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念施主恩德

貧窮佈施難,這裡特別談到貧窮的人對於僧人的佈施,我們更要念他們的恩。「彼則竭力躬耕」,這是指農民,面對土地親身地來耕耘,一年到頭非常辛苦地耕耘。那都是不分日夜呀。那一輩子這樣辛勤地耕耘,「尚難餬口」。就是收穫上來的麥粒或者是租來的田地要交田租,還要上交一些公糧等等,如果交完了這些,剩下的就沒有多少了。可能一家老少都很難餬口了。在這種情況下,他還能夠來佈施。

想想我們出家人在寺院「安坐受食」,安坐在齋堂裡面受這個食,如果你還要分別:怎麼今天吃得不行呢?怎麼沒有好菜呀?怎麼口味不對呀?你還去說這些話,那行嗎?五觀堂,第一觀就是要「計功多少,量彼來處」,計這碗飯食,要思惟這碗飯食來之不易,多少的汗水,工夫,來之不易啊!忖己功德,全缺應供,自己沒有德能,當不起這樣的供養,你還在這裡說三說四。這是指飲食方面。

然後指衣服方面。這也是貧窮的人,人家在家裡「紡織不已」。這個婦女在織布機面前拋梭,一線一線地來織布,一年到頭,起早貪黑,不休止地在織布。織完布,她還要到集市上去做貿易,賣點錢來換點其他的生活資料,所以自己都不敢穿新衣服,自己都是穿很破舊的衣服。而且還把這個衣料供養出來。然而我等出家人穿得平平整整,而且還不止一件,還有多餘的衣服。那你想想,人家織布的人都沒得穿好衣服,你這一念慚愧心、感恩心能出來嗎?你能不能去惜福、愛惜啊?

那古來的這些祖師大德都給我們示範,那是百衲衣,不是穿舊了就不要的,要穿舊了能縫補就縫補,補丁上添補丁,就叫百衲衣。那一件衣服穿幾十年,甚至穿一輩子,這才是愛惜呀。那出家人不能說像電影明星一樣的,也有若干件的衣服,今天穿一件,明天穿一件,一個禮拜穿,還沒把自己的各種顏色的衣服穿完。那你就不行了,要知道愛惜。

再講這個貧窮的家庭「蓽門蓬戶」。他的門都是用竹子、用枝條來編成的門,他的門戶都是用蓬草來編的。這個蓽門蓬戶就說明他住的是非常簡陋的房子。這樣的施主一年到頭都被這個生存的壓力所困擾,而且他貧窮的命運,可能盡這一輩子都是很貧窮的。相比較,我們在寺院住的是「廣宇」,廣大的殿宇;「閑庭」,還能夠有散步的,像花園似的環境。沒有生存的壓力,「優悠卒歲」,一年到頭沒有為衣食去發愁。

那這樣思惟,以這些施主的辛勞來供我們的安逸,我們這一念心能夠安寧嗎?將他人的這個利益來滋潤自己的身體,這於道理上能順嗎?所以這一說,那真的是,這是一個大問題呀!所以從中要深知施主對我們巨大的恩德,我們一定要去報恩。那怎麼報恩呢?就是要發大菩提心。「悲智雙運,福慧二嚴」,這樣成佛來度這些施主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