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離這九種橫死的因緣

【佛說九橫經】原文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佛便告比丘:有九輩九因緣,命未盡便橫死。一者為不應飯為飯,二者為不量飯,三者為不習飯飯,四者為不出生,五者為止熟,六者為不持戒,七者為近惡知識,八者為入裡不時不如法行,九者為可避不避。如是為九因緣,人命為橫盡。

一、不應飯者,名為不可意飯,亦為以飽腹不停調。

二、不量飯者,名為不知節度,多飯過足。

三、不習飯者,名為不知時冬夏,為至他國郡,不知俗宜,不能消飯,食未習故。

四、不出生者,名為飯物未消,復上飯,不服藥吐下,不時消。

五、為止熟者,名為大便小便來時,不即時行,噫吐嚏下風來時制。

六、不持戒者,名為犯五戒,殺、盜、犯他人婦、兩舌、飲酒,亦有餘戒,以犯便入縣官,或弦死,或捶杖利刃所斫(zhuó)刺,或辜飢渴而終;或以得脫,從怨家得手死,或驚怖念罪憂死。

七、為近惡知識者,名為惡知識,已作惡便反坐。何以故坐?不離惡知識故,不覺善惡,不計惡知識惡,態不思惡知識惡。

八、為入裡不時者,名為冥行,亦裡有諍時行,亦裡有縣官長吏追捕不避,不如法行者,入裡妄入他家舍中,妄見不可見,妄聽不可聽,妄犯不可犯,妄說不可說,妄憂不可憂,妄索不可索。

九、為可避不避者,名為當避弊象、弊馬、牛奔、車、蛇虺(huǐ)、坑井、水火、拔刀、醉人、惡人,亦餘若干惡。

如是為九因緣輩,人命未盡當坐是盡,慧人當識,當避是因緣,以避乃得兩福,一者得長壽,二以長壽乃得聞道好語言亦能行。」

【參考譯文】

佛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精舍。佛告訴諸位比丘,「這世上有九種因緣,使人在命不該盡的時候便會橫死。一是不適合的東西做食物;二是吃飯不知節度;三是不懂飲食習慣使身體受損;四是未消化又進食;五是不能及時排泄;六是不持戒,七是親近惡知識,八是不合時宜的招惹是非;九是心存僥倖不規避風險。便是這九種因緣,使人本命不該絕卻又因此而遭橫死。」

一、「不應飯」又稱「不可意飯」,例如不適合做食物的(有毒、有癮等食物);還有就是為了填飽肚子,隨意亂吃,從未考慮調理身體。

二、「不量飯」即是不懂得在飲食上自我約束,吃得過多。

三、「不習飯」:一是「不知時冬夏」,中醫常提到多吃應季食物,很多人喜歡吃反季節食物,導致身體受損;二是到了異國他鄉,不清楚當地的飲食習俗,飯後不能正常消化,這也是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的道理。

四、「不出生」,就是說前一餐還未消化,便又開始進食,又不服藥使積食吐出,不能及時消化。

五、「止熟」是說不及時排泄大小便,打嗝、噴嚏、屁等強忍不放。

六、「不持戒」又名為「犯五戒」,即是殺生、偷盜、冒犯他人的妻子、挑撥離間、濫酒,以及其它的一些過錯,一旦涉及其中一二,便會被縣官抓捕,或者被勒死,或者被亂棍打死,被刀劍砍傷,或者乾渴飢餓而死;或者即便僥倖逃脫,也可能死於仇家之手;或者念及自己所造罪業,在恐怖驚嚇中死去。

七、「親近惡知識」,被稱為「惡知識,是因為他自己作惡,會牽累於你。為什麼呢?因為沒有遠離邪惡的人,不能夠明曉是非善惡,也不分別惡知識的惡,不考慮惡知識的惡,不反思惡知識的惡。

八、「入裡不時者」(入裡,原意指從山林無人靜處,進入有人群聚集的地方)指在不合適的時間進入,容易招惹麻煩,例如夜行入裡可稱為「冥行」;又如一個地方出現紛爭的時候去,或者在縣官長吏追捕時不避開。不按照正當的方式行事,到一個地方妄入他人家中,妄自(妄可以解釋為不合理、不合法)見到不該見的事,妄自去聽不能聽的事,妄自去冒犯本不該冒犯的人,妄自去說不應該說的話,妄自去擔心不該擔心的事,妄自索要一些不應該索要的東西。

九、「可避不避」,指應當避免的但不去避免(或是疏忽大意,或是心存僥倖),應當避開象、馬、牛奔時的踐踏;避開車、蛇與毒蟲;避開坑井;避開危險的水火;避開別人拔出的刀;避開喝醉的人;避開經常作惡的人,也應當避開其它所有惡。

「這就是我所說的九種因緣,一個人本命不該絕卻會因為這些事情斷送自己的生命,智慧的人應當認識到這些,避開這些因緣,避免這些便可以得到兩種福報,其一便是長壽;其二是因為長壽能夠聽聞佛法,亦能行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