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名字即佛」與「觀行即佛」

名字即佛——聞經達理,斷疑生信。方聽無生曲,始聞不死歌,今知當體是,方恨自蹉跎。

名字即佛,就是這個流浪漢他終於有一天遇到了佛法。那麼他聽聞經典,也通達了真如的本性,他知道「何期自性,本自清淨」,而且他能夠深信不疑。一個人到了名字即佛,就是他心中出現了第一道光明,就是我們一般所謂的進入了十信位。

他怎麼做到的呢?「方聽無生曲,始聞不死歌。」這個無生跟不死,就是他找到一個不生不滅的清淨本性,而且他知道他原來當體就是具足,然後他「方恨自蹉跎」,真是冤枉,白白地在三界裡輪迴這樣久,現在才知道。

也就是說,一個凡夫他本來的心都是心隨境轉,這個時候他開始有少許的時間迴光返照了。當然這個時候,他的理觀薄弱。雖然理觀薄弱,至少他能夠名字即佛。這個名字什麼意思呢?他的心不能直接接觸真如,他要假借名字的引導,「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他必須要靠文字搭起一個橋樑,叫作文字道,文以載道。

他必須要透過文字的橋樑,他的心才能夠一步一步地順從真如。當你把這個文字拿掉的時候,他的心就沒辦法去緣真如。所以我們剛開始名字位,就靠語言文字而隨順於真如,這叫名字即佛。

觀行即佛——依解起觀,境智相應。念念照常理,心心息幻塵,遍觀諸法性,無假亦無真。

前面的名字即佛,他只是對三寶、對真如的一種勝解。也就是說,他大部分的時間該幹什麼還幹什麼,他是偶爾做做功課,偶爾迴光返照一下,就是理觀薄弱。但是觀行位就是到了十住了,「依解起觀,境智相應。」

怎麼說叫境智相應呢?「念念照常理,心心息幻塵。」你要注意這個「念念」跟「心心」,可以看得出來,對於我空法空的真如本性,這加行位的菩薩,他念念相續無有間斷,他能夠調伏心中的愛取,能夠觀照到本性的清淨,所以「遍觀諸法性,無假亦無真」。他的生命慢慢從一種對立的思考——你對、他錯,好、壞,這種「假」跟「真」的對立的思考,慢慢脫落了,他慢慢進入到一種平等法界了。世間上沒有好壞,好壞都是我們的分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