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Erāvaṇa,又作伊羅,黳羅,堙羅那等。樹名。花可愛,氣味甚惡,其惡臭及四十里。經論中多以伊蘭喻煩惱,以旃檀之妙香比菩提。
佛弟子文庫 > 佛學大辭典 > 正文
為叢林禪院人事安排和職務分配之行事。通常於每年農曆正月十六日與七月十六日二「期頭」各舉行一次。依叢林所施設之...指日本高野山真言宗三派之對立。大治五年(1130),覺鍐於高野山製定學頭一人、學侶三十六人,後被指為專修學業之派...北平市名剎之一。位於東城大市街之西北,其地稱隆福寺街。為明代景帝允太監興安之請而建,耗費數十萬,歷經四年餘始...(術語)又作爾炎Jeya,譯曰所知,境界。智母,智境。謂五明等之法,為能生智慧之境界者。勝鬘寶窟中末曰:爾炎謂智...梵語 kāma-dhātu,巴利語同。指有情生存狀態之一種,又指此有情所住之世界。欲界與色界、無色界合稱三界。即合地...(術語)Kṣetra,一國土也。剎,掣多羅之略名。譯作土田。一佛濟度之境,以三千大千世界為一剎。見名義集七。...(堂塔)在中印度毘舍離國獼猴池邊大林中。五分律一曰:後之毘舍離住獼猴河邊重閣講堂。雜阿含經三曰:一時佛住毗耶...(術語)誓願與智慧。無量壽經上曰:願慧悉成滿,得為三界雄。...(術語)Nama āryāvalokiteśvarāya bodhisattvāya mahāsattvāya,大悲咒之首,歸命於觀自在菩薩之語也。...【寂滅論】 p1017 集異門論十二卷十一頁云:寂滅論者:謂此正論、能正顯了有身過患,滅有身功德;故名寂滅論。...又作六隨眠。即:貪、瞋、癡、慢、疑、惡見等六種根本煩惱。[大毗婆沙論卷四十三、卷四十六、俱舍論卷二十一](參...佛垂般涅槃略說教誡經(亦名遺教經) 後秦龜茲國三藏鳩摩羅什奉 詔譯 釋迦牟尼佛初轉法輪,度阿若憍陳如,最後說法度...香讚: 爐香乍(zh) 爇(ru) 法界蒙熏 諸佛海會悉遙聞 隨處結祥雲 誠意方殷 諸佛現全身 南無香雲蓋菩薩摩訶薩(三稱)...菩薩行五十緣身經 西晉月氏三藏竺法護譯 佛在羅閱祇耆闍崛山中,時與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問: 如何克制內心的浮躁? 明證法師答: 修定,內心浮躁,心識散亂,就是因為沒有定力,怎麼樣修定呢?最簡單,最...諸位法師、諸位居士:今天是本寺地藏法會的第三天,我在這個開示的時間,提供一個意見,作諸位參考。 近兩個月以來...
須知真妄原同體。 我們一定要了解,這個真和妄是同體的。真就類似於那個水,妄就類似於那個波,波濤或者一塊冰。但...
《印祖文鈔》提到過一個公案:有一位夢庵居士,談當地發生的一樁車禍。一個司機夜間開車,一不小心從山路上栽到江裡...
敬畏因果就要規範我們的身口意三業,身業不能去殺生,不能去偷盜(就是不屬於自己的東西,人家不給你,就不能自己去...
印者,印定義。法相楷定不易之義。內外之分,真偽之辨,正邪之別,皆以法印印定其說是否正確。如世公文,得印可信。...兩千年來,廟宇、道觀是出家人的修行聖地,而佛道兩家為之素食者的楷模。修行之人最講慈悲二字,佛經中常說,千善萬...
人在患病時往往力不從心、身心苦痛,特別需要關懷照料。而照看病人是非常不容易的事。俗話說久病床前無孝子,看護病...
伊蘭
【佛學大辭典】
上篇:伊羅跋提河 | 下篇:伊蘭拏山 |
【無色界受】 p1063 法蘊足論九卷十一頁云:云何無色界受?謂無色界作意相應諸受,乃至受所攝;是名無色界受。...
請職
高野三方
隆福寺
爾焰
欲界
一剎
重閣講堂
願慧
南謨阿梨耶婆盧枳帝爍缽羅耶菩提薩埵婆耶摩訶薩埵婆耶
寂滅論
六煩惱
【大藏經】佛遺教經
【大藏經】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大藏經】菩薩行五十緣身經
如何克制內心的浮躁
戒殺為救災之本

須知真妄原同體,迷悟由來總在人

人有福德,鬼神護佑

規範身口意三業

何謂「三法印」
素食:清醒潔淨的強健生命之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