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十四卷。南朝梁僧祐(445~518)撰。收於大正藏第五十二冊。系收錄東漢以來至南朝齊、梁五百餘年間,闡明佛法之護法論集。凡五十八篇。出三藏記集中唯作十卷三十三篇,其後補充成十四卷五十七篇,唐代道宣據之撰廣弘明集三十卷,為本書之續篇。

漢魏之世,出家沙門僅限於西域人;自東晉以後,中國人出家者漸多,塔寺之建設頗耗國費,又值戰亂多事之際,為政者且常將大量人力、財力奉歸佛教,故東晉時代遂有沙門還俗、禮敬王者等問題發生,成為政治上之論難。以儒家觀點而論,出家剃髮、沙門不敬王者等,均為違反先王禮俗、國家法度之事;此外佛教教義,如「佛陀實在」及「因果報應」等說,亦大反先王周孔之訓。廬山慧遠以下之門流對於此類排佛問題雖加反駁,然魏晉以來盛行神仙不死之術,與崇尚老莊虛無自然等玄學思想,故魏晉時代之佛學家每每採用老莊之語來解釋佛教之義理。至宋齊之際,道家模彷彿教,著成不少偽經,想藉此通於佛教。另如慧琳之白黑論、顧歡之夷夏論、張融之門律等。則宣揚「道主佛從」之論。此外,齊梁間又流行「人死神滅論」,否定佛教之「識不滅論」。

僧祐晚年體衰多病,然猶致力護法,凡有益於三寶之事,無不加以編錄成書,例如本論集即為對當時世俗排佛之解答,併舉儒道之典故來說明佛教之義理。所謂弘明,即弘道明教之意,前十一卷系答覆儒、道之批判,而彰明儒、釋、道三教之異同;後三卷則積極闡釋佛教之教義。本書極易為一般人所理解,且為了解當時儒、釋、道三教交流之重要資料。[歷代三寶紀卷十一、大唐內典錄卷四、唐書藝文志第四十九] p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