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要觀安樂國菩薩功德

次觀安樂國諸大菩薩四種莊嚴功德成就。

問曰:觀如來莊嚴功德,何所闕少,復須觀菩薩功德耶?

答曰:如有明君,則有賢臣,堯舜之稱無為,是其比也。若使但有如來法王,而無大菩薩法臣於翼讚道,豈足雲滿。亦如薪藉小,則火不大。如經言:阿彌陀佛國有無量無邊諸大菩薩,如觀世音、大勢至等,皆當一生於他方次補佛處。若人稱名憶念者、歸依者、觀察者,如《法華經·普門品》說,無願不滿。然菩薩愛樂功德,如海吞流,無止足情。亦如釋迦牟尼如來,聞一目暗比丘吁言:「誰愛功德,為我維針?」爾時,如來從禪定起,來到其所,語言:「我愛福德。」遂為其維針。爾時,失明比丘暗聞佛語聲,驚喜交集,白佛言:「世尊!世尊功德猶未滿耶?」佛報言:「我功德圓滿,無所復須。但我此身從功德生,知功德恩分故,是故言愛。」如所問觀佛功德,實無願不充,所以復觀菩薩功德者,有如上種種義故耳。——曇鸞大師《往生論註》

下面就觀極樂世界諸大菩薩的四種功德成就。從經典當中我們知道,極樂世界的這些菩薩們,其自證功德、利他功德無量無邊。其心廣大,猶如大海;菩提高廣,猶如須彌;其心潔白,猶如雪山;處世不染,猶如蓮華;世法不著,猶如風……表述了很多這些菩薩的功德。經典當中說,就是百千萬劫這麼長的時間來稱揚讚歎極樂世界的菩薩的功德,窮劫難盡。在這些菩薩的功德海中就概述了四種,來給我們作介紹。

這裡,曇鸞法師有一個問題施設。就說前面觀察阿彌陀佛功德莊嚴,那是教主,教主功德介紹了,還有什麼闕少呢?為什麼還要繼續觀菩薩功德呢?

回答是:就好像世間有明君,有一個好的皇帝,必然就有輔翼他的賢明的大臣。像中國上古的堯舜——一個唐堯,一個虞舜,他們治理天下有個特點,是「垂衣裳而天下治」。就是他能做到無為,無為來自什麼?他治理天下是首先治理自己當下這顆心。《大禹謨》十六字心訣就是「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就是這個心法。

但是治理天下畢竟要做很多事情,要無不為,那無不為,誰來做呢?作為天子可以無為,作為大臣就要有所為。那有所為,就得要有賢臣。天下禪讓給虞舜,虞舜馬上就任命了二十二位大臣。其中,禹就是叫百官長,就是所有的官是由他來總理的,大禹。像棄是主管農業,契是主管教育的,皋陶是主管刑法、司法的,益是主管山林河澤和鳥獸的,夔是主管音樂教化的。每個地方都有大臣來分管,所以天下大治。

用這個來比喻,如果極樂世界只有阿彌陀法王,而沒有大菩薩法臣,那對於度化眾生的佛事就很難稱為圓滿了。這好像柴薪小,火就不大;柴薪多,火才燃得旺。大菩薩、一生補處的數量很多,那是無量無數阿僧祇說了,於是他度化眾生的事業就做得大了。

就像《無量壽經》所說,阿彌陀佛的剎土有無量無邊的諸大菩薩,其中多有一生補處——都是一生補處菩薩,像觀世音、大勢至這些。一生補處,就是轉身就可以在他方世界去補佛位的。這些大菩薩,如果有人稱名憶念、歸依、觀察,都能滿足一切的願望。這些大菩薩,他們還是在極樂世界繼續修道,積功累德,所以他們好樂功德就好像大海吞納江河湖泊的水流一樣,沒有終止的時候。

這就舉一個例子,說有一個瞎眼的比丘,他要補衣服。針線穿不過去,他就呼喊:「誰愛功德,為我穿針?」當時釋迦牟尼佛在禪定當中聽到了,就從禪定起來,來到這個比丘的地方,說:「我愛福德。」就給他穿針。當時這個失明的比丘一聽,哦,很熟悉,是佛的聲音!驚喜交集,就對佛說:「世尊,世尊功德還沒有圓滿嗎?」佛說:「我功德已然圓滿,並不需要再積功德。但我這個佛身是從無量功德所生起來的,是知道功德的恩德,所以成佛之後還說愛樂這個功德。」成佛了還要去做這個修行福德的事情。從這個來說,極樂世界的菩薩功德,繼續在積功累德,亦復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