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都不是實在的,還會自私嗎

《大品般若》說:「菩薩摩訶薩住二諦中,為眾生說法。」吉藏大師在《大乘玄論》裡邊的解析是:「為著有(執有)者說空,為著空(執空)者說有。」

執著有的人認為六道輪迴是實實在在的,針對此告訴他,六道輪迴緣起性空,不是實在的!當事人的心裡就清淨了,從執著中出來了;對於說「斷滅空,什麼都沒有」的人,告訴他:性空緣起,給你一腳,扇你一耳光,馬上就會有反應,「憑什麼打我?」你不是說沒有嗎?沒有就修理你了,「哦,原來是有的」,那好,去負責任。

悟到最後,你發現,一切都是假的,沒有實在的我!終究心開意解,桶底脫落,一定得大自在!當然,我們回過頭來說,這依然是「皈依三寶」的功德,所以讓我們倍加珍惜皈依三寶的因緣。

我都不是實在的,那麼我們還會自私嗎?從此就會發自內心願意幫助別人。這是擁有了慈悲和智慧的因緣。原來我們幫助別人的時候,總是要求回報,要求有互動:我幫助他了,他要感動;我幫助他了,他要感恩。

比如說講經,根本不要問別人聽懂還是沒有聽懂,但是必須要把這個道理講清楚,至於別人是願意聽還是不願意聽,是感恩還是不感恩,不是講經者的事。當然,從道德上來講,作為佛教徒,要感恩,要感謝,要感動……那是另外一個角度因緣。只是,這個感恩、感謝、感動,不是我們去強加給任何人的,是人們完全的一種自覺意識,是道德、信仰的層面,那是不能要求的。

尤其是,佛法講來講去就是讓我們放下、不執著!很多人就覺得沒有意思了,其實不執著並不是我們不可以擁有、不可以努力。而是在我們努力、擁有的時候要冷靜和理性。因為:這一切都是路過的,正在緣聚緣散,最後我們終究要告別和再見,此時就擁有了智慧。如此,我們就會有消化能力和抵抗力,我們就會真的解脫自在。皈依三寶恰恰給了我們這些。

如果想要利益眾生,那麼我們必須皈依三寶。否則,我們不會心甘情願利益眾生。因為每個人都是自私的,甚至佛教徒把門關上,把電話拔了,與世隔絕,在家裡念佛,念來念去心態就不正常了,思想也不正常了。

即便如此,他看見別人在外面走,不去念佛,他就恨,就痛苦……這正常嗎?不正常。學佛要管理好自己,影響別人。退一步,如果我們覺得那樣是一種解脫的話,至少我們應該有快樂、有自在!我們就不應該有瞋恨,不應該對別人有期望,不應該有不平衡,這樣的話,似乎還說得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