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羅漢在般若會上的後悔

到了般若會上,佛陀把菩薩的因地展現給他們看,就說,你不服氣,好,我把菩薩的因地給你們看。就是說,你的因地只修四念處,菩薩的因地是以無所得心廣修六度法門。

所以,當般若會上佛陀展現菩薩的因地的時候,聲聞人從懷疑變成後悔,開始自我反省,「是我等咎」。懷疑的對像是針對佛陀,後悔的對像是針對自己。因為到了般若會上,他看到菩薩的因地,真的是,那比我們殊勝太多了!到了般若會上,阿羅漢開始自我反省了。他說其實不是佛陀偏私了,是我們自己的修學有瑕疵。

「非世尊也!所以者何?」因為「若我等待說所因,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必以大乘而得度脫。」就是如果我們今天稍作等待,不要急著去證入小乘的涅槃,等待佛陀說出成佛的正因。什麼叫「成佛正因」呢?就是發菩提心,廣修六度的一個正因。然後我們去修這個大乘的正因,我們當然就得到大乘的涅槃。

但是可惜的是,當初接觸小乘的四諦法的時候,我們不了解這是佛陀的方便跟隨宜。方便是約著法來說的,佛陀開出不同的大小乘的法門,叫做方便;隨宜是約人,佛陀把什麼法給什麼人,叫做隨宜,約人叫隨宜。我們不知道這三乘是佛陀的方便隨宜的說法,一聽到《阿含經》的四聖諦以後,就馬上修學四諦法而思惟取證。

到這裡我們可以看到,阿羅漢們從方等的疑惑變成了般若的後悔。他的後悔是這樣說的,就是說,佛法講因緣果報,這因緣果報的道理不是只有世間的有漏的因果,包括出世間也是因緣果報,這通於世間法跟出世間,都是因緣果報。

阿羅漢在般若會上的後悔是這樣來的:三乘的因地不一樣,菩薩的因地是發菩提心、修六度,我的因地是發出離心、修四諦,所以這三乘的道就各走各的。而我已經怎麼樣呢?我已經錯失了菩薩的因地!

也就是說,開弓沒有回頭箭。所以阿羅漢為什麼甚自後悔跟感傷?覺得說我永遠沒有機會成佛了,因為我的因地已經是這樣子走過來的,因為我錯失最好時機了!我當初要是稍微等待一下,不要這麼匆忙,好好地把整個方等、般若都聽完了再來修學,我怎麼《阿含經》一聽到四聖諦就馬上證入呢?他以為說這件事情是不可挽救了,沒辦法救了。你錯失了因地,你後面就沒機會了。就是你這個人一輩子就這樣子了,就阿羅漢。他不知道法華會上還可以對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