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有無礙,進入中道的平衡實相

智者大師雲【隔真妄,破九界,顯佛界,為緣修。】

智者大師把修行分成兩塊:一個叫緣修。就是你如果不走《法華經》,那只能在因緣所生法,就是根塵識的因緣去修,那麼這樣就產生「隔真妄」,就產生對立了,真妄是對立的。但是你很努力地「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用四諦、十二因緣、六度「破九界」,然後開顯佛界,這叫緣修。在生滅因緣中對治根塵識,生滅對治法則。所以,當我們不走心性這條路來改變自己,當我們選擇從根塵識的碰撞、從因緣上來對治,那你的人生變成對立的,你只能要麼偏空,要麼偏有。沒有用理觀的心性來整合,那你就不是一佛乘了,你落入了三乘的對立法門。這叫緣修,就走上了遠路。

《法華經》的修學叫真修。智者大師云:【融真妄,絕破顯之意,為真修。】

一個有智慧的人會找到成佛的捷徑。不管你過去煩惱有多重,也不管你過去業障有多深,關鍵是你要先回歸到你的一念心性,因為它沒有煩惱,也沒有業力,也沒有老病死。先把它找出來,找出來以後再來破妄顯真。把所有的修行拉到一念心性來是最有利的,因為它是不生滅心,它永遠不會離開你的。就是說它不會被煩惱破壞。如果你今天不拉到一念心性,你看很多人他越修煩惱越重,這就是壓抑。煩惱你壓得過它?它反彈的時候,那就不好了,你看有些人,他是用強壓的方式,強壓的,這個作用力會等於反作用力,所以弄到最後他煩惱就爆發出來了。

在心性修沒有這回事情,因為它本來就沒有煩惱,本來就沒有業力,本來就沒有生死。你拉到心性是一個最有利的位置,叫做真修。

我們在修行的時候,第一件事情「內觀」,養成內觀的習慣。整個《法華經》的妙法,只有一句話就講完「善知識,莫向外求」!如果你現在還要選擇離家出走,那這個法華經跟你就沒有緣了,那你只能修方便門了,只能「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那你的成佛之道充滿了坎坷,也充滿了障礙了。因為你選擇這條路就不對了。

所以,修行第一件事情,養成內觀。遇到事情的時候,我不管別人是對是錯,我也不管這件事情合不合理,就是觀照我自己:「這件事情對我有什麼意義?我是不是能夠利用這個能量來啟動我的佛法界?」所以,成敗得失就在這一個關鍵而已,這個人生的開關。你向外,那就是緣修。那叫現前一念心識,那你就活在根塵識的因緣,就是活在業力煩惱,你就走不出過去了。所以,內觀,就是先把心識轉成心性。

那怎麼觀呢?即空,照了心性的本體「清淨本然,週遍法界」。它這個清淨,關鍵在於本然,它是本來就清淨,所以它才能夠不受染污。所以,我們通過「何期自性,本自清淨」,就離開過去無量劫來的生命輪迴所留下來的這些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亂七八糟的相全部放下,就把心帶回到原始點。這是空觀,安住力。

那麼假觀呢?「照了心性,隨緣之用。理具事造,兩重三千,隨緣顯現。」這個「理具」就是,我們一念心性雖然清淨,但是它法爾具足十法界的功能,叫做理具。那麼「事造」呢?就是我們通過修行或者染淨的造作,把這個理具的法界顯出來,叫做事造。比方說,我們現在事造法界是一個人,我們人法界是顯現出來。但是,我們雖然是一個人,我們生命當中其他的佛菩薩的法界也是存在的,它是隱藏而已。就是它有十道門,我們今生只開了一道門,打開人法界,所以這個事造。既然理具事造同居一念,你怎樣啟動它,它就怎樣不斷地顯現,叫借相修心。所以我們要多借佛菩薩的相狀來啟動我們的佛法界,這個就是假觀。那麼中觀呢?就是體用同時,空有無礙,進入中道的平衡實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