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慧明淨日,除世癡暗冥

佛慧明淨日,除世癡暗冥。此二句,名莊嚴光明功德成就。佛本何故興此莊嚴。見有國土,雖復頂背日光,而為愚癡所暗。是故願言,使我國土所有光明,能除癡暗,入佛智慧,不為無記之事。亦云安樂國土光明,從如來智慧報起,故能除世暗冥。經言,或有佛土,以光明為佛事,即是此也。故言,佛慧明淨日,除世癡暗冥。

曇鸞大師《往生論註》

佛慧明淨日,除世癡暗冥。這兩句是第十種莊嚴,「莊嚴光明功德成就」。光明就是佛的智慧。佛是契證一切種智的,是清淨的法體。從法性理體當中生起的光明,非常的明亮、清淨,就像杲日那樣的燦爛、赫奕。第一個偈子是談光明的體性。第二句就是能消除世間眾生愚癡、黑暗、盲冥的煩惱,這是光明的德用,能除無明的煩惱。

阿彌陀佛為什麼要興起這樣的莊嚴願呢?是在他因地考察他方世界的剎土,比如我們這個世間,雖然眾生頭頂上也有日光的照耀,但這個日光只是能夠溫暖我們的身體,乃至於能夠哺育樹木花卉,但是它不能讓我們心性開悟。我們每天沐浴日光,但內心還是愚癡的,還是無明的,還是一團漆黑的。我們這個世間的日月星三光的德用、妙用缺乏,沒有心性上的作用。

所以法藏菩薩就發願:在我住持的剎土當中,所有的景物、依正莊嚴所生起的光明都能消除一切眾生的愚癡、黑暗。這個癡冥就是指無明狀態。我們是由一念妄動,從妙真如性生起了能和所的對待,馬上我們的心性的光明就被禁錮住了、遮蓋住了,就不能明瞭我們本有的清淨的心。無明,就暗冥。暗冥,裡面就會造惡業,在暗冥當中充滿貪瞋癡三毒煩惱,尤其是愛慾的煩惱能夠滋潤這樣的惡業,於是我們就不斷地在三界六道輪轉。所以,我們輪迴的本源還是這個無明。

所以,法藏菩薩就希望眾生能夠蒙光照觸,能夠契入到佛的智慧。佛的智慧就契證諸法的實相,撥雲見月。再由這個智慧所生起的事業,就不是那種「無記之事」。一般講業有三種:善業、惡業、無記業。當然一個人有佛的智慧了,他是超越善惡的對待的,也不會去做那些無善無惡的、空無利益的事情。包括對於宇宙人生的探究、外道的十四種問難,它都離不開有啊,無啊,亦有亦無,非有非無的這種戲論、對待的狀態,所以十四種問難也稱為十四種無記。不會再有這些事情了。

這樣的德用是來自於極樂世界的國土的光明,乃是從阿彌陀佛的智慧的淨業所生起來的。這個智慧跟斷煩惱是成正比例的。一切眾生都有如來的智慧,但是由於我們有見思惑,就不能顯發一切智;有塵沙惑,不能顯發道種智;有無明惑,不能顯發一切種智。阿彌陀佛對治這些所有的煩惱,契證實相般若,生起了一切種智的這種光明。所以這樣的一個智慧光明就有著消除世間眾生無明、愚癡、暗冥的德能。

所以《無量壽經》《阿彌陀經》裡面都在讚歎阿彌陀佛的光明。只要十方眾生能夠有緣接觸阿彌陀佛的光明,都能夠身心愉悅。縱然在三惡道裡面,能夠接觸彌陀的光明,三惡道的苦刑能夠終止。乃至於阿鼻地獄的眾生,如果蒙阿彌陀佛光明照射,有淨土善根的話,都能當下蒙光攝受,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

所以在大乘佛法當中,十方諸佛常常是以光明作佛事,就是以光明來覺悟眾生,來拯救眾生。《華嚴經·賢首品》就談到佛菩薩四十四種光明來作度化眾生的佛事。佛的每一種光明的德用,都是來自於因地當中的修行才能得到的。比如《賢首品》四十四種光明,其中有一種光明也談佛慧問題——佛的智慧。「又放光明名佛慧」,這是標出這個光明的名稱。「此光覺悟諸含識,令見無量無邊佛,各各坐寶蓮華上」,這是在闡釋這個光明的德用。這個光明能覺悟九法界眾生,他心開意解,就能見到無量無邊的佛,這些佛都坐在珍寶蓮華上。

下面就是「讚佛威德及解脫,說佛自在無有量,顯示佛力及神通」。這三句是他得到這個光明的因地,他的修行的因。是由他在因地當中常常讚歎佛的威德及五分法身解脫的功德,讚說佛種種自在,無量無邊,顯示佛的十力和無量的神通。他有這樣因地當中讚歎佛的智慧的威神功德。「是故得成此光明」,所以等他成佛的時候他也就得到了這種類型的光明。

在《無量壽經》裡面講阿彌陀佛有無量的光明,釋迦牟尼佛概述了十二光如來。乃至於《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大勢至菩薩在無量劫以前所遇到的那尊佛叫超日月光佛,他在一劫當中也是十二光如來的示現。這都是以光明作佛事的表達。阿彌陀佛的智慧就像明淨的太陽,除滅世間的愚癡、暗冥。所以阿彌陀佛光又稱為智慧光。

我們眾生心裡面有很多的無明黑暗,念佛跟這個光明產生了一個緊密的對待。《觀經》講阿彌陀佛光明遍照十方,遍照十方念佛眾生,攝取不舍。佛光遍一切處,但是對念佛的眾生攝取不舍,就是執持這個名號,就跟佛的智慧光明產生了一種交感,一種母子相憶相攝的關係。

所以,我們要接觸到佛的智慧光明,就是要執持名號。執持名號,暗合道妙,巧入無生。我們現在可能很愚癡、很顛倒,沒有智慧,念久了,念得比較相應了,我們智慧也會得以開發。何以故?是由於名號裡面有佛的智慧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