  彼散亂止遣

此言如初語等者。如者指法。謂此如是八千頌般若教中最初語言。如彼經云。須菩提。隨汝樂說諸菩薩摩訶薩般若波羅蜜多。應當發起如菩薩摩訶薩般若波羅蜜多出生等。此如是語。即最初語。此語依彼圓成依他遍計三性而說。如所說相即圓成性等自色相非無。若於如是自色相中。起色無相分別散亂者。世尊於此皆悉止遣。問復次此義云何了知。答如彼最初語中依三種義說。所有彼語今於此中略指其義。如彼經云。如菩薩摩訶薩般若波羅蜜多出生等。出者即出離義。又出生義。或得無上道義。以要言之。或為種種義界。此如是說。由此出生一切義故。此中復能出生稱讚等事。謂佛菩薩等所有稱讚。彼稱讚相如前已說。又如經言。須菩提。隨汝樂說諸菩薩摩訶薩般若波羅蜜多。應當發起諸境界事。所言樂說者。謂得樂說慧及得樂說光明。故名樂說。此如是等一段經文。即依他起性所說事相。若如彼經從須菩提乃至出生等全段經文。其中若有說彼實義。即是依彼遍計性說。又如經言。如菩薩摩訶薩般若波羅蜜多出生等。此一段經文。即圓成實性所說事相。此中總意由此因故。依三種義宣說般若波羅蜜多。是故所說有即有離。復次頌言。

 彼佛亦菩提  不見說者等
 至了畢此知  止遣遍計性

此言彼者。謂即彼因。此中云何。謂諸愚者於般若波羅蜜多教中。取著句義執實。能知所知起諸遍計故此止遣。問何法能止邪。答止法應知。問何人是說者。頌自答言。彼佛亦菩提不見說者等。此中云何。謂如所應安立句義。能覺了者即是佛故。菩提者。謂離煩惱所知二障之智。等即等攝菩薩聲聞。所言說者。即是佛等。謂若有於蘊等自性中。顛倒遍計者。佛為說彼止遣法故。此中如是即有彼說者。頌言不見者。如理應知。問而彼所說何等是其分限。頌自答言至了畢。謂此般若波羅蜜多教中。自初至末而悉周畢。是為分限。頌言止遣遍計性者。謂此所說佛及菩提不見等義。皆是止遣有相分別遍計性故。問云何此中但止遍計性。不止圓成邪。頌自通言。

 自性空彼色  俱相何所有
 此別異語中  了知已彼止

此言自性等者。自性者。即本性義。空彼色者。謂色自性空。若彼智相見有色故。即有所取。如是一切計色有實彼為對礙。於俱相中而有增相。還成分別。所分別相其云何有所以。頌言。俱相何所有。俱相者。即二俱相。謂色自性於勝義諦中無所取分位。譬如人角。其義應知。是故但止遍計不止圓成。何以故。勝義諦中非有性故。頌言。此別異語中了知已彼止者。此者。因義。了知者。解了義。謂由於彼別異語中。善了知已。即能遠離。所言彼止者。止謂止遣。謂即止彼所有遍計。此如是等當知。皆是止遣俱相分別散亂後。當止遣譭謗分別散亂。如彼頌言。

 此不空故空  如是語所說
 諸譭謗分別  一切說皆止

所言此不空故空等者。謂佛世尊於般若波羅蜜多本母中。宣說如是不空故空。所言如是語所說者。謂即說此如是語故。所說云何。所謂不空故空。空性離故。所言諸譭謗分別者。若有於此不空故空中。取空自性者。是即譭謗分別。今悉止遣。所言一切說皆止者。一切者。謂一切處一切種類。說謂言說。謂佛世尊不但此中止遣遍計分別。於一切處執空之言。皆悉止遣。復次頌言。

 如幻亦然佛  彼如夢亦然
 如是如次知  智語邊決定

此言如幻亦然佛彼如夢亦然等者。當知此說亦是止遣譭謗分別。如幻者。以幻喻法故。名如幻何者如幻。謂即佛故。亦然者。相續說義。如夢亦然者。謂即彼佛亦復如夢。此中若有說佛之言。當知皆是說無二智。而彼自性與異生等相續有故。但為無明幻等之所覆故。而諸愚者乃於自相隱而不現。頌言如是如次知智語邊決定者。謂如是所說如其次第如理而知。知謂了知。問何人能知。頌答言智。智即智者。問何等是語邊決定。答所謂一切法如幻。問此中止遣譭謗分別。如是知已。後復云何有所開示。所以頌言。

 諸同等所作  此說佛如幻
 幻喻等言等  此說依他性

此言諸同等所作此說佛如幻等者。同所作者。謂同其幻。此中意者。若一切處無二智中無所生者。彼諸同等所作說不相應。何所以邪。以諸幻等皆有性故。此中如是佛亦有性。是故頌言。說佛如幻。頌言。幻喻等言等此說依他性者。上言等者等攝夢等。復言等者。即是因義。說謂言說。若說幻喻等言即是說彼依他起性。此依他性佛所說故。依他者謂依屬於他故。名依他。此依他者。即無明自體。此等分位有所依止。即此如幻說。佛亦然。是故應知非一切種一切無性。以自性清淨故。彼等幻喻佛等所說。一切皆然。如是等說若有譭謗分別者。彼非如來藏一切眾生非無二智。何以故。於一切有中譭謗分別故。由如是故。於所成義而悉不成。亦不和合。問若勝義諦中無二之智。即是如來者。云何此中說異生智邪。為破此疑。所以頌言。

 若諸異生智  彼自性清淨
 故說彼佛言  菩薩亦如佛

此言若諸異生智彼自性清淨者。即諸異生本性清淨體即自性清淨之智。所云說彼佛言者。謂說彼佛如實無二智故。此說異生智。亦復同等。問若以所行相中如是說者。其復何如。頌自答言。菩薩亦如佛以無二智所生如是義故。是故菩薩亦即如佛。由此因故。佛及菩薩說無別異。問若異生若諸佛於如實智中有所生者。云何前言無所得邪。頌自通言。

 自性自色覆  彼無明因作
 如幻別異現  果如夢棄舍

此言自性自色覆彼無明因作者。謂諸異生和合自識自性無二。由彼無明為因所作起我我所。我謂自性。我所謂自色。以自色覆故。別異所現故。起二相。是相無二亦無有實。此復何如。頌言。如幻。於是如幻無自性中。取實物性。而彼所取與無二智而為對礙。問若此無二智自性與異生智。自性平等說者。何故異生識中無所出現。答以能取所取顛倒之性所隱覆故。然如來識中於一切時。常所出現以清淨性故。問若諸異生清淨性中而無有果。真實出現者。即一切時無明堅著。其復云何。是故頌文破此疑言。果如夢棄舍。棄舍者。即不取著義。此中意者。所有自性清淨智中非無果性。但為無明所隱覆故。如聞思等慧和合所作。其所得果而無實義。此中亦然。如夢中果覺無實義。無相可表。雖和合而作。似有所得得已棄舍。此說決定是為正理。復次頌言。

 無二別異說  果等定譭謗
 譭謗諸分別  彼譭謗此說

此言無二別異說等者。謂諸愚夫於無二智中。別異所現起顛倒見。著於二種境界之相。頌言果等定譭謗者。果等者。謂於果等境界真如相中。決定譭謗。今此止遣。頌言譭謗諸分別等者。謂譭謗故起諸分別。而彼譭謗諸分別等今悉止遣。頌言此說者。為止遣故。今此說言不空故空為令棄舍彼虛假說。應知此中色即是空。復次此中一性分別有所起現。此復云何。謂般若波羅蜜多本母中說。若色空即非色。作此如是和合所說。為令止遣。一性分別決定語義。所以頌言。

 色空非和合  彼互相違礙
 無色無空名  色相自和合

此言色空非和合者。謂色與空不和合故。不和合者。不相應義。問何故不和合。頌自答言。彼互相違礙。謂色空二互相害故。相違行相此中云何。頌言無色無空名。謂若無色即無空。以無自性故。譬如虛空蓮華。其義應知。頌言名者。即印可義。印可此說無自性故。頌言色相自和合者。謂青黃赤白眾色之相。而自和合。此中總意彼有自性及無自性。應知二種決定相違。復次頌言。

 此一性分別  對治種種性
 空不異彼色  彼空何所有

所言此一性分別等者。此者。因義。由是因故。謂即表示對治止遣一性分別。是故此般若波羅蜜多教中所說。若色空即非色。此中如是為令止遣一性分別故。所以頌言。空不異彼色彼空何所有。如上頌言。對治種種性者。謂即止遣種種性中有所分別。是故此般若波羅蜜多本母中。作如是說。所謂空不異色。此如是語云何所作。以空礙色故。問何所止邪。答止遣種種性分別。此復何因。所謂彼空不異色蘊之相。色何所有。是故此說色即是空。離空無有少色可得。以無所有故。如是所說悉為止遣種種性分別散亂。問此復何因離空無色。所以頌言。

 此無實所現  彼無明所起
 此無實能表  彼說無明故

所言此無實所現等者。無實者。謂無所有。此所出現而為對礙。頌言彼無明所起者。謂所有色彼色自性有所執著。無明所起。執著者。蓋障義。若於如是不實所現中。取著有性者。是為蓋障。是故此中增上意說。空不異色。問所有諸異生自性清淨智。云何彼中說無明言。是故頌文破此疑言。此無實能表彼說無明故。無實者。謂不實句義。表即表了。能謂力能。為無實故。非所能表。此中總意說無明故非勝義諦。復次頌言。

 此如是說色  般若波羅蜜
 無二二如是  二分別對治

所言此如是說色般若波羅蜜等者。謂此般若波羅蜜多所說色義。即自性清淨智。而能遣除能取所取隱覆性故。般若中所說者。即慧力故。問若無明相分別起現。彼以何對治。頌自答言。無二二如是二分別對治。此中意者。若彼如是二有所現。即以勝義相中無二自性清淨之智。而為對治。即對治彼有性無性二分別相。復由聞思修慧和合對治。如是對治彼二相已。此如是義是即真實如理對治。如曠野中見其陽焰妄生水想。其義應知。此中如是如來最上真實了知故。於般若波羅蜜多本母中。如實而說。復次當知。此般若波羅蜜多中所說十種分別散亂。皆以無分別智而為對治。問若如是者。何故總攝但說二種分別對治。豈非過失邪答此亦無過。謂即如是於此二中。而能隱攝。亦能止遣餘諸分別。是故此意總攝二種。又問。若此二種已能隱攝餘分別者。何故世尊復說多種分別散亂邪。答此中意者。但為眾生意差別故。義自和合。且止斯論。

佛母般若波羅蜜多圓集要義釋論卷第三佛母般若波羅蜜多圓集要義釋論卷第四

三寶尊菩薩造

大域龍菩薩造本論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光祿卿傳法大師賜紫沙門臣施護等奉 詔譯

復次此中顯示世尊所說正理。如彼頌言。

 如理言淨性  亦然不可得
 性無性違等  種種性定見

此雲如理言等者。謂隨染分別。以智對治諸有散亂。是故如理之言。世尊於般若波羅蜜多中正說。頌言淨性者。謂即如理自性。清淨光明。而能對治彼不清淨諸有散亂。頌言亦然者。即聚集義。此一性等性所有聚集量不可得。如理之言即如量義。體即無二之智。彼能對治此為決定。問此復何等量不可得。答此說比量不可得故。所有自受非他相所增。如樂等自受。若言論安立。即如實智自性所得相違。他相有增自受不成對治量故。此中非彼所知青等相。一多性異有分別故。是故決定觀察。自受成就所行悲愍。即非外門所照現性。不為他相有增動亂。何以故。所有青等諸相勝義諦中無實性故。此唯有智如實了知。此無過失。若於外事如其自受。以如是義有所安立。即不如義。此有過失。而非決定見邊成就。何以故。以樂等受於外諸處無有性故。亦非異處有所伺察。此中樂等受。即樂等自性受。非樂等相受。此等所說即離能取所取二相之智。此非別異所有。問若今無彼能取所取識者。云何於後有彼識性。答此中但離能取所取相。彼後識相雖有而非語言表示。彼有之性真實表示。如理和合。是故此說彼一切識。若比量智而非此中和合所成。何以故以彼無二之相。非有二相領受所行。若有二相彼量不成。以彼二相而為對礙。如執兔角豈非過失。何以故非能取聲中說有智相。以彼決定無有性故。然以彼識於外青等諸相而有對礙。彼一多伺察有堪任性。非真實意而亦非識離勝義諦有所取故。彼無性等樂取決定所有智相體性。此為能取。此為所取。此說無彼能取之相。以體及業互相樂取決定性故非智相。自受中說能取聲。亦無智相。互相樂取決定自理。如是如所生性故。彼如是智相自受中而正安立。如其所說離能取所取之性。此說為無二即智相。自受現量成就。非一切真實顯示和合。若復執彼決定無分位性。即無二智相中有所動亂。種子隨生不隨智相。無二對現所生。若執決定無二之相。此中還成執著分別。非此智相。同法之中而得成就。是故所有一切義中而成譭謗。當知世俗及勝義性。決定如是無所有義。此中顯明義者。如佛所說智即是明。世俗即無明。若明若無明智。如實知別異種類。亦無所生。是故彼等如實不顛倒相。即智明相而為對治。當知決定。若彼勝義諦中決定無自性者。如虛空雲彼非對治。以彼所有如理對治。真實所行得相應故。如熱自性冷物對治。此不實義。表示無明亦然。以如實義說者。此無二智自性因中有其多種。若此中決定彼世俗相。計有性者。此不可說。於所行中即有二相。智實無二。問若如前言智即是明世俗即無明者。如是所說豈非此中自語相違邪。以明自性異世俗有性故。答明之無二相即是勝義性。此如是說正理成就。若世俗所欲領受。古師仙人於此語中亦有異義。如餘處說此不復引。此中如後正理。頌言。性無性違等所言等者。即攝集義。非唯如前所說。正理離分別智。對治散亂。此有性無性相違。當知彼亦決定對治。謂如所有種種性等。無性自性離分別智。即是對治。當知此中若性若相。由智力能顯示正義。彼復云何。勝義諦中。無有諸色。一性等生。若復無所有即種種性定見。所言定者。是決定義。即一性決定。以明力故作如是說。云何此中作如是說。所以頌言。

 說此色唯名  真實無自性
 彼自性分別  容受即當止

此言唯名等者。謂即此般若波羅蜜多中。世尊所說此色唯名。唯名者。此即唯想。是故真實勝義諦中有所安立。然色蘊相無自性空。謂由如是因故。即自性分別。於此容受。所分別者。謂堅強性等境果自性。是故有此分別增相。乃起如是自性分別。如是所有自性分別容受多種故。此皆止止謂止遣。如是等說皆止自性分別散亂。此般若波羅蜜多本母中。復為前義遣除過失。故說頌言。

 色及色自性  空如先所說
 彼自性俱相  分別此止遣

此言如先說等者。說謂言說。謂即如先所有。彼說何所說邪。故上頌言。色及色自性。此中空故。彼如是說遣彼自性俱相分別。上言色者。即是色之自共二相。此自共相及色自性是等皆空。於大種等俱相之中。起分別增相。彼自性俱相分別對治。問此與前第三止遣俱相分別行相云何。答若前所說俱相分別散亂者彼中色及色自性二俱有故。此中止遣俱相者。但為止其自共相故。行相云何。所謂此中堅強性等相差別而有。是謂此中俱相故此止遣。此亦非唯止遣。如是分別。餘諸分別散亂亦復止遣。復次頌言。

 不生不滅等  所有諸法觀
 佛言若散異  彼差別分別

此言不生等者。謂即如是世尊於般若波羅蜜多中。作如是說。觀於諸法不生不滅。是故如是言。若有散異安處。此即差別分別。若見色等差別生滅之相。即此如是色之自性差別分別。此中當離。是即止遣差別分別散亂。此如是說。亦復止遣後諸散亂。所以頌言。

 虛假名言等  彼法若分別
 聲義二非合  彼非自性意

此言虛假等者。即般若波羅蜜多本母教中。和合表示。謂虛假名即想分別說。如後般若波羅蜜多本母教中。和會別別。如是法此分別之聲。所有語言法句義等。彼分別俱相。是故聲義二種非自性和合。而非世尊最勝意樂。亦非他意樂。若於分別工巧造作。彼復外義取著。即諸愚者安立動亂。如是所行而非此中有少義可得。以外義執著非語義安立。開諸愚者動亂之門。此中止遣是相所行隨轉。即於聲義無少可得。以彼如是如名分別不實有故。若於所說事相如名分別。即非意樂。由彼因故。此中一切如名如想分別和合不實。有彼所說事相故。非世尊最勝意樂。何以故。若如名於義分別。即於名義有所增廣。於外事中無實能說所說性故。如是止遣如名於義分別散亂。問何等分別邪。答謂名分別。彼名亦復無有說者。是故頌言。

 般若波羅蜜  佛菩薩亦然
 此所說唯名  離實義分別

此言般若波羅蜜等者。謂名離於義。如是名之實義。自性分別。世尊說言故此止遣。何所說邪。是故頌言。般若波羅蜜佛菩薩亦然。此既唯名般若波羅蜜多中。何處容說有實自性。謂由如來如是言故。說名之聲亦無自性。此中所有各別表示佛菩薩名。當知於無二智中。非此止遣。此復何因。是故頌言。

 所有聲義止  此非事止遣
 如是餘亦知  語中義決定

此言所有等者。謂即所有聲義二種。此說止遣。頌言此非事止遣者。謂無二智不止此中事相作用。然彼無言之性不可說故。問今所說義是為正理。餘處云何。頌自答言。如是餘亦知如是者。謂即如是從初所說是義決定。餘謂所餘種類語中亦然。了知所謂了知此義決定。此中意者。謂於般若波羅蜜多中。如實宣說不顛倒義成就。真實了知一切名性。正不可得。以此語義施設表示。復次頌言。

 此無所得正  一切名實知
 如義性如是  不止遣彼聲

此言此無所得等者。謂如義之性。彼無所有不可得故。此說為正。此何所說邪。頌自指言。一切名。問何人能實知。答即一切智實者。不顛倒義。知謂了知。即真實知故。頌言不止遣彼聲者。謂若聲義二種。彼實義性說不可得。以是因故。不止彼聲。謂以聞智所取之聲不可止故。如是當知決定最勝意樂悲愍所行悉無障礙。如是止遣如義於名分別散亂。如是等義真實意樂說已如順。有論頌言。

 所有所有一切名  彼彼諸法有所說
 而彼所說非實有  即一切法同法性
 所有彼名名性空  能名之名無所有
 而一切法本無名  立以強名而表示
 一切唯名此當知  一切想中假安立
 彼所聚名差別性  當知彼名無所有

如尊者須菩提所問般若波羅蜜多中。決定止遣聲義二邪。故頌釋言。

 須菩提二離  聲聲義如是
 菩薩無有名  我見此有說

此言須菩提等者。謂須菩提了知聲義二種。離其安立。此中意者。聲謂說者之聲。聲義謂所說之義。云何菩薩無有名。以菩薩名無所有不可見故。須菩提於般若波羅蜜多中。乃有所說。此中意者。決定二種分別性最勝意樂中。遠離虛假聲別異之性此中決定語言向義表示是故頌言。

 般若波羅蜜  語無決定生
 伺察唯智者  此義微妙慧

此言般若波羅蜜等者。無謂無所有。即般若波羅蜜多中。彼和合語決定無所有。無所說無戲論。如是應知。一切語言中所說決定向義。云何是向義。謂即如前如所說義。彼解釋門頌言伺察唯智者。此義微妙慧者。伺察者。謂細伺審察此義者。即三十二品諸有聲中。總說決定。頌言智者。即智者之智。能知語義微妙慧者。即畢竟微妙清淨之智。行相云何。謂即此智於一切境界中無著無壞。而般若波羅蜜多於響聲中有所聞故。為表示此義。所以頌言。

 若別義分別  相續義除遣
 般若波羅蜜  彼言說如響

此言相續義者。謂若往若現相續造作之義。除遣者。棄舍義。謂於如是義棄舍執著。何以故。以般若波羅蜜多若見若聞。彼有所說皆如響聲又如金光對現色相。以是義故。若往若現相續造作。有所分別有所執著。皆應棄舍。由此般若波羅蜜多中。一切所說皆如響聲。是義總略。復次為欲顯明斯義。如有頌云。

 所有諸教勿厭舍  亦復不應生譭謗
 見如實已住真實  以彼真實而表說

今此義中總略所成表示。頌言。

 總略如是義  般若等依止
 如是義循環  復別義依止

此言總略如是等者。所有十萬頌般若波羅蜜多總略一切如是等義。皆依止此般若波羅蜜多。相續三十二品總略攝故。如是當知。後無增廣。頌言如是義循環者。謂於如是義一向重複循環研覈。問研覈何等義邪。頌自答言。別義依止。此中所說別義之言。即問難別義。問謂分別差別。問難有所依據。謂菩提分法佛功德蘊。於此法中。如是重複循環研覈。若如是總略所說所成別義。有依據故。即三十二品各別自性收攝循環。今此所釋八千頌般若波羅蜜多。一切文義普盡所釋。所生福聚畢竟廣大。悉用迴向。故頌說言。

 般若波羅蜜  正攝八千頌
 彼所得福蘊  皆從般若生

此言般若波羅蜜正攝八千頌者。謂此八千頌般若波羅蜜多中所說自性。八千者。此之數量普攝。如是數量中義總聚已釋。頌言正者。不顛倒義。彼正教中何所生邪。頌自答言。彼所得福蘊。得者獲義。如是清淨所成福聚。皆從般若波羅蜜多出生。以般若波羅蜜多出生故。所得福聚甚深廣大。以是所得深廣福聚。普用迴向一切世間。悉令獲得般若波羅蜜多畢竟勝妙清淨之智。於是無虛妄勝第一義諸正句中。如理伺察。我此所造解釋之文。所生福聚今此說意者。普令一切世間悉得清淨。頌曰。

 釋迦師子諸苾芻  所有如是福高勝
 此所說意利世間  由勝福故住真實

佛母般若波羅蜜多圓集要義釋論卷第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