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向上看,切莫學下流

多年前,某晚報曾出了一個題目,公開徵求答案,題目是:從北京到上海,最短的道路是什麼?很多人拿出地圖來尋求答案,結果都落選了,只有一個答案是:一個好朋友,有一個好的旅伴,沿途談笑風生,不僅不會路長,還會嘆說路途太短,這就是最好的答案了。其實,真正的答案是在你內心的安頓裡,安住當下,不把它當成距離,哪來的距離呢,所有的距離都是來自於內心的分別。

一切向上看,切莫學下流。我們就應該積極努力的去改變我們的心態,去對應這個社會,去適應這眼前的生活,開拓我們的胸懷和眼界,去包容這眼前的發生,去理解所有的相逢,去釋然這所有的遇見,這樣才能心包太虛。我們凡夫看世界,處處都是不平等,看這個不如意,看那個不順眼,看這個噁心,看那個煩心。然而,用佛的眼光看世界,則世間一切都是清淨的,一切都是平等的。

在佛陀的時代,印度可以說最不平等了,貧富極為不均。他們的地位和財富完全是依靠姓氏來區別開的。比如有剎帝利和婆羅門等,最卑賤的就是首陀羅,連侍奉君王的資格都是沒有的。而佛陀的慈悲之處就是打破了這種傳統的枷鎖和束縛的陋習,特意的選擇身為首陀羅的憂婆離尊者來管理和製定佛教中最神聖和最具尊嚴的戒律,掌管整個僧團的管理和律令。目的就是把人性的尊嚴放到平等,不管你從事什麼行業,出生在任何家庭,在佛法裡面都是平等的,沒有分別,任何問題都可以化解,是一片的清淨和光明。

在佛法中,只問道行不問貧富貴賤。如寒山拾得等他們都是出生在普通的家庭裡,又如六祖大師本來就是個樵夫,以砍柴為生,諸如此輩的大德高僧,他們似乎都很平凡,但他們的精神和思想卻傳播久遠,從而也成就了他們的偉大和不平凡,若用世俗的眼光看來,他們可以說是普通的再不能普通了,但是他們的胸懷卻是廣闊無垠的 ,他們的人格品質又是至高無上的。

佛陀時代有兩位比丘尼,一是迦葉尊者的未婚妻金色比丘尼,一是蓮花色比丘尼。她們出家之前歷經滄桑,遭遇了諸多的坎坷和不幸,後來依舊是證得了聖位,成就了比丘尼中的典範和楷模。所以說佛法最平等,只要認識了佛法,真正的能用佛法指導我們的生活,不管你過去做了什麼樣的惡業,若能告別過去,回頭是岸,迷途知返,能夠自我的醒悟,依然是可以至尊至貴,所謂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就是如此。

世間很多不平等不如意的事,不在事情的本身,而在內心的映現裡和感知裡。只要你能迴光返照,反思自我,在深觀內心以後,就會發現世界上的一切皆為平等,如果說有不平,也是內心的不平。生活當中我們的所有遭遇都不是偶然的發生,都是因緣和合的產物,把一切的發生都當成是一種自然而然,心平氣和的面對這一切,也就沒有了什麼大驚小怪和怨恨可言,不論你的境遇如何,都是自己造作來的,一切都是自作自受。

修學佛法不是叫你如何得到神通,也不是祈求哪位神明改變你的人生,得到什麼好處。佛陀的教育是要我們每個人都看清自己,認識自己,發現自己,改變自己,完善自己,每個人都能成佛,這就是佛法的不可思議之處。佛法裡所謂的隨緣消舊業,更不造新殃,就是讓我們時時刻刻把握自己的心地,用一個善心善念善行去經歷這人生,心地清淨,業何存?心地清淨,哪造殃?。

佛教有語,莫以小惡而為之,莫以善小而不為。善惡有報,絲毫不爽。倘若不懂繼續努力,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福田裡 ,又怎麼能使身心自在,道業日增呢。

用一種善意去感知生活的清澈和溫暖,不辜負人生旅途中的那些似曾相識,努力叩響命運的門,其實生活中很多人都在盼望和等待和你相遇,你活得已經恰如其分,如果稍加修正一下心態,繼續堅持它的好,向好,即可。