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於江蘇鎮江郊外之金山。相傳為東晉元帝(或謂明帝)時所創建。前臨長江,與焦山、北固山同為江南文人雅好遊歷之處,自宋代以後,才廣為世人熟知。梁武帝天監四年(505),曾於本寺啟建水陸懺法。宋真宗咸平(998~1003)初年,帝派遣內侍藍繼宗敕賜大藏經,大中祥符五年(1012),改稱「龍游寺」。先後有曇穎、懷賢、佛印、義天、善寧了心等高僧住此。宋徽宗時,一度改為道觀,易名「神霄玉清萬壽宮」。至南宋淳熙年間,縕衷重修之。清代康熙、乾隆兩帝先後至此參訪。康熙二十五年(1686)易名為「江天寺」,然金山寺之寺號仍極流行。現存天王殿、大雄寶殿、五觀堂、藏經閣等,諸堂整然。於寺內另有一座高約四十八公尺之八角七層塔,為本寺著名建築之一。[佛祖歷代通載卷二十七、卷二十九、古今圖書集成職方典第七三四](參閱「江天寺」2472)

(二)位於韓國全羅北道金提郡。為百濟法王元年(599)所開創之名剎。新羅統一時代景德王六年(747),真表律師再建此寺,以彌勒菩薩為本尊,以瑜伽論、唯識論為所依之經典;金山寺遂成為朝鮮半島法相宗立教開宗之根本道場。當時所造之石造舍利塔、六重石塔等今皆存,而新羅全盛時代之藝術風貌仍然殘存。再建後之大寂光殿觀音畫像為朝鮮壁畫中之代表作。三層彌勒殿之建築樣式,為他處所無,於建築史之地位極為重要。其所供奉高約十一點八公尺之彌勒像,號稱朝鮮第一大銅像。 p3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