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自己

1.愛自己,並不違背大乘佛教的內涵。大乘佛教並不認為一個人不應該愛自己。舍離自我與珍愛他人,和愛自己並不相違。事實上,修持大乘法、菩提心,就是愛自己、照顧自己的最好方法。

2.一個人應該愛自己,給自己自由,然而,這是什麼意思?在佛教中,特別是大乘佛教,愛自己最好的方式就是揪出所有問題的根源,它就在你心中:自我、自我愛惜的心。

3.如果一個人舍下珍愛「自我」的心態,他所經歷的情況就變得無關緊要,問題也就不復存在了。

4.一分鐘前有那麼一個陰鬱、像座山一般嚴重的問題;但當你放下那個使你覺得「我要自殺,沒有其它辦法可以解決,我沒辦法改變」的問題,那一刻起,問題就消失了。

5.如果你深愛的那個人仍舊不愛你、不善待你、對你很壞——情況依舊——但是當你舍下自我,就不再當它是問題了。

6.如果你放下生命中各種問題的根源——那個在你心裡老是像個嬰孩般哭鬧著:「我不快樂,我不快樂,我不快樂。」的「我」,就會找到安樂和滿足。

7.無論你學了多少佛法,只要心永遠在哭鬧著:「我不快樂!」這「我」就成為人生的焦點。愛自己的意義,就會變成愛執取;變成貪執世間八法這邪思的奴僕。

8.如果你對愛自己的定義是隨順貪執的意欲而行,就會淪為它的奴僕。貪執成為上師,你聽從並依循它所有的教言,自然永遠不會滿足、不會快樂。

9.即使一個人什麼學問都沒有,但如果他的心已解脫了情緒化的思緒,他的心中便會擁有非常深邃的寧靜。因為他放下了自我中心的想法,不再把它捧得像嬰孩、像珍寶,所以沒有寂寞或消沉的問題。

10.像這樣放下的人,便開啟了成佛之門,也開啟了個人及每位有情的安樂之門。

11.要轉化每一件事為有利的情境,而能封鎖所有的問題,整個關鍵便在於你依隨哪一種心:依隨煩惱或佛法、自我或菩提心、貪執或自由的心,一切由你決定!

12.人生真正的快樂,始於愛惜其它眾生。尊者常說,珍愛他人是珍愛自己的最佳方式。實際上,我們越為他人奉獻自己,自己的安樂就越能迅速、容易地生起。這是安樂的自然發展歷程。

13.要得到快樂、要照顧自己,最好的方法就是修行佛法。不修行佛法,便沒有快樂。無論何時修行佛法,都是在累積善業。業是確定的,善業一定會帶來快樂,不僅是現在樂,還有未來多生多世樂。在日常生活當中修行佛法,就是真正用最好的方式在照顧自己、真正愛自己。

◎心的秘密

1.偉大的寂天菩薩在《入菩薩行論》中提到:一個人如果不懂得心的秘密,雖然不想受苦,卻往往忙著造苦因,無意義地漂泊生死。 因此要看守自己的心,善加防護。

2.苦樂都肇自於自己的心,不假外求。自心既是樂因,也是苦本。得樂、息苦,都必須在自心之內下功夫。

3.同樣的行為,某種想法會使它成為佛法,是樂因;換一種想法,則會成為世俗法、不善,是苦因。整個秘密在於存心。心念使得行為和佛法相應,成為善業、樂因。同樣的,心念也能使行為和佛法不相應,成為不善業、苦因。

4.心就像一個小嬰孩,需要我們注意與照顧,一會兒的閃失就會為小孩帶來危險。心一有危險,就意味著你的生活有了危險。因為你的生活會被無明控制而陷在業力當中,不斷輪迴下去。

5.無論是最苦的地獄,或是至高無上的成佛之樂,一個人所經歷的每件事,苦與樂,完全肇自自己的心,都是自己的思想創造出來的。因此,行為如不如法,不是依據外表的樣子,也不是按照傳統看來在修行的行為模式。

6.行為如不如法,在於發心、動機。只有從發心,一個人才能夠判斷自己或別人的行為是否如法。

7.就如同捏手中的面團般,你必定可以隨心所欲地扭轉自己的心。你可以這樣地修心、轉念。

8.沒有心,眼、耳、鼻、舌、身等感官所產生的看法,也都不存在。沒有心,就沒有佛果、地獄、涅槃、生死、輪迴。沒有心,什麼都不存在。這意思是說,一切都來自心。

9.讓我們內心不安、不平、忿恨等等的因素,是因為生活上在剛碰到事情時,我們就為其貼上了負面的卷標,假立名言「糟」,進而相信自己安立的卷標,而最後就看到不好的、負面的、不想要的相,讓自己變得不開心、憂鬱、氣憤,甚至去自殺。男女關係常有這種例子。

10.我們認為由外在而來的安樂,實際上來自我們內在、來自我們自心之中;我們所遇見的問題也一樣。事實上,沒有任何東西只來自外在,每件事都取決於你怎麼想。雖然它或許看來像是從你的心之外而來,但那些只是問題生起的助緣。

11.所以不管是什麼問題,最初的謬誤就在於將自己的心安上負面的卷標。根本的問題就在此——我們不把事情看成好的,不會假立名言說:「這不錯!」

12.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這樣分析自己心的造作,看清楚別人對我們的態度、行為,為什麼會對我們產生傷害?那通常是由自己的煩惱所引發的問題,而不是自己慈心、悲心、利他心、了悟主體、客體、行為實相的智慧所帶來的問題。

13.所以當別人做出傷害我們的行為,其實都只是存在於我們自己的心裡。能體會到這一點,是生活上一切安樂的來源——別人傷害到「我」的根本真相,完全在於自己負面的想法。

14.一天二十四個小時,看看我們對對像生起怎麼樣的想法——貼上的卷標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依據這個看到好的或者壞的相,便確立了對像的好壞,因而產生負面痛苦或正面安樂的覺受。

15.日常生活的一切,就是這樣剎那剎那地由自己的念頭、自己假立的名言來造作。由此可以很清楚地了解,一切都來自於自己的心。因此,要生活上隨時遠離痛苦、享有安樂、內心平靜,就得多學習貼上正面的卷標。

16.不管遇到多大的災難——事業上的挫敗、身體上的疾病、人際關係的困擾——都要盡可能思惟這些問題的好處,思考它如何利益我們的心。

◎歸依發心

1.我們平時唱誦趨皈依、發菩提心的偈頌,包含了佛陀教法的心要。前兩句是說:「我趨皈依佛法眾中尊,直至圓滿證得菩提果。」所謂趨皈依,是指由心深處信任、依止佛、法、僧。

2.因為依托佛陀、達摩、僧伽,你就是一個佛教徒。真正趨皈依佛、法、僧,是學習佛、法、僧的榜樣。你心裡下定要成佛成法的決心,要讓佛法在自己的心相續生起。

3.皈依最大的利益就是提醒我們不忘方向。我們皈了依,便表示我們已開始修行佛法。

4.趨皈依佛、法、僧有兩個層次。第一個是把自己看成較差,始終都不想成佛;第二個是發心要成佛,要讓佛法在自己的心相續生起而趨皈依佛、法、僧。這種方式意義較深,也需要較大的勇氣。那都完全看個人的程度。

5.接著生起菩提心。後兩句:「惟願以此佈施等功德,成就佛道以饒益眾生!」很清楚地說明,修持佛法的目的不僅是為了個人的利益,而是要為了饒益一切有情而證得佛果。

6.這種態度非常殊勝、高尚,大家都應該以它為目標。有了那麼一個菩提心,是所有微妙功德的根本。

7.當你念誦這個偈頌趨皈依佛、法、僧,併生起菩提心,就應該把所造的一切善業都迴向,願一切眾生獲得利益。這樣的話,一切善業都變成為饒益一切有情而證佛果的因,思惟時,內心要產生強烈的感受。

◎一切都由動機決定

1.修行與否,不在於行為的方式:諸如禪修、祈請、誦經,而是決定於行為的緣由、動機。

2.我們每日廿四小時的所有行為,每一項都可以變成成佛的因、解脫的因、來世安樂的因,或投生於三惡趣的因。這完全取決於我們的發心。你的動機決定那項行為是否變成法行、安樂因,或惡業、苦因。

3.貪著今生的動機,具有干擾內心的負面影響,讓心不得安寧。所以,這種動機與行為本身均歸類為不善行。它們之所以是不善行,是因為果報是苦。

4.如果一天廿四小時,你所做的每一件事都以菩提心為動機,就累積了無量功德。每一項行為都變成不只是你自己成佛的因、安樂的因,也是其它每位有情安樂的因。

5.我們的痛苦與安樂都來自我們的行為,而這些業又要看發的是什麼心、持的是什麼態度。所以,修行要以發心為首。

6.最好的發心是要為眾生成佛的念頭,接著是想出離生死的念頭,最低限度的清淨發心,則指追求來生安樂的心。行為必須有其中一個動機,才算佛法,行為的果報才能得安樂。

7.龍樹菩薩說過,因貪、瞋、癡所造作的業是不善的,一切痛苦都來自它,地獄道、餓鬼道、畜生道中受苦的眾生都來自它;而所有因無貪、無瞋、無癡而造作的行為是善的,人間、天界、淨土等善趣的眾生則都來自它。

◎為何要修持佛法

1.我們為何要修持佛法?因為每一個人,包括我們自己在內,都不想遇到苦、難題,反而只想獲得安樂。但安樂不是來自外面。安樂的主因(善的種子)在於我們自己的心:我們正面、善良、利他、容忍、出離的心;少欲知足、不貪、不瞋、不癡的心。

2.透過修持佛法這一項單獨的行為,數百千萬種不同的苦及其肇因都可以全部被摧滅。

3.我們每日生活中,為了保護自己不遭受痛苦而做的那些日常事務:吃、喝、穿衣、工作,全部都是暫時的方法,沒有一樣是能夠徹底止息苦的究竟方法。

4.幾千年來,苦難的增長遠大於和平。這清楚地顯示,外在的、物質的發展不是究竟的解決問題之道,因為它們並未影響到這些問題的肇因。

5.痛苦的真正原因並非外緣。如果你了解這一點,就了解了佛法的精華。為什麼外在的方法無法減少一切苦難及其肇因呢?因為苦難的因不在外緣,而在內心、在每一位眾生心中。因此,我們無法藉由跑到地底下或飛到月球上去,來逃避身或心的苦難。

6.佛法,梵文「達磨」,意思是指引或救護我們的心免於痛苦,是能消除一切苦及苦因的內在方法。佛法能完全止息所有身體及心理的苦難,永不復發。這是任何暫時的方法都比不上的。

7.無論你修學佛法多久,你都將永遠受益。你的身、語、意將變得更清淨,而且永遠不會危害你的身心。

8.佛法是不可思議的保護,保護自己不受生死苦。一個差一點從山崖摔下的人,你可以用繩索來救他。佛法就是不讓眾生墜入惡趣苦的繩索。個人的善業(佛法)保護他不被真正的苦與苦因所害。

◎出離心

1.為了實證慈悲心,從而能夠實證菩提心,你需要實證出離心的前行。出離心是欲解脫自己遠離自身輪迴的決心,你必須實證輪迴的體性根本就是苦。

2.你要了解自己的輪迴是一把猛烈燃燒的火,你人在其中,剎那也不想再停留。你必須對輪迴生起強烈的厭離心,乃至日夜自然生起想要遠離的心願,猶如囚犯日夜想著要被釋放。囚犯連一分一秒也不會覺得牢獄有吸引力。這也是你對自身的輪迴該有的覺受。

3.你應該覺得輪迴的吸引力等同一個響尾蛇坑,一個你完全不想去的地方,而如果你人在其中,也不會想多待一分一秒。這是你對輪迴應有的感受。這就是出離心。

4.為了出離你本身的輪迴,首先你要覺得超然於此生。只有超然於此生,才能清淨地修持佛法。

5.為了證得佛果以便利益一切眾生,就要舍離不好的行為,而要造作善業。心中有多少力量、多少恆心,就全部把它用到斷除貪著上去。出離是修善斷惡。這樣,就有辦法根除貪慾。

6.請考察一下禽獸的心。禽獸會想:「我要得到快樂,不要受寒、飢餓。」如果你也只是那樣想,就和禽獸無異。因此,你務必要萃取人身精華,切莫貪戀此生。

◎輪迴

1.無始輪迴以來,直到現在,我們不斷地經歷輪迴苦,連一秒鐘都沒有中斷過。在滅盡業和煩惱,斬斷輪迴相續之前,我們還會一直受輪迴苦。

2.輪迴,意思是有漏,漏的意思是煩惱。如果一個人有煩惱,就會再度在輪迴中轉生,從輪迴落入輪迴,尤其是墮入惡趣,這是煩惱的作用。

3.身心和合的諸蘊,是業和煩惱的染污種子所造成的,本質是苦,成為未來輪迴的肇因。輪迴是一直轉動、循環的現象。諸蘊的輪迴,沒有開端,無始相續,這是輪迴的基本苦。

4.在輪迴中,財產、人際關係始終不定,尤其是人際關係,友、敵、陌生人,一直在變化。這是數數不定之苦。

5.在輪迴中,沒有任何新鮮的享樂,或是新鮮的苦難、問題,是以前沒有經歷過的。無始以來,所有輪迴的一切受用、享樂,每個人都經歷過無數次。這是不滿足之苦。

6.《菩提道次第》中說,累世母親不可計數,今生獲得這個人身,看起來很潔淨,我們非常愛惜它。原先它是沿自父親的精子及母親的卵、血。再往上推,得自父親的精子,又是來自父親的父親……,卵、血也一樣,推溯起來,是得自母親的母親……。不妨把這個身體,觀想成馬桶或化糞池,裝滿臭味強烈的糞尿排泄物,裡面爬滿了蟲。這是數數受身之苦。

7.我們無數次獲得人身,然後去世。我們得到過的一一人身,所有的骸骨堆積起來的話,會遍滿虛空,毫無間隙。這是數數舍身之苦。

8.「崇高,終必墮落;積聚,終必消散;會合,終必別離;生,終必死。」在輪迴中,享盡高位,必定墮落。不管積聚多少財富,最後必定是消散殆盡。和親友等人會合,最後難免要別離。不管喜不喜歡,事情必然這麼發生,因為這是輪迴的本質。這是數數高下之苦。

9.一個人出生的時候,獨自來投生;死時,也孤伶伶地走,沒有人會陪伴自己墮地獄,無人會來聞問。不管有幾十億個朋友,到時候一個都帶不走。在地獄受苦,沒有人會來分擔。這是無友伴之苦。

10.不管身處何處,它都是苦的地方;無論有什麼愉快的事物,不過是苦的饗宴;無論有什麼伴侶,也只不過是苦的伴侶。禪思過輪迴的過患之後,應該下結論:輪迴的一切,本質是苦,沒有什麼值得執取,也沒有什麼好瞋恨。

11.執著自己的身體、環境、財產,沒有任何利益。我們最重的病就是不知足。享樂的目的在獲得滿足,但我們越是跟著慾望跑、追求生死裡的快樂,就越不能獲得滿足,而在輪迴里長期受著種種苦。後果只是如此而已。

12.苦是輪迴唯一的本質,絲毫不值得執取。因此,務必盡量利用這個人身,為解脫輪迴作準備。即使今生達不到解脫輪迴、涅槃的境界,起碼要盡力修行道次第,盡量預作準備,趨近解脫的境地。

13.問題只是我們看不到過去世,我們不記得。假設能記得所有過去世、所有經歷的痛苦,那麼一剎那不解脫,就會讓你受不了。確實是這樣子。沒有解脫,你會吃不下飯、睡不著覺、連一剎那都無法忍受還繼續留在生死中。

14.所以,在臨命終、邁向死亡的時候,任何東西都沒有一點點幫助,只有佛法可以幫助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