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前名果,望後名因

關於這個所知依,我們當然是沒有辦法想像,阿賴耶識不是我們第六意識能夠心思口議的,完全是要依止聖教量來了解的。身為一個生命的根源,蕅益大師對第八識有一個非常扼要的描述,他說:「只是現前一剎那法,望前名果,望後名因。」我們的生命是錯綜複雜的,但是這個錯綜複雜的生命當中,有一個根源,簡單的說,我們的心就是一剎那,「只是現前一剎那法」。

這「一剎那法」,它對望過去來說,它是一個果相,說它有累積你前生的功能,或者說有累積你前生經驗的一個能力,所以它相對過去,它是一個結果。這就是為什麼今生,有些人很容易持戒,有些人喜歡修禪定,有些人喜歡修智慧,有些人內心當中有無量無邊的等流習氣,就是我們不是今生才有生命,今生的生命是繼承過去無量生命的經驗。

說這個水流,你前面的水流倒了白色的墨汁,到了下面就是白色的;你以前曾經不斷的做過某一件事情,今生很習慣的就會去做這件事情,「望前名果」。這就解釋為什麼我們只有短短幾十年的經驗,而我們的內心為什麼會這麼錯綜複雜,其實我們已經累積過無量生命的經驗,而這些經驗都在內心的深處保存著,就是「望前名果」。雖然「望後名因」,我們不斷的在累積過去的經驗,但是你今生也可以加以修正,你今生的戒定慧對你內心的功能,也能夠作一個調整。

你今生的修正,我們對於過去的功能,你有二個選擇:第一個隨順,第二個對治。你今天一個念頭起來,你隨順它,不管是善是惡,你就加強這個功能,這個功能在你內心當中,它的勢力加強。第二個你採取對治,這個功能在你的心中就會減少,就是這樣子。就是所謂的「只是現前一剎那法,望前名果,望後名因。」

所以嚴格的來說,我們的生命,如果是詳細的深觀,生命沒有所謂的過去跟未來,這些都是戲論。什麼叫生命呢?就是頓生頓滅、頓生頓滅,就是當下、當下、當下、當下。每一個當下,你都繼承前面的功能;每一個當下,你在功能現前的時候,你採取隨順或對治,你的心識的根源就不斷的變化,這就是我們生命的根源。如果你掌握了這個根源,你就知道怎麼修行。

所以蕅益大師在《靈峰宗論》強調:「研真窮妄,名之為學。」你要學習佛法的重點,在於了解生命的真妄,什麼是真實的功德?什麼是虛妄的根源?而不是一股腦的斷除、或者一股腦的隨順,這都不對。你要知道你內心的狀態,有些功能要保存的,它跟你未來發菩提心、修六波羅蜜有密切關係的;有些功能是應該破壞的,你才能夠善知取舍。這就是我們願意花很多時間來學習經論、來研真窮妄,了解生命的內心世界當中,哪些是要消滅、哪些是要保留的,你才能夠作出這樣的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