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本來無一物來對治煩惱

禪宗一個很關鍵的傳承,是五祖傳到六祖,因為禪宗之前的修學很雜亂,初祖、二祖、三祖、四祖、五祖都沒什麼太多章法,每一個宗派各自發揮,反正契機就是妙法,治病就是良藥。禪宗真正定出一個核心思想,是從六祖開始,為整個禪宗的修學定調。五祖當年要大家把自己的心得,寫一個偈頌,看看見地怎麼樣。當時兩個人呈上偈頌,一位是神秀大師,一位是慧能大師。神秀大師的偈頌是: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

六祖大師的偈頌是: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兩個偈頌是不同的觀照。神秀大師的中心思想在於後面兩句: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這個人很用功,很重視調伏,心中有塵埃就把它消滅掉,心中有執著就把它消滅掉。但缺點在哪裡呢?只有調伏沒有安住,沒有看到生命的根本。如果你活在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修行就進步很慢很慢,只是點狀的修學。

六祖大師的高明,來自於看到了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看到我們生命最早的根本,雖然我們經歷過很多次很多次的生命,每一次的生命經驗,都留下了很多不好的影像,但是值得慶幸的是,這些影像沒有真正的染污我們的內心。我們的本性沒有失掉,這就是我們的安住處。但是我們也不能說,神秀大師的方法是錯的,我們應該說,以六祖大師為根本,叫第一義諦,神秀大師,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頂多隻能夠稱第二義諦。

它是先從本來無一物以後,你才有資格講到時時勤拂拭,一個人要站在,本來無一物的角度來對治煩惱,這個是大乘佛法非常重要的概念,你這個概念沒有建立起來,你菩薩道就走不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